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10809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3年仿真培训总结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总结 XX年11月21日至XX年11月25日,变电管理所12名职工在贵州电网培训中心参与了220kv变电运行仿真的培训。 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两大内容进行绽开的。一、220kv站街变倒闸操作票的学习与运用;二、220kv站街变事故处理的学习与运用。 11月21日,主要是了解220kv站街变的接线方式与正常运行方式,学习写将220kv站凤回及201断路器由运行转检修、将220kv站凤回及201 断路器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票;02月22日,主要学习将220kv母由运行转检修、将220kv母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票并进入3d界面进行现场实地操作;02月2

2、3日,主要学习将1号主变由运行转检修、将1号主变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票及220kv、110kv、10kv线路事故的处理;02月24日学习220kv、110kv母线、主变的故障及越级跳闸的事故处理;02月25日对所学操作票及事故处理的内容进行测试。 通过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们对220kv站街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操作票、事故处理的运用有了更深一步的熟悉与把握。从一开头培训时对220kv站街变的一无所知到基本把握,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却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虽然我们学的仅仅只是一个变电站的内容,但从中学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简洁的面对几个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面对几个事故进行处理,而我们学的是变通,是举一反三,

3、是一种方法,是将所学到的学问与内容转移到自己的工作中,学会在工作中的运用。伴随着考试铃声的响起,我们的培训学习结束了,但授课老师们丰富的授课阅历、生疏的专业技能、滔滔不绝的讲课却在我的脑子里回荡。在此感谢局领导赐予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培训中心授课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再次对他们表示诚心的感谢。 化工仿真培训总结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是构成二十一世纪,面对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养技术人员的两个基本要素。职业素养的提高与职业技能的把握都具有养成训练的特征,应当贯穿到训练的整个过程。化工仿真模拟实训是依据化工类人才所需的力量结构而规划的,是技术基础力量的

4、训练,也就是为了培育学生基础力量而开设的。因此,化工仿真模拟实训的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化工仿真模拟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化工专业学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将所学专业学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反复进行操作,把握实际生产中的多项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力量。 3.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侧重面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更全面、详细和深化地了解不同的生产装置,达到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组织实习教学。 4.把握化工仿真模拟训练的各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反应原理。 5.学生要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操作。 6.在仿真模拟训练中培育严谨、仔细、

5、求实的工作作风。 7.在仿真模拟训练中总结生产操作的阅历,吸取失败的教训,为以后走上生产岗位打下基础。 二、仿真模拟训练的过程及技能指标 仿真模拟训练的内容选择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典型装置,如合成氨装置、尿素装置、常减压蒸馏装置、聚丙烯装置、乙醛氧扮装置。各装置以dcs操作为主。依据实际操作需要,对一些重要的现场也进行了模拟,并依据dcs画面设计一些现场图,在此操作画面上进行部分重要的现场开关和泵的启动、停止。对dcs的模拟,以化工厂供应的dcs画面和操作规程为依据,并对重要回路和关键设备在现场图上进行了补充。 每个工段都分为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事故处理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都要严格根据操作规

6、程,充分结合所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每一个阶段的操作中都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避开事故的发生。为了训练学生的应急力量,人为地制造各种生产事故,学生自行实行适当的措施,解决生产中会随时消失的故障。 使用仿真模拟软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好处是: 1.贴近真实生产操作系统的界面很强的交互性、重复性,在仿真系统上可反复进行开车、停车训练、事故训练,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力量有选择性地学习,敏捷地把握学习进度,使得共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2.仿真系统的智能教学功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可进行实时跟踪测评,并指出其操作过程的对、错,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3.学生在仿真系统上实训不会发

7、生人身危急、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经济损失和平安事故。 4.贴近真实生产操作系统的界面,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供应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仿真模拟训练中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1.在不行以操作时就直接进行了操作。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许多学生比较急躁,在没有达到起始条件的状况下就进行了下一步的操作,导致消失错误,甚至程序会被强迫终止,那下一步的操作就不行能完成了。 2.在参数没有达到要求时就强行进行了下一步的操作。在升温、升压、加料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耐性较差,总嫌参数变化太慢,没有达到指定参数值,就进行不了下一步操作。 3.在启动泵时,应等到贮槽达到指定液位后再开启。泵在使用过程中必需达到指定液位,

8、不然下一步的操作将受到阻碍,将影响以后的操作,有可能使下一步的操作被系统强迫终止。 4.用阀门的开度来掌握流量的大小。流量的开启必需根据要求。不行以一次开太大,会使下一步操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使要仔细认真,不要急躁,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开错误的发生,把损失降到最低。 5.精馏塔的塔底液位高度要严格掌握。通过调整进口、出口的流量来平衡液位,调整时要缓开阀门,不要造成忽大忽小,肯定要有急躁。 四、仿真模拟训练总结出的生产操作阅历 1.反应参数达到规定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开泵时,要先开入口阀,再开泵,然后再开出口阀;关泵时恰好相反,先关出口阀,再关泵,然后再关入口阀。 3.掌握流

9、量时,先稍开10%,然后渐渐地、一点点地增加。 4.在使用换热器时,应等到温度达到肯定时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5.调整阀要先开副线充压后,再开调整阀。 6.加热炉点火的详细操作步骤:在dcs图中稍打开烟道挡板,风门,到现场打开自然风,点燃点火棒,再在dcs画面中捎开瓦斯调整阀,见到加热炉底部消失火燃标志图,证明加热炉点火胜利。 7.操作中要严格掌握各反应参数的数值,因其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五、仿真模拟训练的效果 通过为期十周的系统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把握了各装置的操作步骤,具备了独立使用该软件的力量,不仅把握了娴熟的操作技术,而且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这会给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0、。 1、学生理解、把握了化工过程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对典型化工过程的开车、停车、事故处理的力量,加深了学生对化工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2、把握了调整的基本操作技能,尤其是自动调整、手动调整、串级调整的使用,为以后把握p、i、d参数的在线整定及简单掌握系统的投运和调整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仿真实训,学生把握了最优的开车方案。系统科学、严格的考核,客观和真实地评价了学生实训后达到的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简单化工过程动态运行的分析和决策力量。 在这次实训中,学生也充分熟悉到了学问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学问应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所学。在这次仿真模拟实训中,学生如同

11、真正的在生产现场操控着每一个阀门、反应器、泵、换热器、精馏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知道了在今后的生产操作中应当严格根据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挨次,只有这样,才不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才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平安。 六、仿真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大部分学生在仿真模拟训练中,能够乐观参加,善始善终,态度端正,仔细训练。当操作中消失问题时不但能够乐观寻求解决方法,而且在质量不合格后重头再来,严格根据操作规程,在实训中熟悉到了平安生产的重要性。并能够将生产实际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收获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了仿真训练应达到的目的。但在实训中仍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依靠

12、性较强,当操作中消失问题时,学生习惯性地求助于老师来解决,独立思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差。 2.大多数学生的急躁较差,不是嫌进料慢,就是嫌升温慢,总想一下子就达到要求,还需要多加磨练。 3.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常常找不到一些参数,只好求助于老师,这都是不应当消失的。 4.不擅长总结消失错误的缘由,常常会犯同一种错误。 针对以上消失的问题,在以后的实训工作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把握化工专业学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将所学专业学问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反复进行操作,把握实际生产中的多项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力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侧重面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更全面、详细和深化地了解不同的生产装置,达到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组织实训教学。在仿真模拟训练中培育严谨、仔细、求实的工作作风,总结生产操作的阅历,吸取失败的教训,为以后走上生产岗位打下基础。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