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08800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 本人和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 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时间: 2021 年 3 月 1 日中文摘要摘 要: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法兰地、红颜、章姬三种草莓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选材,分别进行促成、半促成方式栽培,以此来探究不同栽培模

2、式下草莓植株的物候期、生长指 标、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实验结果表明 :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 开花期、结果期均比半促成栽培模式早 58 d左右,而半促成栽培模式下草 莓株高、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鲜重,都不同程度高于促成栽培模式,生长 更旺盛,果实单株产量比促成栽培模式下高 20.96%, 级序果平均单果重 二者差异不明显;果实品质方面,促成栽培模式好于半促成栽培模式。关键词:栽培模式草莓性状影响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the vegetative growth

3、 and fruit traits of strawberry, strawberry varieties including Fadi, Hongyan and Zhangji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facilitated cultivation and semi-facilitated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The phenological period, growth index, physiological index, fruit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plants un

4、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Strawberry flowering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cing culture mode during the period the results about 58 d earlier than half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mode, and half to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trawberry plant height, above ground an

5、d underground part of fresh weight, dry cultivation mode of above contribute to some different extent, more vigorous growth, fruit yield under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to high 20.96%, average fruit w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sequence is not obvious;In terms of fruit quality, the pro

6、moted cultivation mode was better than the semi-promoted cultivation mode.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ll绪 论 1第一章草莓培育模式的选择 11.1草莓培育方式的选择 11.2两种培育方式优缺点的对比 11.3方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2第二章培育选材与方法的确定 32.1材料与方法 3第三章草莓培育实验现象及数据 53.1物候期观测 53.2植株形态指标调查 53.3叶绿素及光合特性测定 53.4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53.5平均单果重及产量测定 63.6数据统计与分析 6第四章不同培育模式下草莓形性状研究 7

7、4.1促成栽培对性状优势影响 74.2半促成栽培对性状优势影响 8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9参考文献 10绪论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 在园艺学上被归为浆 果类。草莓不仅在世界小浆果生产中位居榜首, 同时也是我国水果市场上的重要 鲜果之一。可以再加入一些品种介绍,研究现状等第一章 草莓培育模式的选择1.1 草莓培育方式的选择在设施栽培中, 促成和半促成 2 种栽培模式都可使草莓结果期和成熟上市 期提早。方法一:促成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抑制草莓进入休眠, 通过适宜的条件使草莓继续生长发育 , 具 体实际生产当中,主要以贵州省贵阳市 6 月下旬这一地理位置与时间段为代表, 据文献显

8、示,可采收果实采收期可持续到 10月末。方法二:半促成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适用于植株休眠觉醒期 , 主要通过升温阻断研究对象的休眠进 程, 进而促使其生长发育, 因此相较促成栽培而言 , 结果期要晚许多, 具体实 践当中,主要体现为在贵阳市地区可实现四季采收果实。1.2两种培育方式优缺点的对比方法一:就促成栽培技术而言,一般认为被难度大、 管理相对复杂, 但果 实成熟期比半促成栽培更早 , 售价也更高, 因此更能迎合市场需要, 经济效益 更可观。方法二:半促成栽培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不是很大, 管理 相对简单, 可降低生产及人工成本, 但其果实成熟期较促成栽培稍晚 , 市场优 势

9、较小。1.3方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2 种栽培模式对草莓品种的休眠特性要求存在差异, 休眠浅、需冷量低的品 种适宜促成栽培, 而休眠程度较深、需冷量高的品种较适宜半促成栽培。对于像 一些休眠程度中等的草莓品种来讲, 则 2 种栽培模式均可。第二章 培育选材与方法的确定2.1 材料与方法2.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贵州贵阳市花溪草莓基地进行。供试 草莓品种为红颜、章姬、法兰地。草莓苗采用匍匐茎繁殖获取, 试验土壤为 普通耕作土。选用生长势和大小基本一致的草莓苗, 定植前修剪部分老根, 保留 长度5.5 cm左右。 红颜草莓苗:果实圆锥形,种子黄而微绿,稍凹入果面,果肉

10、橙红色,质 密多汁,香味浓香,糖度高,果皮红色,富有光泽,韧性强,果实硬度大,耐贮 运,硬度大于所有日本品种,果面红色、有光泽。 章姬草莓苗:(又名:甜宝)章姬果实整齐呈长圆锥形,果实健壮,色泽 鲜艳光亮,香气怡人。果肉淡红色、细嫩多汁、浓甜美味、回味无穷。 序果平 均40克,重130克,章姬草莓的缺点是果实太软。 法兰地:果实硬度大,非常适合长途贮运,商品货架期长。花粉量大,易 受粉、无畸形果、不歇茬,可连续结四茬果。植株生长健旺根系发达,抗高温、 高湿能力较强,连续雨天不裂果。高抗病、灰霉病。休眠浅,果实圆锥形,单果 重42克,果色艳红色,味浓香甜润爽口,适合各地区温室大棚及陆地栽培,种

11、苗表现良好,果实口感风味独特。2.1.2 试验方法试验共设2个处理, 分别为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促成栽培植株于2020 年9月初定植, 9月下旬扣棚膜保温, 10月中旬棚膜外上棉被;半促成栽培植株 于2020年9月初定植, 10月下旬扣棚膜, 2021年11月上旬棚膜外上棉被 (白 天不揭棉被) , 2020年11月下旬白天揭棉被进行升温。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栽 植5 垄, 每垄120 株。第三章草莓培育实验现象及数据这个应该还是属于实验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可合并3.1物候期观测从植株定植开始,每5 d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植株生长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分别记录植株的现蕾期、始花期、初果期、果实

12、转红期和盛果期。3.2植株形态指标调查分别在3种栽培模式下植株的定植期、始花期、初果期、盛果期选取有代表 性的植株进行调查, 分别测定株高;在盛果期前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鲜重 干重。3.3叶绿素及光合特性测定分别在定植期、始花期、初果期、盛果期4个时期随机选取3种栽培模式下 1520株苗的叶心向外第3片叶,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5测定叶片叶绿素含 量。同样在这4个时期,使用Li-6400型光合速率测定仪,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 进行光合特性测定。每个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 测量时选择叶心向外的 第3片叶。3.4果实品质指标测定测定一级序果的可溶性蛋白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可溶性糖 (蒽

13、酮比色 法)、可滴定酸(酸碱滴定法)、维生素C (钼蓝比色法)、可溶性固形物(手 持袖珍数字式阿贝折射仪) 含量。3.5平均单果重及产量测定在第一茬果实成熟时, 随机采收每个处理的一级序果, 每个处理15株, 用 电子秤称量果实重量, 计算平均单果重。随机标记3组草莓植株,每组15株,从 12月采收期开始到第2年3月结果期结束,每3d采收1次果实,测定其产量。3.6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9进行统计和图表绘制,使用DPS 9.0进行方差分 析。第四章 不同培育模式下草莓性状数据记载及分析 第五章 这章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应按照前面物候期观测、植株 形态指标调查、叶绿素及光

14、合特性测定、果实品质测定、平均单果重 及产量测定等前面写的几个方面逐一列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目前这 章写的太笼统。4.1促成栽培对性状优势影响通过实验数据与现象可得:4.1.1 法兰地性状表现(株高)促成栽培模式下法兰地草莓在始花期平均株高达到 17.67 cm, 与同一 阶段的半促成栽培植株对比要高 31.52%;在初果期, 促成栽培模式下平均株高 为19.88 cm, 比同阶段半促成栽培植株高10.67%;而在盛果期, 虽然2种栽培模 式下平均株高均达最大值, 但半促成栽培模式下的平均株高反超促成栽培植株, 平均高12.02%。4.1.2 红颜性状表现(株高)红颜草莓在始花期平均株高达到

15、16.67 cm, 与同一阶段的半促成栽培 植株对比要高30.52%;在初果期, 促成栽培模式下平均株高为18.88 cm, 比同阶 段半促成栽培植株高10.67%;而在盛果期, 虽然2种栽培模式下平均株高均达最 大值, 但半促成栽培模式下的平均株高反超促成栽培植株, 平均高11.02%。4.1.3 章姬性状表现(株高)章姬草莓在始花期平均株高达到 17.97 cm, 与同一阶段的半促成栽培 植株对比要高31.72%;在初果期, 促成栽培模式下平均株高为20.08 cm, 比同阶 段半促成栽培植株高 10.67.2%;而在盛果期, 虽然 2 种栽培模式下平均株高均达 最大值, 但半促成栽培模式下的平均株高反超促成栽培植株, 平均高 12.22%。4.2半促成栽培对性状优势影响与株高生长趋势相似 , 促成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前期的叶片生长促进作用 较大, 半促成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后期的叶片生长促进作用较大 , 在盛果期 , 半促成栽培下植株的平均叶面积反超促成栽培。4.2.1 法兰地性状表现(平均叶面积)在这一时期, 半促成栽培模式下法兰地草莓的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分别 比促成栽培模式高 21.22%、25.21%, 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比促成栽培模式 高 22.91%、10.37%, 差异显著。4.1.2 红颜性状表现(平均叶面积)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