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11312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分子,原子导学案黄陂区双凤中学 刘学兵一 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获取知识;二教法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所以结合本课内容与学情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三 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四 本节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

2、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学习难点: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五导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如 、 ,等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分子 ;分子在不停地 ;分子间有 。3、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 ,运动速率 。4、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而不可再分。二者的联系是: 是由 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 分裂成 , 再 重新组合成新的 (二)探究过程: 1.探究物质的粒子性,微粒的性质特征。演示实验(a):蔗糖融入水中;向教室空气中喷洒香水;品红扩散实验

3、;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哪些性质?演示实验(b):浓氨水与酚酞试剂作用;组织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尝试得出结论:分子 , ;质疑:你能否举出一两个生活实例,说明刚才实验的结论吗?演示实验(c):将5毫升水与5毫升酒精混合;两个气球装水与空气,挤捏气球比较压缩的难易程度。提出问题: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分子的哪些特点?推论:分子等粒子间 ,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 ,固体与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 。2.探究分子是可分的。图片微观粒子展示:水受热蒸发和拉瓦锡氧化汞分解实验。质疑:水分子会有何不同的变化?推论: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4、 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新分子;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六当堂检测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

5、水蒸气生成 。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讨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分子与原子有何异同点?七学习小结: 1.物质是由 ,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 ,体积 ,分子在不断地 ,温度越高,运动 ;分子等粒子间有 ,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 ,固体与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 ; 3.分子是由 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 4.分子是保持 最小粒子;原子是 最小粒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