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09035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的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的的总目的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措施)。 、语文课程原则将本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朴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

2、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分,共10分) 1、有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原则(实验稿)(如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中文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的规定是:(C ) A、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不规定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的规定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

3、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平常生活中。、在口语交际课中 、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 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的恰当的表述是:(D)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伙、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 B、 C、 D、 2、有关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4、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初步感受中文的形体美。 、B、 C、 D、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B) 朗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默读 A、 、 C、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合伙精神 创新意识 参与限度 探究精神A、 B、 C、 D、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措施 A、 B、 C、D、 四、分析题(50分)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答:一方面,新课程原则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规定,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

5、写,可以避免字字规定“四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承当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种基本。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爱好,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另一方面,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构造”,“能按中文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构造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规定,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规定是总体性的,“掌握中文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构造。初步感受中文的形体美。养成对的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中文。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

6、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给学生打下了夯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本。 (二)案例分析(请环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觉得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会怎么解决呢?(10分)、 答: 一方面值得肯定的是着为教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她

7、的本意我想应当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体现能力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的限度,课堂上浮现了冷场。此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收集元宵节的有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学时的一种片断:(10分) 教师:同窗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窗

8、们展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教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收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得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解说。问题一:你觉得上课一开始教师这样解决收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此类型课,你会怎么解决呢?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运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基本上,就像是一种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较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9、。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当让学生自己展示给人们,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这位教师在学生的表述浮现困难的时候应当向她提供及时地协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尚有什么可以告诉人们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状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教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爱好和信心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

10、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0分) 1、时下,在某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说:“同窗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人们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窗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互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氛围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答:这种现象的确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事实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进一步实际。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部分教师没有较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教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她们的认知要在教师的

11、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在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措施,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阐明如何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这些基本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觉得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教师不假思考就把这些句子打“”,

12、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体现习惯。你如何看待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解决?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布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体现的爱好,乐于体现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发明性思维应当得到保护,案例中的教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发明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种优,并且在班级上予以表扬,表扬她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论述题(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环绕新课标的三维目的,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的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规定。这三个维度的目的是互相交融、渗入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一、 填空。(40分,每空2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2.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3. 语文是( )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 )。4课程目的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入,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总目的中有关写作方面的目的是这样表述的:“能( )、( )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 )需要,运用( )的体现方式写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