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11180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童话-童画”引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思考 摘 要:通过赴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现场观摩教师授课、儿童做画,引发了作者对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的思考。纵观现行的各层次美术教师培训,或多或少地存有缺少对象调研培养定位不准、技能训练过于强调专业本位、体验儿童美术学习媒材不足、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不够、掌握文化专业基础知识欠缺等诸多问题。如果能够做到研究培养对象、更新教育理念、解读课程标准、研修现行教材、钻研学科领域、了解儿童心理、合理利用资源,培训后的教师能够成长为用广博的文化知识培育人、用多样的艺术才华陶冶人、用健康的人格魅力塑造人的合格教师。关键词:少儿绘画;教学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模式探讨甘肃省陇南

2、市教育局为了解决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的现状,计划利用5年时间,从义务教育学校部分学科富余教师中遴选3000名中青年教师实行转科(转岗)培训,包括:科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综合实践、学前教育,这个举措是陇南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对专任教师紧缺的学科来说就是一场即时雨。其中包含:遴选150名具有美术兴趣与特长的中青年教师,5年内分期分批参加为期560学时(其中脱产研修480学时,返岗实践80学时)的转科培训。就小学美术学科来说,虽说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定义为:“美术是学校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3、但现状却是农村学校美术学科专任教师极其短缺。当下利用部分学科富余教师转科培训,虽然不能全部解决美术师资短缺的根本困难,但至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较专业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这无疑是陇南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育的高度重视。陇南师专美术系承担了小学美术转科教师培训任务,并且我们有幸成为了培训者团队的一员。按照培训计划,参训学员如期赴成县“阳光画室”(民办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实行绘画课程教学观摩学习。观摩的课题为:“小猫钓鱼儿童画教学”。通过现场观摩教师授课、儿童做画,并与授课教师展开教学思想交流,由一节从“童话”到“童画”的观摩教学,引发了我们对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模式改进的

4、思考。 作者简介:1. 石宝艳(1979),女,甘肃省成县人。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美术教师,本科学历,甘肃省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曾获甘肃省第一届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2.杨广文(1965),男,甘肃省西和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美术教育本科,甘肃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民间美术研究。3.张永权(1971),男,甘肃省康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授,教育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民间美术研究。一、带着问题进入少儿绘画课堂一是,少儿绘画课堂教学秩序怎样维持?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他们天真浪漫、爱说好动,具有对自己行

5、为约束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再加之常见的小学美术课程在本学校地位不高,大多以副课论处,兼职美术教师对课程教学研究不足,课堂教学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让大家认为“闹”与“玩”是普通小学美术课堂的特色。而校外少儿美术课堂又是什么状况呢?他们是如何维持教学秩序的呢?二是,少儿对学习绘画的兴趣如何延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学习兴趣倒挂现象”,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绝大部分同学的绘画水平“下降”,画画的兴趣“降低”,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消退”。一旦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则会更加促动学习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又给学生的实际操作增加了动力。在持续取得成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尊心

6、、自信心增强了,更促动了他们的成功率。这种心理上的良性循环,能够使创造性的想象插上双翅,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自由翱翔。2 可见少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延展,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校外少儿美术培训班又是如何做的呢?三是,少儿绘画教学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少儿绘画教学过程是要传授知识还是技能?还是二者之外?台湾专家王秀雄研究美术教育与大脑活动,对教育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学校中大多属记忆性的接受文化遗产的课程。而培养把储存信息及经验等加以组合发想出新的创意的大脑活动水平,即创造性的课程仅只有美术。3 是否能从校外少儿美术培训班,绘画教学过程中找到体验快乐、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放飞天性、开启智力的具体

7、做法呢?四是,少儿校外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关系?从教育角度评析,教书育人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主题,不然不会有教育改革的更迭。随着素质教育推行,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需求,小学美术教育从边缘化被请到学校教育的前台。一时间少儿美术教育大方异彩,校外少儿美术兴趣班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除了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立足市场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让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在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使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教育气息。但当走过一段时间后,就不难发现,学校少儿美术教育始终没有脱离整体划一管理模式的束缚,甚至连100分制的评价方式也与其他学科如出一辙,从而阻碍

8、着美术学科教育的发展。那么,异彩纷呈的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规范单调的学校少儿美术教育,它们之间是属于相对独立、相互包容还是互相促进的呢?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说,幼时的无拘无束,一切从随意着手,真可谓我喜欢我选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没有形成美术学科专业的评判能力。然而,所有的大人们违背孩子认知发展规律,都以内行的角色对少儿绘画进行评头论足,以“像与不像”为评价标准,扼制了孩子善想象与爱表现的天性,抹杀了孩子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违背孩子心理发展特征的要求,会让孩子体验痛苦,促使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自然消退。其实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也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的事情

9、。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4 正如常锐伦先生对儿童青少年绘画发展研究认为:孩子从1.5岁到15岁他们的绘画经历着涂鸦期、象征期、意象前期、意象后期、萌生写实期、推理写实期、成人写实期等多个阶段。因此,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将事与愿违。可见,不了解美术与孩子认知规律、生活实践与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不认识美术学科与学校美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不重视美术教育对孩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的成效,就全然失去了美术学科教育发展的本质。如果把孩子学习

10、美术作为帮助升学的手段;如果把学校美术教学还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不借鉴古代国人“六艺”教育之长处,不吸取美国“零点计划”开拓之经验,不久的将来我们必会为之付出代价。期待着,学校与校外美术教育能给孩子们搭建一条借助美术学科助推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通道,让孩子们在美术学科学习的海洋中提升技能、拓展知识、汲取营养、抒发情感、体验愉悦、开启智力。二、认真观摩少儿绘画教学过程观摩了小猫钓鱼儿童绘画教学一课,校外少儿美术辅导教师在绘画教学设计中有以下特点:一是,让孩子在欣赏、理解与思考中得到身心发展。思考能让人充分体味个性张扬与自由舒展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为儿童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

11、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小猫钓鱼绘画教学,首先以欣赏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新课;其次让孩子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然后解读“三心二意”这个词意,告诫孩子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只要一心一意对待做人、做事,什么事情都能干好;最后引导孩子各抒己见,延伸到让孩子回忆、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做事所获得的快乐感,这种快乐感的体验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二是,让孩子在玩玩、画画的愉快氛围中学习技能。小猫钓鱼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因作品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有趣,角色特点鲜明。充分利用小猫钓鱼这一故事情节,让孩子欣赏、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形象,将

12、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儿童对活动主题的关注,激发儿童的想象与兴趣,在作画的过程中把猫妈妈、猫姐姐、猫弟弟、小鱼、蝴蝶、蜻蜓、池塘、小河、鱼竿等安排在画面上。画中的对象在玩,孩子的笔下在画,他们能在玩与画之间畅游,用绘画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地淋漓尽致。三是,让孩子在启发、探究中感知绘画过程的愉悦。孩子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就是要让孩子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智慧,体验创造的欢乐;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探索与实践活动空间。孩子喜欢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也喜欢观察、关注、想象小动物们的有趣故事,更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所以,创设一种情景,再利用富有启发性

13、的提问来导入主题,就能顺理成章地激发孩子的作画兴趣,让孩子在有趣故事情节的吸引下,自然地进入到故事情境和问题中去,童话伴随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表现故事里的小动物形象。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他们开始构思构图、造型表现,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努力完成自己心目中的画作,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会把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拓展,完全投入到绘画实践活动的愉悦情境中。由此就培养儿童捕捉“直觉”的本领,即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性的想象的火花,变成可视形象的现实,以发掘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心理水平,对其成才将发生深远的影响。5四是,让孩子在鼓励、创新里寻求造型表现的乐趣。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如:通过眼神表扬、微

14、笑肯定、掌声鼓励或语言激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孩子,从而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在美术各课业教学中,让孩子在作品中体现创造性尤为重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点滴的创造行为,并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孩子们的独创精神更要表扬,并以教师的丰富经验适时启发,进而激发孩子不竭的创造欲望,让他们进一步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为他们能创造出百花齐放的绘画作品喝彩。可见,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需要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有目标驱动、游戏引导、自娱自乐、形式多样、共同参与、利用资源、激发兴趣等环节,让孩子大胆表现、自由想象、画其所爱、画其所想、由感而发、由情而画、鼓励激趣,以达到从掌握技能为起点,开启智力为目标的总要求。三、

15、直面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现状优秀的美术教师才能调控出优质的美术课堂。新时期美术教师的角色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格的塑造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诚然,合格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借助国培计划东风,多地在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方面大做文章,成效显著。培训人员有:农村美术教师、美术骨干教师、美术转科教师等;培训层次上有:县校、省市、国家级等;培训时长上有:短期(3-20天)集中、长期(30天以上)脱产培训、网络研修等。无论是哪级、哪类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从培训现状来看还是有美中不足的缺失,亟待培训机构研究改进,以达到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目标。一是,缺少对象调研培养定位不准。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对

16、象绝大多是农村学校美术兼职教师,经受过美术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员极少。受地域条件、管理制度的制约,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边缘化现象依然严重,从而导致兼职美术教师“兼而不专、教而不研”,尚存在着学科教育理念滞后、专业操作技能单一等严重问题。总认为能涂抹几笔写意画或简笔画就能上美术课,把美术课简单地当做儿童画画来敷衍,造成小学美术课“画美术”的怪象衍生。而在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现场时常会看到进行国画、素描和色彩技能提升训练的场面,也会见到专家夸夸其谈美术理论的现象,缺少了“看天空”、“接地气”的有效培训措施,形成了培养定位不准、培训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以研究培养对象为本位、以更新教育理念为抓手、以解读课程标准为依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