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08192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全国卷讲座(三)--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全国卷讲座(三 )高考文言文阅读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一、文言断句1 设题特点客观型断句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设置6 8 处停顿。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2 解题策略(1)掌握断句题的五大着眼点着眼点方法与技巧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 (表示“我” )、尔、汝、公、卿、君、若 (表示“你” )、其、彼、代词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曰”后冒 (:),“哉”

2、后叹 (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虚词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 )或逗 (, )看情形,各自位置要牢记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对话词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文言句入点。判断句, 如“ 者, 也”“ 也”等; 反问句, 如“不亦 式乎”“其 乎”“安 哉”“何 为”等;被动句式,如“为

3、 所 ”“受 于 ”“见 于 ”等;固定句式,如“孰与 乎”“如 何”“况 乎”“何 (以 ) 为”等文言文常使用排比、对偶、互文、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一特点为修辞手我们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冀兵临蜀蜀民翘首以盼”使用了顶真手法,法“蜀”是前句之尾,也是后句之首,即“冀兵临蜀/蜀民翘首以盼”(2)断句题考场“四步走”第一步: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确定必断之处或不可断之处。第二步:对比选项差异,排除相应选项。第三步:重新审视分析,进一步排除不当选项。第四步:重新对比,检查验证。【例】 (2016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予每为士大夫言之, 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

4、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节选自杨万里集笺校)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 /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C彼有未尝 /失母而有母 /不待求母 /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 / 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 /或忽而不敬 /或悖而不爱者 /独何心欤【技法演示】第一步: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画线句子的大意是有人有母却不知孝敬。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进行初

5、步断句,根据语法, “未尝”的宾语是“失母”,故在“失母”后断开。第二步:对比选项,排除C、D 两项。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 用以上掌握的各种断句方法重新审视分析,进一步排除不当选项,以确定最佳选项。“独 欤”表强烈的反问语气,“独”前应断开,排除A 项。第四步:重新对比四个选项,检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选择B 项。二、古代文化常识1 设题特点从阅读文本中选出包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4 个,用“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为题干,要求考生利用积累的文化常识对选项作出正误判断。2 解题策略(1)调动储备,准确再现面对试题, 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凭借平时扎实的识记和积

6、累,再现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从而准确答题。高效积累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分类积累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 (文学流派、作家、作品 )、姓名称谓 (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 )、礼制官制、天文历法 (天文学名词、历法 )、地理交通 (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建筑 (住宅布局及名称 )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 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联想积累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 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李白、李贺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

7、识。(2)联系教材,按图索骥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 无论写人记事, 还是记游抒情, 一般都会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因此,解答文化常识题, 可联系教材, 检索所考查的词语, 回忆该词语在课文中的相关注释,从而确定试题选项对该文化常识表述的正误。如 2016 年全国卷第5 题 C 项:“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 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对此我们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召有司案图”,回忆课文中对“有司”的注释,“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来进行判断。(3)剖析选项,明察秋毫各选项都围绕某文化常识进行阐释说明,如果对选项中的部分词语仔细剖析,“咬文嚼字”,就会发现

8、整个选项的阐释存在错误,从而顺利解答该题。如 2016 年全国卷第 5 题 A 项:“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细审选项内容,“礼部为六部之一”,“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礼部”应该掌管与礼仪有关的职事;“礼仪、祭祀”都和礼部有关联性,而“土地、户籍”与礼仪没什么关联,应与户部有较大关联。据此可判断该选项表述错误。(4)结合语境,推断是非试题所考查的文化常识既然出自选文,就与其在选文中的语境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如果对选项内容一时无法作出确切判断时,就可以回归语境来推断分析。如 2016 年全国卷第5 题 D 项:“移疾指官员上书

9、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而原文语境“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这就是说陈登云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置不下达, 于是他称病回家。 所以,选项中“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与语境不符,据此可推断该项表述错误。三、分析综合1 设题特点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要求考生对各选项的表述作仔细认真的审读,从中找出“不符合(不正确 )”的一项。2 解题策略(1)文言文理解与分析的五大步骤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 每层的意思; 二是将

10、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释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从整体上把握了材料后, 对于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语段的理解等,考生就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的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仔细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选对的还是选错的。只有对题干作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做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

11、逐条与原文的相关部分作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特别是在人物的品性和事情、行为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都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件迅速从原文中一一筛选出来的能力。对选项中似是而非、无中生有之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在一般情况下, 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排除法、 比较法,对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出处、题目、 作者的有关情况及背景等,考生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因为可以依据这些信息,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认真检查,全面验证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

12、 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 看看是否合理; 析错法 即能说出自己认为错误的一项的理由; 否定法 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 予以否定, 当否定不了时,即表明答案准确无误。(2)跳过陷阱,准确解题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能对所写人物、 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 该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以误扰正, 以假乱真, 即在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命制错误选项常见的四大干扰方式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曲解文意。陷阱一:错位嫁接以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来设错。 答题时要理清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事件的前后顺序与经过, 留意相关事件

13、经过转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错位或因果倒置,以便识别出人事混淆、顺序倒置、张冠李戴等错误。原文片断试题选项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D. 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十一月甲子, 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很悲伤,让张耒 (作者 )写下了这篇墓而宪来求铭志铭参考译文比对解题欧阳发的夫人吴氏,是先前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根据原文可知,苏轼“让张耒儿,封为寿安县君。欧阳发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写下了这篇墓志铭”属错位嫁接,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欧阳发被埋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的欧阳文原文是“宪来求铭”可见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忠公的墓地,欧阳宪来请我写了这篇墓志铭陷阱二:以偏概全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意思来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