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09603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2022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名解3.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4.共同犯罪: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犯罪5.累犯:指判处有期徒刑服刑期满或赦免后,在一定期限又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1按份共有:是指数人对同一财产按各自确定的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形态。2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当责任的行为。3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4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行何婷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

2、人欠缺履行债务的能力或欠缺信用,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5产业政策:是国家设计有关产业开展,明确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区域布局的规划和安排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和。6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创造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7承诺:是受要约人同一要约的意思表达。8冲突标准:指指明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标准,又称法律适用标准、法律选择标准。9财产保全: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防止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10裁定管辖:指

3、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确定诉讼的管辖法院。11、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财产上设定的以优先受偿权为内容的一种他物权。12抵押权: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务人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13定金:是指订立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约定当事人衣服那个先行给付另一方的货币。14地域管辖:指按照各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5创造: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良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16犯罪:依照刑法应当受到

4、刑罚处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17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组织。18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那么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那么,即依法办事原那么。19法定许可: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0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对继承顺序的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21法律躲避: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通过改变冲突标准的连接点,躲避本应适用的某一外国法,称为法律躲避。22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六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承当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

5、措施。23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标准体系。24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的阶级意志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根本分类。25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26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27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标准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

6、力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28法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那么。29法律渊源:指法的创制方式和法的外部表现形式,也称为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如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30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标准进行的分类。31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标准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32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实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标准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33法律关系:是法律在

7、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4国家:是国际法的根本主体。构成国家的四要素包括: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士,一定的政权组织,主权。35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一个自然人投资经营的企业。36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最为普遍、重要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代表。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37公务员: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38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均无过错,但依法仍要对损害分担责任。39公共秩序保存:如果一国法院根据其冲突标准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适用该外国法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那么国内法院

8、可以此为理由限制或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此即冲突标准适用中的公共秩序保存。40共有:数人对同一动产或不动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41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财产不分份额的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42国际公法:指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法律标准的总称。43过错责任:是指因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损害应当承当的责任。44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相结合的刑罚方法。45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46股份:是将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

9、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当责任的企业法人。47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48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总称。49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活动使环境与资源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至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人类的开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但它并不包括某些人类所不能预见或防范的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所造成的环境资源的问题。50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从事有定或者可能有害于环境的活动的,必须事先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发给许可证前方可进行该活动的行政管理制度。51环境标准制度:是指

10、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平安以及维持生态平衡,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的总称。5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工程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53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人按照协议共同占有、使用财产或成立共同经营关系,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责任的联合。54合理使用制度:是指使用人为了个人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宗教,或者慈善事业及公共利益等,依法可以在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已发

11、表作品的制度。55结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56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他人取得其遗产的法律制度。57监护:是指由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58经济法:是调整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表达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59拘役:指短期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60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61举证责任:指讼诉当事人通过提出

12、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实,防止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当不利的诉讼后果。62级别管辖:指按照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63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64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由另一方用于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65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其广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其狭义仅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66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据劳动争议当

13、事人的请求,以第三者的身份,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按照劳动法律标准,对劳动争议的事实与责任做出公正判断和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67留置权: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68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局部。69领事关系:是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形成的国家关系。7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7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的法律行为能力,即自然人能够基于自己的意思,独立为法律行为的资格。72民事行为能力: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

14、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73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缔结婚姻的行为,收养行为,遗嘱行为,成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行为等。74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行政区域,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75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一种强制方法。76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标准的总称。77宪政:就是由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有应享有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

15、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式。78宪法实施:指宪法标准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宪法中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进而将表达在宪法标准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79先予执行:指法院在判决确定之前,因当事人一方生活或者生产上的迫切需要,依法裁定一方当事人给予对方财产或者实施行为,并须立即执行。80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标准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标准系统。81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当者,主要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82行政行为:是实施行政管理最主要的行为方式,也是在陆法系行政法学中的重要概念,我国行政法学也采用这一概念。83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标准的活动。84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85行政处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标准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睡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86行政强制:是批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到达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平安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