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09495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合一的实践_态度和体制 (弗四7-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一的实践:态度和体制 弗四16假如真的有一个教会完全没有任何人际冲突笔者说“假如”,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就算真的有这么一个教会,它能不能算是一个“合一”的教会呢?这在乎于我们如何定义“合一”。按照以弗所书第四章的信息,合一除了“和睦”之外,还必须大家共同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教会不是纯粹为了相亲相爱而存在,也是为了发展事工、完成使命而存在。因此,教会合一绝对不只是牵涉到人际关系,也牵涉到功能性问题.因此,教会不能单单追求和谐的气氛,更应当追求得到每一个信徒在领袖的引导之下,齐心协力地朝着教会的元首基督为教会所定的目标而努力.人际问题少的教会可算是和睦的教会,却不一定是合一的教会.按照笔者在韩

2、国的中国人教会中的观察,很多牧者都对一切事工一手包办,而大部分信徒只是来“坐坐”礼拜,实在有待在合一上大大改进。如何可以达到真正的“合一”?以弗所书第四章告诉我们,恩赐的发掘、运用和配搭就是关键。经文提供了关于恩赐的几个重要观念.一、恩赐运用需要正确的态度众教会虽然在信仰是合一的,可是在实践上,我们所拥有的不同解释、看法、说法和做法,成了教会难以合一的因素。对此,保罗指出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基于合一的属灵事实,保罗要信徒活出“配得上所蒙的呼召”的生活方式来,那就是“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3节)以下对这些态度逐一分析.1。 谦卑合一需要“谦卑

3、”,表示我们必须懂得向他人学习,不要以为自己的意见总是最好的.谦卑不是压抑自己的才能,更不是把自己应尽的责任推给别人,而是在所付的责任上用各样方式不断地追求长进.二四年,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应邀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主题演说,名声大噪,他在练习演说时,当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Jon Kry)演讲稿撰稿人二十三岁的费夫洛(Jonavrau)在旁边聆听,突然间打断奥巴马的演讲,并告诉他要修改一句话,原因是那句话和克里的提名演说的一段话太相似。 奥巴马瞪了费夫洛一眼,心里纳闷:“这个小鬼是何方神圣?竟敢改我的演讲稿.”但是,奥巴马还是改了,到了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时候,还雇用了他作撰稿人.我相信,就是

4、这种态度使得奥巴马的口才能变得如此出众。另一个楷模则是德国科学家和自然生物学家洪波特(Aexandr Humbold,17618)。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柏林大学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班十九、廿岁的学生中间修读一门课程,那人就是颇负盛名的洪波特.在一堂自然地理课里,教授所引用的权威性资料正是坐在课堂上这位老学生所写的。当被问及他那样博学,为什么还要去那里上课,洪波特回答说:“这可以帮助我重温一下,我年轻治学时所忽略的地方.谦卑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愿意认错和道歉,人对自己都有盲点,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时,谦卑的人就会接受人的劝勉。笔者偶尔从外头回到家,太太会说:“哇你的脚好臭!”不然就是:“

5、你有狐臭!但无论是什么,我自己都是无法闻到的。人的丑陋和弱点就是这样,别人很清楚,但自己就是感觉不到。谦卑的态度能使我们解决自己的盲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Maget Thather)提到“共识的意思是说:“谁都不反对,但谁都不由衷支持.”(osenss i someign whih noneblievs, but t which on objects)这当然不是我们所要的共识,但却是许多所谓共识的真相。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Fracis dLaRocefoucaul,161 1680)还观察到人性的另一个特点,即“我们很少会认为别人的想法很好,除非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e rarly hnele

6、 h good ensuss they gre ith us )傲慢和自我膨胀的心态,就是合一和成长的最大障碍,也是堕落和失败和前奏。2. 温柔中文的“温柔”容易引起错觉,以为就是那些说话有气无力,做事没有主见,行事没有原则的人。但原文这个字和十一2耶稣说“我的心里柔和谦卑的柔和是同一个字。你看耶稣是不是那种说话有气无力,做事没有主见,行事没有原则的人呢?其实,这个字的意思是“谦和”、“体谅”和“有礼貌”,也就表示他是一个理智、有自制力的人。他不会以自己的情绪来作为衡量事情的标准,他也不会以别人对他的粗暴来还粗暴,不会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相反的,他总是知道如何选择做对的事情,做好的回应。近廿来

7、所流行的情绪商数(EQ)就是这个范畴。研究发现,成功的关键不但在乎I,EQ更为重要。你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吗?还是你总是咽不下别人对你的不利,总是尝试去为自己争回那口气呢?如果有人向你说一些令你不舒服的话(无论那些话是真实还是虚假的),或者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临到你,你的反应就很大,大声的给人回应,或者是甩门,甚至动手打人。你以为这样就能现出你的威严和厉害吗?其实那只是暴露了你那低贱、不成熟、丑陋的人格,因为温柔才是高尚品格的特征.如果别人说的是实话,你要好好反省;如果别人说的不是实话,你干吗这么在意?要面对审判的是他,不是你!你如果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起这么大的反应,表示你也是心里有鬼,你没有安全感。

8、上个星期不是才提到“不要为自己伸冤”吗(罗十二19)?等到真正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理,要为自己争一口气。基督徒应当像耶稣一样柔和、谦卑.要发怒,就要为神国的事情发怒,不要为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好处被剥夺而发怒。 忍耐合一还要“忍耐”,因为我们必须接受人都不完美,包括基督徒。我们必须学习忍受在别人性格的缺点,抑或我们个人看不顺眼的某些做法,甚至恒久地忍耐下去(林前十三4),因为别人也同样在忍受我们。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罗勒克(Staila J。 L,199 6)的劝勉听起来好像多余,却很实在,他说:“要学习忍耐,你必须先有许多忍耐.”(ou musfirsthav a lot ofatn

9、ce tolearn have ptenc。) 4。 爱心“用爱心彼此宽容当然是不可少的,因为“爱心是联系全德的”(西三4),我们甚至可以说,本句是上述各个态度要求的总结也不为过。愿意爱,我们就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愿意爱,就能够聆听;愿意爱,就能够接纳别人的软弱;愿意爱,就能够为顾着大局而牺牲自我。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个意志的决定,表示为了教会的好处而付出一切可能的努力。曾经有信徒告诉我:“传道,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起初的爱心和热诚,虽然每个星期还是照样去事奉,甚至去传福音,可是却感觉到自己里面没有爱.”听着听着,到了适当回应的时候,我回答说:“弟兄,你说你没有爱,但是我却在你身上看到了爱。

10、”他很惊讶我这么说。我继续解释说:“你看,虽然你感觉到自己对事奉很疲累,虽然你很想放弃不要再事奉,虽然你觉得这样事奉下去很辛苦,这些都是你的真实感受,但是你却为了教会、为了弟兄姐妹、为了那些未信主的朋友不顾自己的感受,甚至违背自己的感受去事奉,这不是爱是什么?”在教会点团体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又喜欢又爱那是最好不过的,只可惜那只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人与人之间绝对不可能事事都合我们的感受,就在我们遇见不合自己感受的人、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爱才真正受到考验,考验我们能否去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考我们能否不嫉妒、能否包容.5. 尽力“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竭力”的意思是“全力以赴,而且是现在式分词

11、,表达一个持续不断的活动。原来,合一不会自然地体现出来,它是大家付出努力的结果.平时用心经营、浇灌、培养,分裂的机率就能大大减低,大家也能更享受在这个团体之中。二、 恩赐来自基督保罗说:“我们各人蒙恩,是照着基督量给我们的恩赐。”(节)虽然基督徒都是基督的身体,但是没有一个人是整个身体,每个人都只是身体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基督的身体。每个肢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肢体都有贡献,每一个肢体都需要别的肢体,每一个肢体都不互相排斥,乃是彼此配合,使身体的功能得以健全.教会合一而多元,多元而合一。三、恩赐决定角色第十一和十二节是论恩赐常提到的经文:“他所赐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传福音的,

12、也有作牧养和教导的.严格说起来,“使徒”较像是一个职位过于一个恩赐,这个身份只属于早期教会跟过或像保罗一样亲眼见过复活之耶稣基督、直接蒙他所召的一小撮人。按照这个定义,自早期教会之后就不再有使徒了。“先知”也是一个比较引起讨论的恩赐。这词一般所指的是那些得到神特殊启示,或直接领受神话语并传达的人。他们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关乎未来的,但没有一处纯粹只为了预告未来,背后都有其是警告、劝勉或实用性的目的.旧约的启示主要是借着先知赐下的,他们的作品被编入了正点,但是到了新约教会时期虽然还有先知(如,亚迦布以及腓利的四个女儿等,参十一28,810),他们的角色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新约的作品主要是使徒写的,

13、没有一部是先知写的。“传福音的”是指一些人可以清楚地向未信者传达福音,又有效地引领他们归服于主的人.“牧师和教师”在原文使用同一个定冠词,故有人认为他们是指向同一个职事,即使是今天,牧养教会的人和教导圣经的人所做的工作也经常重叠.这是可能的,但为了更好理解,将两者分化也有好处,牧师用神的话语教导人、喂养羊群,教师却可能像笔者一样,只专注于教导而很少牧养信徒。注意,本段用以并不在于列出一个完整的恩赐列表,其实,新约圣经任何一处都没有这番用意,而是在讲其它相关课题的时候顺便列举数样。因此,我们虽然可以从这些经文中归纳出廿多样恩赐,但是我们相信列表之外的,只要能建立教会的才智,都可算为恩赐。虽然每一

14、个恩赐都有它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恩赐将决定某人在某个共同体中的角色,并且直接牵涉到权力的问题。因此,合一并不代表在教会的职位上绝对平等,因为神赐给某人某个恩赐,若要正当地使用该恩赐,就必须将他放在适当的位子上,这位子在一个体制的地位上是有大小、高低之分的。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就必定得到更大的奖赏。人经常不知不觉就会用社会上的观念来用于事奉主,以为那些显要的恩赐,或是领导性的恩赐在神的面前拥有较高的地位,甚至有时候会因此觉得神不公平。但事实上神只要求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神造我们是什么个性,赐给我们什么恩赐,就应该在相关的事奉上使用它,也只有这样才是最荣耀的事。笔者在马来西亚的老家有一颗红毛丹树,

15、这棵树很多红蚂蚁,这些蚂蚁经常排成长队,从树上各个枝头把食物送到到相隔甚远的一个蚂蚁巢里。一路上它们必须经过我们家的大铁门,沿着上方边沿跨过两扇铁门。然而,两扇铁门之间的门缝甚大,差不多等于两只蚂蚁前后脚伸直那么宽,蚂蚁怎么过去呢?有一次笔者注意到,原来有几只蚂蚁叠在一起,形成一个桥梁,让其它的蚂蚁可以踩着它们越过去。我想,这就是团队精神的一个极佳描写:不要在意自己是否“领功,而在乎于整个团体的使命是否成就。我挺喜欢美国第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Hary S。 Truman,884-172)所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介意由谁来领功,你将会惊讶自己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t is mazing wtyou an accmplishif odont cr wo gt the credit)很多人可能就因为太在乎是不是自己领功,所以我们没有什么成就。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参与在永恒事业里面的人,不分贵贱,神都纪念。四、恩赐为了建造保罗提到,恩赐的目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112节)本句表明保罗根本就无意列举所有的恩赐,他只是提出几个至关重要的,或为奠定教会根基的恩赐,让他们能去装备其他的信徒,是他们也可以按照恩赐来参与事奉。神的话语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信徒都得到装备,以致扮演好他们在整个身体中所扮演的那一部分。所以,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