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09259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容提纲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很高的希望,但是由于自己做家长定位的不准确,往往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变成对学校、对教师的压力,孩子出了问题就是找学校、找教师,这样,不仅给学校和教师正常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对家庭教育方法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差,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因此讲座就从这个环节入手,希望通过讲座来解决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思想中的假设干问题:1、 朱熹说过:百学须先立志。志就是理想就是抱负就是梦想,一个人只有有了梦 他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家长给孩子从小树立远大梦想,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在“读者“杂志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

2、人问一个在山坡上放羊的年轻人:“你为什么放羊?他答复:“为了卖羊赚钱。那人又问:“你赚钱来做什么?他答复:“为了娶婆娘。那人问:“为什么娶婆娘?他答复:“为了生孩子。别人又问:“生孩子干嘛?他答复说:“放羊。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永远不会产生美好的结果。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建立了理想,什么时候就开场了真正的人生。因此,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远大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志向,生命就会失去方向。在孩子们年轻的心灵中,是不乏理想的。他们总是美好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可惜的是,许多父母缺乏教育的知识,在引导孩子树立理想上做法欠妥。必须强调的是,孩子

3、在谈自己未来的打算或理想时,为人父母者,不要因为说法的“幼稚或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轻易去否认。不管是什么理想,父母都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并要恰当地告诉他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具备的知识。比方说,一个小男孩儿,说他长大了想当一个司机,许多母亲就会呵斥孩子说:“没长进,当什么司机?或者一个女孩儿说,我长大了要当护士,有的父亲就怒目而视:“你怎么净想干伺候人的活儿?其实,孩子的想法是单纯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熟度的提高会不断改变。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作司机需要许多许多机械原理知识,需要地理知识,好司机需要会讲外语等等,而做好护士相当不容易。孩子是在鼓励声中长大的,如果他的理想总是无端地遭到家长

4、的反对,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将度过平庸的一生,他从此再不肯奢望未来。当然,不少孩子对理想、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是浅薄的、模糊的,对孩子进展必要的引导十分必要。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奋斗是到达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孩子实现明天的理想要与今天的学习、锻炼结合起来。再次,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

5、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困难和险阻,才会到达理想的此岸。让孩子记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最重要。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曾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知心姐姐卢勤成功家教秘诀“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生物学家告诉他们,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我国*有200只。现在人们要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结果这两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梦想。他们从2003年开场,利用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调查的环境非常艰辛,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头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脚上的鞋看看有没有蝎子

6、。这种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有一天,他们太累了,那个叫董月的女孩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觉得腿刷刷地有东西在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这种事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们国家仅有的这200只白头叶猴。三年的寒暑假,他们都是在大森林里度过的。最近,这两个孩子的论文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今年,男孩儿进了清华大学,女孩儿进了大学。因此,梦想常常源于一句话、一个暗示。而这句话、这个暗示,或许就掌握在一个善于引导的家长头脑中。2、 让孩子懂得感恩学校和教师应该懂得在孩子心目中树

7、立教师的形象,如何做好教师和孩子中间的桥梁,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教师,爱教师,孩子才能听教师的话,才能好好学习。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构造容易养出“自私儿,但专家认为,孩子就像一白纸,要摆脱自私的毛病,家长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本报记者玥福平/文颖胤/筹划“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一家只有一个小孩,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就像我的女儿,从小就被爷爷奶奶给宠坏了,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不懂得感恩。市民韦女士说,“有一次外公外婆来了,她都不懂得主动打招呼。让她把小房间暂时让出来一下,她撅着嘴不快乐。最让韦女士为难的是,当问孩子是否去外婆家玩时,她居然当着外婆的

8、面说:“乡下一点不好玩,则脏,我才不去呢!女儿的答复让韦女士很伤心,她不明白孩子为何这么不懂得感恩,这么不懂礼貌呢?现状分析“六一现象养出“自私儿市幼儿园园长梁丽萍介绍,所谓的“六一现象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六位长辈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们把大局部的钱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连不合理要求都一并满足。梁丽萍说,在很多家长眼里,小孩是家中的全部希望,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只有承受别人给予的习惯,而没有为别人付出的习惯,所以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也就心安理得地承受着别人的给予,却不知道怎样为别人付出。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冷漠

9、自私、依赖性强、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等弱点,产生情感缺陷。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才更要加强调感恩教育。梁丽萍建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增加感恩教育的容,在有条件的幼儿园或中小学校开设一些国学课程,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并组织相关讲座等活动,请家长共同参与。在幼儿园阶段,家庭教育对小孩的影响占8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专家支招家长应言传身教“你想怎么获得,就先怎么栽。这是一代哲学大师胡适先生说的话。要想有好的教育结果,就得先具备好的身教。梁丽萍说,试想一下,家长假设是整天沉湎于打麻将、喝酒、交际应酬,那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威望会有多高?其对孩子的说服力能有多大

10、?梁丽萍说,6岁之前的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孩受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也比拟小,此时就应开场对其进展感恩教育。梁丽萍说,其实孩子也在注视着家长。家长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世界;家长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家长感他人的祝福,孩子就会对生活满怀欣喜。因此当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而且逢年过节还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用行动让孩子知道感恩。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一项研究显示,在缺乏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变得自私、冷漠、具有攻击性。七田教育儿童右脑潜能开发中心校长朱海瑕表示,感恩教育首先是爱

11、的教育。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懂得关爱别人以及感恩。朱海瑕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性格常常表现得非常孤僻。因此她认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爱的气氛中成长,对感恩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家庭,总交织着父母之间、孩子与父母、父母与老人的情感。当孩子怀着一颗纯真、敏感的心,毫无保存地接纳着这些情感,这些感情也将“润物细无声般地长久深远地影响着孩子。甚至决定着孩子是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以及孩子长大后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等。如果孩子生长在和谐的家庭中,或者父母对生活及周遭的人事都表现出珍惜而积极的态度,则孩子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珍惜所得到的爱,并以各种

12、方式回报爱。日常生活渗透感恩教育在如何对待父母、教师、朋友,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等问题面前,孩子如同一白纸。父母在身教的同时,也要付诸语言。莹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表示,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进展教导。如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时,要如何有礼貌地表示感;在给别人添麻烦时,要如何表示歉意等等。只要有心引导,这些礼仪教育可以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熏和塑造孩子懂得感恩的品格。“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还不能要求他们懂得运用具体的行为来表达感恩之情。颜媛说,在3岁之前,孩子只能从口头上的礼仪教育中,来理解感恩。此时,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更不能深刻地体会感恩的意义。但如果在口头的礼仪上懂得感恩

13、,已经足够了。孩子长到3岁以后,对是非有了自己的判断,家长便可对其进展更进一步的感恩教育。如给孩子讲述关于感恩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如何孝敬父母、报答恩情;带孩子亲近自然,感受母亲给予的一切,让孩子保护环境、珍惜生活;在平时看电视新闻时,通过具体的时事对其进展爱国教育等。特殊节日“借题发挥颜媛表示,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和国庆节等,都是对孩子进展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在这些节日里,家长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可以通过特有的形式来到达目的。如在这些节日到来之际,家长可以让孩子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来加深孩子对节日意义的了解,从而体会到感恩的意义;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这些节日里特有的活动,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

14、浓浓的亲情、师生情、爱国自豪感等,同时诱导孩子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3、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大师叶圣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通过讲座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对孩子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明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明白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懂得牺牲、懂得抑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怎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教育家叶圣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对他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呢?笔者结合多年

15、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给家长们以下几点建议:1、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孩子习惯的养成尤其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长期帮助。2、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首先应该是有良好习惯的人。言传不如身教。在培养孩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家长要针对家庭情况,对孩子的作息时间等做好合理规划,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根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要从孩

16、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及时对他们的起居饮食等方面做好规划。4、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利于良好习惯养成的条件。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比方,要求孩子饭后漱口,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水,在他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之后,再让他自己倒水。5、绝不能姑息迁就。对家长来说,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例如:说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以妥协告终,继而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总之,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稳固的过程。只要家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则,孩子就一定能养成好习惯。4、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