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08417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疾控工作情况汇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泸西县卫生局文件泸卫发20134号泸西县卫生局20XX艾滋病危险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扎实推进第三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高原花园城市,推动泸西跨越发展。根据泸西县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12015年、泸西县20XX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泸西县20XX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泸综治20126号关于印发泸西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各专项组组成人员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2、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减缓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降低病死率,减少社会歧视,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促进泸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扩大覆盖、提高质量。三、工作目标一促进广大农村和社区开展综合防治艾滋病工作,全县综合防治社区或村居委会不少于6个。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主动提供艾滋病和梅毒检

3、测咨询服务,初筛阳性结果告知率达90%以上,确证率达80%以上。性病诊疗机构为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和规范化诊疗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三为吸毒人群提供可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或针具交换服务,吸毒人群月均干预覆盖率达70以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率达75%以上,艾滋病年阳转率控制在1%以下。针具交换人员艾滋病检测率达50%以上。四暗娼人群月均干预覆盖率和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达9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月均干预覆盖率和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达75%以上。五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和梅毒免费检测的比例达95%以上,孕产妇早期接受艾滋病和梅毒免费检测的比例达30%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4、及婴儿抗病毒药物服药率达95%以上,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艾滋病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母婴阻断措施覆盖率达98%以上,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母婴阻断措施覆盖率达90%以上。六当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告知率达95%以上,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率达90%以上,CD4检测率达到80%以上,感染者和病人配偶/固定性伴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80%以上,符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成功转介率达90%以上。七符合医疗条件CD4350或艾滋病期的成人和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率达85%以上,单阳家庭阳性配偶治疗率达60%以上,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治疗率达40%以上

5、,在治病人随访率达90%以上,CD4和病毒载量检测率达80%以上,当年检测病毒载量的病人中病毒抑制率达70%以上。CD4200的病人当年服用复方新诺明率达80%以上。四、组织保障为保证泸西县卫生局艾滋病危险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泸西县卫生局艾滋病危险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尚永明县卫生局局长副组长:马文香县卫生局副局长江玉龙县卫生局副局长成员:王弼彪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黄仲谋县卫生局防艾科科长张志葵县卫生局业务科科长李文华县卫生局财务科科长陈文珍县卫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连清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杨利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丽华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达天武县

6、人民医院院长芮浚县中医医院院长卢俊丽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邵建军中枢镇卫生院院长唐永奇逸圃卫生院院长王永平向阳乡卫生院院长李忠和三塘乡卫生院院长田永俊永宁乡卫生院院长蒋文忠午街铺镇卫生院院长马永平金马镇卫生院院长郭惠芬旧城镇卫生院院长李玉福三河卫生院院长何光荣白水镇卫生院院长县卫生局艾滋病危险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办公室,由马文香兼任办公室主任,王弼彪担任副主任,黄仲谋、张志葵、杨利圭、陈文珍为工作人员。领导小组负责艾滋病危险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五、工作覆盖范围全县5镇3乡。六、实施时间20XX1月1日12月31日。七、工作内

7、容和措施一继续强化领导,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1. 将防治艾滋病工作纳入县卫生局重要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州和全县卫生暨防艾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州、县决策和部署上来,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全面推进各项防治工作。2. 继续以定期联席会议或协调会形式,加大多部门和机构间的协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乃至综合防治工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持续增加投入。3. 积极协调各级各单位加强防治艾滋病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防治队伍人员编制,逐步落实专业队伍人员有关待遇,切实提高防治机构和人员的能力,进一步从政策、资金、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力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

8、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4. 加强督导制度建设,抓好重点难点带动全面,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定期分析和通报、联合督导、现场调研督导等制度,及时讨论分析问题及研究解决办法,协调有关工作问题,促进全县防治艾滋病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二加强社区防治,推广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贯彻执行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策略,大力推广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乡镇为纽带、以医疗卫生机构为技术保障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以宣传教育、反对歧视、关怀救助、感染者管理、感染者配偶告知和干预等为重点,在8个乡镇开展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重点选取6个适合开展试点的社区/村居委会作为综合防治试点社区,深入推进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

9、。三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扩大咨询检测服务范围1. 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医疗机构病例报告管理,减少艾滋病、性病的漏报、误报,不断提高疫情报告的质量。根据掌握艾滋病疫情的需要,健全艾滋病哨点监测,加强生物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流动人群进行规模估计调查,掌握疫情动态与流行特点。2. 加强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性病、艾滋病、丙肝检测实验室网络,配备必要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将检测网络向基层和社区延伸,积极推广使用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可及性。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艾

10、滋病筛查实验室或检测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快速检测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免费检测监测试剂、耗材储备制度,确保艾滋病检测监测工作有序、规范、及时开展。3. 扩大检测覆盖面。拓宽咨询检测服务范围,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全面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点的服务质量,将咨询检测服务与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有机整合,完成州政府下达的婚姻登记人群和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任务数,在监管场所对被监管人员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加强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工作,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主动为手术病人、性病病人、临床疑似患者、高危行为者等开展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

11、。按照规定对应征入伍青年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内容,遵循知情不拒绝和XX原则,实施艾滋病和梅毒检测实名制,及时提供艾滋病咨询服务,告知检测结果。四强化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1. 加强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培训。开展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知识和防治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政策水平。2. 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广泛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覆盖面。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立足社区,以村居委会为基础,动员骨干,组织志愿者队伍,将宣传教育融入社区常规工作之中,作为社区综合防治

12、的基础性工作,设立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针对社区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吸毒人群、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校外青少年人群等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 加强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宣传教育。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广泛普及防治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继续设立艾滋病综合防治内容的公益广告牌、宣传栏。督促宾馆、饭店、招待所和旅馆等公共场所,继续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宣传工作,摆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5. 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的宣传教育,将流动人口、外出务工、少数民族等人群作为预防艾滋

13、病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的重点对象,实现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六进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场所、进单位、进家庭。加强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继续对婚姻登记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五推广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干预覆盖面和质量1. 开展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高危行为干预活动。创新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机制,动员相关单位、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对暗娼、嫖客、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其他多性伴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艾滋病咨询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关怀救助、母婴阻断、艾滋病性病诊疗服务等内容的综合干预活动。各医疗机构加强性病规范化诊疗培训,规范性病医疗服务行

14、为,为性病病人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检测、综合干预等服务。2. 开展预防吸毒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干预活动。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长效机制,继续开设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拓展点和设置针具交换点,有效扩大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覆盖面。配合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在羁押场所内开展针对吸毒成瘾者艾滋病咨询检测、阳性结果告知、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逐步探索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艾滋病检测、安全套推广等干预工作。3. 强化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的综合干预措施。扎实贯彻落实省、州、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技术方案2012版,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络功能,加强婚前保健人

15、群艾滋病、梅毒抗体免费检测和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为全县广大婚姻登记人群和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提供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进一步遏制艾滋病对下一代的传播。4. 加强对采血和临床用血管理,保障血液安全。依法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严把临床血液采集供应的各项环节的艾滋病检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实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加强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六强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综合管理1. 继续推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枢纽,深化分级管理,强化管理环节中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中医医院、药物维持治疗、采供血、羁押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职责,提升随访责任人业务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络与沟通,明确告知责任人,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明确随访责任人,按要求提供定期随访、CD4检测、治疗转介服务和非阳性配偶检测,在随访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感染者同伴骨干的作用,有效落实咨询、心理支持、行为干预等预防措施,减少二代传播,有效遏制艾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