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09751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技能知识讲座:孩子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杨成庄中学德育主任:张绍堂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鄙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小学教育。现在,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抓好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其劳动习惯和树立劳动观念:一是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二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三是在劳动中去培养人的素质。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爱劳动的基础,培养会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锻炼毅力显得极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抓好了,就能全面地提

2、高学生素质。特搜:不爱劳动的“超级小懒虫”镜头一:让保姆替自己值日的可可爸爸妈妈都是外企管理人员的可可,平时在家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下课也有专人接送。一次下课后,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可可正在教室外面玩得不亦乐乎,问他怎么还不回去,可可回答说自己今天值日。张老师正纳闷他为何不在教室里打扫卫生,走进教室才发现,原来,来接可可放学的保姆正在替他打扫着教室。镜头二:连鞋都不愿自己穿的涵涵已经读小学二年级的涵涵,平时在家一点家务活都不做。非但不会洗衣服,连手绢袜子也要妈妈洗,自己的小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也从来不收拾一下,就等着爸爸妈妈代劳。最让涵涵爸妈头疼的是,涵涵到现在连穿鞋这样最基本的小事都不愿做,

3、从找好鞋袜,到穿上并系好鞋带,都得爸爸妈妈给她提供“全程服务”。分析:家教误区导致孩子不爱劳动在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劳”同其它几项素养一样,不可或缺。研究表明,其实孩子并非天生懒惰。但为什么其劳动意识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诸如上述镜头中的“超级小懒虫”呢?究其原因,这跟当前父母的家教误区密切相关。一方面,在应试教育条件下,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只关心孩子识得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觉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会耽搁了学习;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汇集了父母长辈的万千宠爱,再加上生活条件日渐提高,小家庭生活的家务劳动也不多,所以,父母认为根本无需让孩子参与劳动。

4、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出以下4大误区。误区一:拒绝孩子帮忙做家务活成成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每次妈妈忙家务时,他都跟在背后渴望参与。可每次成成妈都会对他的好意“泼冷水”:“走开,小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已经不错了,赶紧看书写作业去!”诊断: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孩子太远,学习才是孩子的唯一任务。孰不知就在家长的拒绝声中,孩子以为家务活与自己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就什么也不想干了。误区二:藐视普遍体力劳动者小小的爸妈都是从农村通过考大学才到城市工作的,他们期盼小小能认真读书,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考个名牌大学。所以每当小小考试不理想时,小小妈就会指着道路旁的环卫工人教训她:“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没出

5、息,会像他们一样去当工人,扫大街!”诊断:一些家长存在藐视普通体力劳动者的心态,经常拿诸如“环卫工人”等普通劳动者等同“没出息”来“警醒”孩子。长期下来,孩子就不屑于做基本的体力劳动,甚至产生鄙视体力劳动的心态。误区三:条件好了孩子无需劳动菲菲的爸爸是一家私企老板,生活上十分富足。可在学校,每周的值日却成了菲菲头疼的事情。于是,她想出了花钱雇同学替自己值日的办法。老师发现后批评了她,菲菲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都是工人保姆干的,我爸说了,我们家有的是钱,体力活用不着自己干。”诊断:孩子的一言一行深受大人影响,如果父母在家不做家务活,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示:自己有钱,凡事可以请人代劳,那么孩子肯定也

6、会仿效,从而丧失必要的劳动体验和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误区四:把劳动当成惩罚孩子的手段彬彬妈平时根本不让彬彬帮忙做家务,但是一碰到彬彬顽皮淘气或考试没考好时,彬彬妈就会罚他洗碗、洗袜子和整理自己的睡床;一旦彬彬的反省态度不够好,或者再犯,彬彬妈还会加重“惩罚”,让他干更多的家务活。诊断:拿做家务作惩罚手段,这样会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甚至厌恶劳动,以后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也很难再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了。明理:劳动,让孩子的发展更全面前苏联著名幼教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于儿童来说,体力劳动不仅能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给

7、能儿童一个丰富的思想世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其意义并不仅仅在劳动本身,而在于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劳动助长孩子身体发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劳动主要是双手的劳动,手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机体的发展,尤其能促进脑的发展。在幼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能力的培养,如扣扣子、穿衣服、系鞋带、洗袜子等,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通过帮妈妈拿水杯、摘菜叶、拿扫把、提生活用品等劳动,促进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协调各种生理器官活动。劳动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研究表明,手脑并用的劳动训练,是发展思维智力的良好手段。因为孩子参加诸如洗碗、叠被子等家务时,需要用手触碰碗

8、碟和被子等东西,用脑去思考如何洗才能干净、如何叠才能整齐等,这些刺激的增多,会使得孩子的脑细胞在数量和体积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育,对智力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事实也是这样,从小就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有才干,在智力上表现出更加聪慧。劳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在当前“42”1模式的家庭中,幼儿的事务均被父母“包办代替”,如吃饭、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忽略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孩子终究要面向社会、走向独立,孩子将来的工作,即使是脑力劳动,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体力劳动。所以,从小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但能给父母分担些家庭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

9、他人的依赖性,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独立生活和工作。劳动塑造孩子健全人格从小就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能吃苦耐劳、坚强独立、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也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次的磨练都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控制自身惰性的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意志品质。而且,劳动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能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懂得关心他人,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感情,并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对于独生子女尤其重要。除此之外,劳动还能让孩子的身心在整天的疲劳学习当中得到舒缓,提高学习效率并享受童年时光的快乐;

10、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能让孩子理解生活的意义,养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以及激发孩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也要同样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劳动,促使孩子更加全面地发展。支招: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个小妙招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主要是需要父母积极引导孩子多参与日常的家务劳动,从思想和行动上巩固孩子“劳动光荣”的观念,使劳动成为孩子的天性和习惯。下面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小妙招,家长们不妨一试。1 游戏法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兴趣。将劳动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情节当中,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更能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帮玩偶穿衣”、

11、“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等游戏,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劳动技能的学习中,在游戏中感受劳动的愉悦,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故事法平时给孩子讲小猫钓鱼、懒惰的熊等童话故事,让孩子知道只有劳动才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实干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让孩子在故事中树立“劳动光荣”思想,从而热爱劳动。3 比赛法制造孩子和父母、或与同龄伙伴之间比赛劳动的机会,比如穿衣、穿鞋、整理卧室、剥花生等。刚开始比赛时,家长可故意放慢速度,让孩子获得胜利,这样孩子就会有成就感,保持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当孩子掌握方法后,家长可不断提高要求。4 岗位法在家里,给孩子安排几个力所能及的劳动岗位,可激励孩子按时

12、上岗、参加劳动。例如:整理自己的卧室,给他当“室长”;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当“厅长”,主动给客人打招呼倒茶水;孩子当上了“后勤部长”,他也会乐颠颠地陪着妈妈去超市,帮助妈妈购买生活必需品。5 “弱者”法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家长偶尔充当“弱者“,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奶奶生病了,让孩子递热毛巾、倒开水;做饭时,请求孩子帮忙摘菜、洗菜等。家长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关爱家人,体验“我能行”的满足感。6 自然观察法带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在赏心悦目的大自然景色中,让孩子仔细观察诸如秋天储藏果实的松鼠、忙碌搬运食物的蚂蚁、垒巢的鸟儿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原来

13、大自然的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动物都是活生生的“劳动教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7 生活体验法周末和假期,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乡下去参加劳动,过过粗茶淡饭的平凡生活,并随时教育孩子:“看,割稻子的伯伯多辛苦呀”、“乡下的叔叔阿姨天天都吃这个”等,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明白劳动的重要性。8 评价法家长可对孩子的劳动表现做好记录、进行评价。如设计“小能手劳动记录表”对孩子自觉完成的项目打“Q”督促完成的打“”逃避的打“X”,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把每天的劳动情况记下来。通过记录、评价,对孩子积极的劳动行为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地方提出要求,从

14、而督促孩子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需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孩子岁时,让他学习自己用勺吃饭等;岁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等;6岁后除了自我服务的劳动外,可初步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摆放餐具、擦桌子、浇花等。劳动过程中,父母除了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应循序渐进、因人施教,让孩子依照成长规律及速度顺其自然慢慢习惯劳动、爱上劳动。观点:劳动教育,父母需要转变观念家长们应该都知道“东方神童”魏永康的故事,这位有着惊人智力的“神童”14岁就考入重点大学,17岁进入中科

15、院硕博连读,但却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最终被劝退。大量事实都表明,缺乏劳动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所以,对当前的孩子重提劳动教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很有必要。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意识,根源在于父母的家教误区,所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需从转变父母以往的观念开始。一方面,慵懒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勤劳的孩子的,虽然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家务事情可以用机器和请保姆代劳,但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尽量多做些家务劳动,并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在亲子家务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父母要减少对孩子事务的包办代替,放心让孩子多尝试做自己的事。父母也可以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出发,适时适当地安排孩子参加劳动锻炼。这样,孩子不仅会习惯劳动,还能在劳动中寻找到童真的乐趣,养成勤劳实干的良好秉性,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