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097135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训练一:语基背诵古诗词鉴赏(2)(满分25分;时间3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贮存(zh)人才济济(j)梵文(fn) 不落窠臼(k)B模样(m) 空穴来风(xu)翘楚(qio) 烜赫一时(xun)C潜伏(qin) 靡靡之音(m)尽管(jn) 徇私舞弊(xn)D佣工(yn) 模棱两可(ln)肖像(xio) 不稂不莠(ln)2(原创)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也许你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但不要俯视,要不,你会重重地摔下,摔成一堆废弃的瓦砾。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

2、一种场合,必定会妄自菲薄、仗势欺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也会仰人鼻息,摇尾乞怜。A名噪一时 B妄自菲薄 C仰人鼻息 D摇尾乞怜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命名为“大芬丽莎”的巨型蒙娜丽莎装饰作品的创作者是出于深圳著名油画工厂的999名画工之手。B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C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春雨行动”,倡议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D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

3、措施不落实等问题。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 C D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后值倾

4、覆,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2连峰去天不盈尺,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白居易琵琶行)4斜阳草树,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调角:即吹角。断:占尽。穷边:绝塞,指遥远的边地。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_2首联“征人倚戍楼”中的“倚”字,有人认为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3分)_一、1.D解析:

5、A项“梵文”的“梵”读fn;B项“空穴来风”的“穴”读 xu;C项“潜伏”的“潜”读qin,“靡靡之音”的“靡”读m。2B解析:A项“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B项“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极度自卑,此处应改为“妄自尊大”。C项“仰人鼻息”指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看人的脸色行事。D项“摇尾乞怜”形容用谄媚姿态求取别人的欢心。3D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出于”和“之手”。B项语序不当,“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C项不合逻辑,“善款”不属于生活物资。4A解析: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

6、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应放在最后。、两句具有因果关系,在前,在后。在、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在前,、在后;、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二、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3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三、1.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和表达了美好的愿望。(2分)首联通过清秋吹角、征人闲倚的细节描写,烘托了边境无事的平静气氛。颔联和颈联写登楼远望,千里烽烟尽熄的景象

7、:春风拂荡,阳光灿烂,没有兵阻,有了游客。所以尾联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作结,这既是当时民族友好的反映,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2示例一:“倚”字更好。(1分)“倚”字更能表现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2分)示例二:“守”字更好。(1分)“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2分)(两种答案任选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