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10202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需要修改的绪论部分第一章绪论一、研究意义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有重要的地位,复句作为一种与单句并列的句子类型,它下连短语、词,上接句组、篇章,在汉语的各级语法单位中处于中枢地位,其中,分句之间的顺承关系势语言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系之一,它的关联词作为复句中分句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重要的形合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顺承复句的关联词作为一种重要形合手段,这种关系关系看似单纯,实际相当复杂,而且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发生偏误的比率还是非常高的,因此熟练掌握顺承关联词的运用成为现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

2、研究顺承复句关联词语,对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一, 本文的研究对留学生此类关联词的习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与交际工具,对于顺承关系的表达是我们基础的交际表达任务之一,虽然它的语表形式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其在表义上的差别,使得顺承关联词难以被掌握,使得顺承关联词的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的研究通过对HSK语料库、暨南大学语料库等的全面细致的分析,着重对于此类关联词偏误的出现,出现的规律,出现规律的原因进行研究,可以为留学生顺承复句关联词的习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二, 本文研究可以对顺承复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顺承复句的研

3、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语言学领域,顺承复句关联词的本体研究,已经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对外汉语顺承关联词研究的系统性文章却很少,大多是在本体领域关于单个顺承关联词的描写、几个顺承关联词进行比较研究,或是顺承复句的偏误分析。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去研究顺承复句关联词语,一方面能够为研究此类关联词语的本体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一方面可以对对外汉语的偏误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也可以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材中顺承复句关联标记的编写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众所周知,教材指导教学,它不仅是教师讲解汉语知识的依据,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学习参考,所以教

4、材的编排对于教学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打算通过考察汉语综合教材发展汉语、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有关顺承复句关联标记的编排情况、复现情况、练习情况等,试着分析教材中关于顺承复句关联标记编写的得失,并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教材有一定的帮助。从以上三点来看,选取对外汉语教学中并列复句关联标记进行研究,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二、研究现状及趋势(一)研究现状1.有关汉语顺承复句本体研究从搜集到的资料看,汉语顺承复句本体研究的成果已经相当丰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顺承复句的界定。顺承复句的分类、顺承复句关联标记名称的确定等等。 (1) 有关顺承复方面的研究 刘世儒在现代汉语语法讲义(1

5、963)中认为承接复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并且排列方式为鱼贯式的顺承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分时间的先后。分句之间常用的关联标记为“接着”、“然后”、“于是”等。二是按照逻辑的顺序,并且是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原因的探索或者结果的展示。分句和之间常用的关联标记词为“那么”、“以便”、“原来”等。三是有一定的判断性,并且是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的解释或者推断。分句之间常用的关联标记为“例如”、“总之”、“就是说”等。张斌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2004)中认为顺承复句关联标记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明:一是承接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之前的联系可能事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继关系或者是事物与事物之

6、间的前后相继关系;二是顺承复句中的前后分句间的语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三是承接复句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为时间类,即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如“上午、中午、下午”等;第二种位空间类,即按照空间的顺序排列,如“远处、近处”等;第三种为事理类,即按照事理逻辑的顺序排列,如“起床、洗漱”等。齐沪扬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2005)中直接点明了顺承复句的关键在于“顺序性”,这里进一步指出了“顺序性”前后分句的位置一定是固定的,不可以调换顺序。这也就是说承接复句通常是利用分句的排列顺序来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是情况。用于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语,与后续分句的关联词语搭配较为自由,它们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合并使

7、用时,关系连词在前,关系副词在后。也就是说,承接复句的分句不像并列复句一样,可以随意调换位置,它的顺序性强制性地要求各分句的位置是固定的。陆庆和在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2006)中的观点与张斌先生的观点类似,其认为承接复句的各分句可以按顺序先后说出连续的动作或事件,其中后一分句所叙述的内容,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物理位置上都在前一分句之后。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事理角度来说后一分句所承载的结果往往是由前一分句所引起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将承接复句分成时间顺序承接和事理先后承接两大类。第一类承接复句重在顺序承接,常用关联词语是“先.然后.”;第二类承接复句重在事理发展,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便、于是”等,这

8、类词一般出现在后一分句中。(2)有关汉语顺承复句关联标记方面的研究 张宝林在连词的再分类(1997)一文中为连词的分类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了三个具体的分类标准。首先他认为可以根据连接的语言单位不同,把连词分为连接词与短语的连词(如:和、跟、同、与等)和连接分句与分句的连词(如:于是、那么、要不等)。然后可以根据表示关系的不同,把连词分成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两类,联合连词又可以向下分成并列连词、承接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等等。张宝林的分类方法对以后的连词分类研究影响很深,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2001)等语法著作大都延续了张氏的分类标准。 郁梅的浅议“以后”、“后来”、“然后”(2008)中

9、,分别从三个方面对“以后”、“后来”、“然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中,一是从词性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二是从语义内容的角度对比分析,三是从句法功能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由这三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发现“以后”、“后来”与“然后”三者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许舒宁现代汉语“以后”和“以来”的对比研究(2012)中,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以后”和“后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其中,一是从语义内容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而是从句法功能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这两个角度对“以后”与“后来”的深层次分析,进一步对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不足是 句法功能方面的分析不够到位,不够全面。吴瑾在现代汉语篇章中的

10、承接关系词语研究(2010)中,对顺承复句中的关联标记进行了整理,不仅进行了统计,而且对这些关联标记进行了分类。主要使用的考察内容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通过对辞书的考察大概把顺承复句关联标记分为四类 :一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包括“然后”、“接着”、“于是”等;二是表示顺承关系的副词,包括“就”、“又”、“再”等;三是表示时间的名词或者代词,包括“后来”、“半天”、“此后”等 ;四是短语,包括“不一会儿”、“接下来”等。王祖姝在试论连词“于是”的承接方式及其作用中,主要讨论了“于是”是否可以明显的在复句中表示前后分句之间的顺承关系。通过对不同的承接方式(包括:连续性的承接、例释性的承接、间隔性承

11、接、因果性承接、层进性承接、解说性承接)、语义的不同表达以及句法功能的分析,得出“于是”可以明显的在复句中表示前后分句之间的顺承关系。李华在“以后”和“后来”辨析(2003)中,以“以后”与“后来”为研究的对象,从而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分析。在语法上,“以后”作为方位词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做句法成分,“后来”作为时间名词也可以单用。在语义上,“后来”只能用于过去时,“以后”可以表示时间和范围,同时在时态上没有限制。“后来”与“以后”两者间的词形与用法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在相搭配的句式上、出现的位置上、暗含的意义上还是一些差别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区别,从而有利于学习者的习得。2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顺承复句的研究与本体研究相对应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顺承复句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习得顺序以及教材中并列复句的编排上。(1)有关顺承复句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李天然在其硕士毕业论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然后”的偏误研究中,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对象,继而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语料进行删选以及整理,得出符合要求的语料300例。通过对选取“然后”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出现偏误的类型,偏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的探讨,从而为汉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科学分析,以期有助于汉语的教学。王婧在中亚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中,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

13、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2) 有关顺承复句习得方面的研究傅满义在副词“就”与“才”的习得及相关问题中,以15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为“就”与“才”习得的情况。这篇文章从选题的意义,即“就、才”是儿童语言中习得较早而且出现偏误较多的词汇,对其研究有助于儿童习得这些词汇。研究表明:副词“就”与“才”各自的多个义项的习得密切相关;副词基本意义的用法先习得,派生意义的用法后习得;“就”的习得先于“才”的习得。并从认知、

14、语言等方面对此给予了一定的分析。曾颖在汉语二语学习者复句习得的中介语对比分析中,以研究复句的习得情况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在HSK对相关语料的收集与统计,对有效语料的深入分析,结合问卷调查考察留学生使用复句的情况,最后引入“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从而整理出留学习得复句的规律,出现的偏误,从而得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启示的作用,从而来解决留学生在习得复句的过程中出现偏误问题。(3)有关对外汉语教程中顺承复句方面的研究张凤芝(2003)的硕士毕业论文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表述方式偏误分析针对时间词表述方式做了偏误研究,她归纳整理语料,还运用了课堂测试、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语料,在关于时间词的

15、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分析了偏误并探讨了偏误原因,最后还对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程丽州与汤瑷宁在连词“所以”、“于是”的语义辨析及教学对策中,通过对同义连词“所以”、“于是”的语义特征辨析, 认为“所以”具有显性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作用, “于是”具有显性叙事性顺承关系, 并可蕴含隐性因果关系。在二语教学中应加大话语和语境练习, 分层次循序渐进教学。(二)研究趋势综上所述,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视域下的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相关研究的研究者不多,顺承复句关联词语偏误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反映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没有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今后顺承复句关联词语

16、的研究将呈现如下趋势:第一,关于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偏误分析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严重不足。第二,关于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课堂教学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几乎呈现空白。第三,关于顺承复句关联词语在教材中的编排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滞后。第四,关于顺承复句关联词语的教学策略的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亟待加强。三、研究计划(一)研究目标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通过从图书馆、网络等收集大量关于顺承复句关联词的文献资料,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对顺承复句关联词进行全面的探究,从而为对外汉语顺承复句中的关联词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