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10688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作文题命题立意仅就近年新课标作文题的形式而论(一)多则材料(组材料)作文要关注到材料间的有机关系,及限定或提示条件。那么要全面思考,所立之意一定要顾及各个材料的涉及的观点,不要顾此失彼,当然也不要平分笔墨,找到材料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作文立意。比如07年作文: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

2、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再如2010年作文: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3、。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话题与材料)四模材料一:2013年北京教委发布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北京自2016年起中考语文卷由120分增至150分;高考语文总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教育改革、语文、文化)材料二:在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舞林大会爸爸去哪儿了等综艺节目的同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还将陆续推出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国谜语大会听说读写300字诗行天下等节目。(业余生活、精神生活、文化)材料一+材料二=传统文化再如: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

4、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仰望天空 脚踏实地(二)单则叙事类材料作文注意思维链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便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

5、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理清材料中故事情节脉络,立意要进入相应的思维链条所谓思维链条就是依据材料中故事的前因后果间的关系,形成对该类事物思考认知上的某种逻辑关系。修船工:行小善-使别人得救。一定要体现行小善与结果间的关系。船主:写感恩一定是体现对施恩(行善行为)的肯定与褒扬。双方结合:一方行善,一方扬善。三个角度都体

6、现了事物前后或彼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对事物认识的思维链条。否则仅就材料的某一点认识,就阐发开去,只与材料有着某一个点上的联系,而未形成一条线上的关系,即没有进入相应的思维链条,那样就不能是完美的立意。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小学作文课上,老师给的作文题是“我的梦想”。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将来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店;除了自己住那之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歇息。阅后,老师坚持自己的要求是实际的梦想,而非这种虚无的如梦呓般的空想,并要

7、求重写。小朋友不肯妥协:“我不愿意改掉我梦想的内容。”于是那篇作文得到了大大的一个“E”。三十年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游。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后,他见到了这片庄园的主人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他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老师不禁喟叹:“三十年,我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思维链条:学生梦想-阻碍-坚持-成功梦想(基本)-坚持梦想(符合)-面对别人的否定(困难)坚持梦想(切

8、题) 静水流深,暗藏生机:(学生角度)我的梦民族梦中国梦(老师角度)教育思想、行为、尊重与鼓励-人才观(多元的社会、多元的人才、教育的多元化)(三)时评类作文的命题与审题一、时评类作文的概念: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 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二、时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说理性。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2)时效性。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9、。(3)针对性。有的放矢,“缘事而发”,紧扣时代脉搏”。三、提炼观点的方式:(态度)(1)赞扬式。对新闻中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2)批评式。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3)建议式。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关键:如何判断两方面:一是审清要求,二是了解时风2011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

10、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谈“中国的这些变化”时评时风:中国的巨大变化 命题特点:1性质:由论证性质变为评论性质。论证性质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出某一观点,然后写作。而评论性质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写作。2要求:

11、由“选准角度”变为“选好角度”。选准角度的“准”来自于作文材料,是有所限定的。而选好角度的“选好”来自于考生自己对该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主动权在自己。由“全面理解,自选角度”变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内容的空间增大了许多。2013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

12、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要求:四段文字核心内容是同学关系时评时常出现问题的同学关系 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3年12月15日,嫦娥成功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并现场互动。(一件事)在现场互动中,除了绝大多数人(一类人)表达了欢庆、自豪、期待之外,也夹杂一些质疑

13、(另一类人)的声音:“当贫困地区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钱搞嫦娥落月,有何意义?”“这种航天工程于国计民生不仅没有直接益处,反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还会阻碍经济科技发展。”“嫦娥都可以登月,雾霾却不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时风=时评)立意在命题中市二模:两峰对峙,高耸入云。两名攀岩者决定到封顶去眺望对方,他们选择了其中一座山峰去攀爬。当他们只差一步就到达顶峰时,一块巨石挡在了面前,他们想了很多方法,但似乎无法超越过这块巨石。其中一个人仔细研究地形,继续寻找翻过巨石的方法。另一个人却选择了攀爬另一座山峰。最终,在同一时刻,他们在山顶彼此挥手致意。立意:可任先其中一方面,也可两者兼顾,但写两方面时一定把两方面有机的、合理的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