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08924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概况及展望(全文)一、腰椎微创外科关键要素(一)神经减压1. 神经减压通道:神经减压通道是减少医源性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关键要 素,通过逐级软组织扩张器经肌肉或肌肉间隙进行扩张,减少对周围肌肉 的挤压性损伤,同时减少或避免对肌肉起止点的剥离,从而减少对肌肉结 构及功能的副损伤;通道为手术器械出入病灶部位及操作提供通畅的空间, 避免周围软组织反复进入手术视野;通道还常整合光源配件及挂架,为手 术视野提供充足的照明。根据通道的可扩张性及工作媒介,神经减压通道可大致分成以下 4 种:(1)空气介质管状通道,如 Metrix、Spotlight 等,单纯用于腰椎间盘 摘

2、除及椎管减压(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or decompression,MED )的通道直径在1216mm,而用于微创经椎间孑L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的通道直径常为 2226mm1-2;2)空气介质可扩张通道,如 Quadrant、Pipeline、Maxcess 等,主要用于MIS-TLIF、腰椎侧路腰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 LLIF )等腰椎微创融合手术3;(3 )水介质

3、管状通道,如各种不同直径的全内镜(full-endoscopic, FE) 工作鞘,根据器械系统不同,直径在611mm之间4;( 4 )水介质经肌肉通道,特指单侧双通道内镜下(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 )手术的器械工作通道5-7。2. 神经减压监视:空气介质固定管状手术通道下神经减压手术常使用显微 镜或 MED 提供充分的照明及清晰的手术野。水介质固定管道下手术采用 FE手术系统,FE整合了脊柱外科手术的关键要素,是集成了照明、摄像、 盐水灌洗通道及手术器械工作通道的硬质杆状内镜,手术操控具有高度的 灵活性及稳定性,操作精细,对周围正常组织副损伤

4、最小。UBE手术采用双通道设计,其中一个通道用于置入监视内镜(通常使用关 节镜),另外一切口用于置入手术器械,这样形成三角形工作关系,采用 大流量盐水冲洗,营造清晰的手术视野;通过器械工作通道可以使用常规 开放手术器械,对骨性结构的切除效率较高。对于经腹膜后腰椎侧路微创手术,通常使用腹腔镜辅助腹膜后分离及工作 通道置入,大大提高腹膜后视野的照明,减少腹膜后血管、输尿管、交感 神经链等组织及脏器的医源性损伤,提高进一步对椎间盘内操作的安全性 8-10。3. 神经减压入路:经椎板间隙入路减压原则及范围等同于传统开放手术, 各种微创经椎板间隙入路减压术式的适应证基本一致。对于腰椎管背侧关节突关节增生

5、及黄韧带肥厚所导致的腰椎侧隐窝及中 央椎管狭窄,首选经椎板间隙入路,可以经双侧椎板间隙入路进行双侧椎 管减压,也可以经单侧椎板开窗进行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ULBD) 11o 经椎板间隙入 路可同时处理入路侧神经腹侧减压,也可同时进行入路对侧的椎间孔狭窄 区减压9oFE下经椎间孔入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开放手术的创新入路,经该入路可以 进行入路侧椎间孔外、椎间孔、椎管内神经腹侧180减压,可同时进行入 路侧椎管内侧隐窝的背侧减压。该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所以具有 更广泛的适应证 1 2- 1 3 oM

6、ED或UBE手术对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孑L狭窄的减压手术常采用 经横突间隙入路,通过部分切除上关节突显露Kambin三角,进而进行椎 间孔区域的减压9。除上述的各种微创直接神经减压技术外,还可以采用棘突间牵开或者经腹 膜后入路侧路融合技术进行腰椎管神经的间接减压。其间接减压原理是通 过纵向牵引进行韧带整复部分恢复椎管容量、进而获得神经间接减压效果 14。(二)椎间融合1. 融合入路:目前,腰椎微创融合入路主要分为侧路和后路。经后方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本质是经 Kambin 三角的 TLIF,MIS-TLIF 或UBE-TLIF术中需要完全切除关节突关节才能完成Kambin三角的完全显 露及周围

7、神经组织的充分保护,而FE-TLIF不需要完全切除关节突关节即 可完成Kambin三角的显露及神经根的保护。经椎间孔入路FE-TLIF通过切除上关节突即可显露Kambin三角,内侧的 下关节突及黄韧带组织可以保护走行神经根,而 FE 工作鞘保护出口神经 根,隔离出安全三角,进而安全进行椎间隙的处理、椎体间植骨及融合器 的置入;经椎板间隙入路FE-TLIF通过切除全部下关节突及上关节突内侧 大部分即可显露Kambin三角,呆留的上关节突外侧壁用于保护出口神经 根,而 FE 工作鞘用于保护走行根,从而隔离出安全三角区及椎体间工作 通道,进行椎体间处理、椎体间植骨及融合器的置入。经腹膜后入路 LLI

8、F 分为经穿腰大肌入路的正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XLIF )或经腰大肌前方入 路进行斜向腰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其本质都是通过侧方切开纤维环,进行椎间盘内处理、植骨及融 合器的置入。LLIF椎间处理充分,植骨床大,椎间融合器尺寸大,横跨椎体骺环,椎间 支撑力强,具有极强的椎体间矫形及平衡能力。理论上讲, OLIF 比 XLIF 对腰大肌、腰丛的医源性损伤风险要低14-15。2. 植骨床准备:植骨床的高质量处理是保证椎体间获得骨性

9、融合的关键步 骤,包括植骨床的处理面积及质量。MIS-TLIF术中植骨床的处理大多为盲视下处理,显微镜可以部分显露植骨 床,椎间隙对侧的终板处理多采用成角度器械操作;UBE-TLIF及FE-TLIF 可以在内镜监视下进行软骨终板的精准切除,避免骨性终板损伤,保证植 骨床的质量;FE-TLIF术中可以结合透视下技术进行植骨床处理以提高手 术效率。3. 植骨材料:自体骨移植仍然是腰椎体间融合术首选植骨材料,具有最佳 的骨传导、骨诱导及成骨特性。但腰椎微创融合术中自体减压骨量有限, 如果不切取自体髂骨,就需要其它类型的植骨材料补充。同种异体骨可来自人类尸体或活体供体,矿化的同种异体移植物用作新骨 形

10、成的骨传导支架,并且可能具有弱骨诱导性,这取决于加工过程中生长 因子的保存。同种异体骨需要冷冻、冷冻干燥或伽马辐照以消除其抗原性, 防止疾病传播,然而,它的成骨潜力在加工过程中可能被消除。作为自体 骨移植的替代方案,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可避免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并且 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大量获得。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 )是一种同种异体骨移植物 扩展剂,通过酸提取人体尸体骨的矿物质成分而产生。这种技术可以保存 由胶原蛋白(主要是I型)、非胶原蛋白和某些生长因子组成的材料,包 括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叩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但DBM缺 乏机械强度,

11、通常与其它骨移植材料混合以提高骨传导能力。人工骨可以大规模生产,并且易于消毒。其多孔结构为新骨生长提供了有 利的骨传导支架。常用的人工骨包括B-TCP、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磷酸钙和硫酸钙等。P-TCP具有更大的孔隙率和单个孔径,从而产生更大的表面积和较弱的抗 压强度,大孔允许干细胞迁移、黏附和分化为支架内的成骨细胞,进而促 进了更活跃的生物反应,包括更快的类骨质沉积和骨重塑。HA比较致密,植入后吸收更慢(大约数年),但提供更大的即时机械强度。骨髓穿刺液( bone marrow aspirate, BMA )含有多能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12、cells, MSCs),可在适当的环境中定向分化为成骨 祖细胞。这些细胞很容易分离并易于“离体”扩增,从而可以保存以供以后 的治疗应用。此外,当 BMA 在获取后立即将其引入植骨部位时,幼稚未分化的 MSC 被认为会发生自发的成骨分化,此功能允许在手术时获取及使用自体BMA, 避免了离体细胞培养、浓缩和处理的需要。除了其成骨潜力外,由于BMA 移植物中细胞群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BMA还可能具有骨诱导能 力。BMA 缺乏结构完整性,如果单独使用,会从植入部位扩散。为了防止这 种情况,BMA通常在植入前与载体混合,例如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 植物、人工骨或DBM。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o

13、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 )是转化 生长因子叩家族中的可溶性细胞因子。BMP-2具有高度的骨诱导作用, 可促进成骨祖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增殖。rhBMP-2已被证明运用于腰椎 微创融合术可产生高融合率,包括 MIS-TLIF、OLIF、FE-TLIF 等手术 16-17。4.融合器选择: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的弹性模量 接近人腰椎椎体骨,所以成为腰椎椎体间融合器的首选材料,但 PEEK 材 料融合器一般不可撑开或膨胀,是目前腰椎微创融合术的主要选择,包括 绝大多数的 OLIF/XLIF、MIS-TLIF 及

14、UBE-TLIF。对于 FE-TLIF 手术,由于其工作通道狭窄,在使用 PEEK 材料的融合器时, 通常需要对其外形进行修正,如宽度减至9mm,头部设计成子弹头形等18;FE-TLIF 融合器的另一种选择是可膨胀融合器,一般为钛合金材质, 以较小的尺寸经过 Kambin 三角,进入椎体间进行膨胀撑开,有效支撑椎 体间,并能在撑开后进一步对融合器周围及融合器内进行打压植骨19。对于上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FE-TLIF,由于Kambin三角较小,不能允许 较大尺寸融合器通过,但该部位椎间隙高度亦较小,可以选择单纯椎体间 打压植骨的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三)辅助固定各种微创腰椎融合术的辅助固定方式仍

15、以双侧经皮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 固定为首选。对于 LLIF 的辅助固定,除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外,如果患者 骨质较好,也可以采用带铆定锁片的融合器或者侧路钉板 /钉棒系统固定 20-21。二、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选择1.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狭义的盘源性腰痛特指椎间盘内破裂( internal disc disruption, IDD)引起的轴性腰痛,患者常不能耐受久坐,卧床可明 显缓解腰痛。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纤维环撕裂后髓核迁移至裂隙,诱导局 部产生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外层纤维环内的神经末梢张入等因素有 关。针对上述可能的发病机制,目前微创手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方法集中在以 下2类

16、:(1) FE下选择性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术中摘除嵌夹在纤 维环裂隙内的髓核组织及肉芽组织、对纤维环裂隙进行射频消融、热凝成 形,然后对椎管内硬膜囊腹侧后纵韧带表面的窦椎神经进行消融灭活,切 断疼痛上传路径。L45以上节段多选择经椎间孑L入路,L5S1可选择椎 板间隙入路22;(2) 微创腰椎融合术:OLIF、MIS-TLIF、UBE-TLIF、FE-TLIF 等各种微 创腰椎融合术均可完成病变节段的融合,辅助切除纤维环裂隙病灶可能有 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尽管如此,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令 人满意,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关,可能涉及复杂躯体-心理-社会 因素参与,所以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也应该采用多学科干预模式。2.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手术是腰椎间盘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