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10584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1课时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 (创新题)如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 )A. 民主政治的发展B. 人文精神的影响C. 工商业高度发达D. 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解析:D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从事商业的人们是不会有安土重迁思想的,安土重迁思想是自然经济下人们的一种观念。2.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

2、即美德C. 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解析:A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 (2010江苏模拟)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A.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 是否民主和强盛C.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 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解析:A“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以及人的价值和尊严。4. (2009肇庆市二模)“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

3、“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C. 泰勒斯 D. 苏格拉底解析:D“知德合一”是苏格拉底的主张。5. (创新题)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 ( )A.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B.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C. 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D. 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解析:A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6. (2010梅州、揭阳高三联考)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

4、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首新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解析:C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所以将学习知识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7.(2010黄埭中学高三自测)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C. 希腊文化完全涵盖

5、了近代西方文明D. 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解析:D本题考查古希腊成就的影响。A项沿用至今、B项复原、C项完全涵盖的说法都偏于绝对,D准确表述了古希腊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8. (2009福建师大附中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类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A.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 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C. 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 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解析:A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中国古代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属于大河文

6、明;古代希腊文明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形成海洋文明,二者分别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代表。9.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古希腊一位哲人如此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应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 D. 普罗泰格拉解析:C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是苏格拉底的观点。10.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 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解析:D本题考查智者学派主张的局限性。

7、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人们担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11. (改编题)2007年11月3日,第四届北京论坛孔子与苏格拉底专场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希腊、美国以及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的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国立雅典技术大学的Vassilis Karasmanis教授作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自知的演讲,他指出:“苏格拉底的反讽目的是让他人知道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提升”这段话对于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作了最好的诠释,下列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

8、探究的课题赞扬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出美德即知识 A. B. C. D. 解析:C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内涵。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正是因为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而最终被当时的雅典当局处死。故排除和。12. 苏格拉底关于道德教育的观点是 ( )A. 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B. 道德教育就是要克服人内在灵魂中恶的成分C. 道德教育就是要把人培育成为富有教养的伟人 D. 道德教育比人自身向善的本质还要重要解析:A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13. (改编题)“角色有偿家教,任

9、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政府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C. 孔子 D. 墨子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和把握。从“有偿家教”“能言善辩”,参与“民主政治”可以判断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14. (2009威海模拟)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这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 )政治氛围的宽松政治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A. B. C. D. 解析: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受社会时代政治

10、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巨大成就,与当时政治氛围的宽松,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5. (改编题)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 B. 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C. 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 D.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苏格拉底不是关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而是把眼光放在对人及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上面。16. 阅读下列材料材

11、料一“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格拉材料二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2)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意

12、义?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智者学派及同时代的苏格拉底的思想。解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所述来进行分析和归纳。答案:(1)根据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是评判万物的标准;怀疑神的存在。强调人人平等,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肯定人的地位和决定作用,怀疑神的存在,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张扬。但过分强调人的感觉的作用,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2)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纠正智者学派的缺陷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7.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俄国语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熊和隐士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居住在林间的隐士和一头熊成了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咬,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请回答:用本课的知识解释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答案:这则寓言说明了知识和美德之间的关系,美德来自于知识。熊本来是出于好意,想要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酿成了恶果。这个故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