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论述供参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08183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的论述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的论述供参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的论述一.货币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货币是一种商品,是人们选择出来执行货币职能的商品。货币职能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一定特性,越符合这些特性的东西越适合作为货币。同时,货币职能又要求货币是唯一的,否则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当存在多种可能作为货币的商品时必须从中选择一种。这些条件决定了货币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选择过程,选择的标准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但目标既然是要选择更适合作为货币的东西,探索的结果必然是逐渐向这些标准靠拢。所以,货币发展过程明显存在一条轨迹,人们总是选择越来越符合货币特征的东西作为货币。这是理解货币发展史的一个基本线索。货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般商品充当货币、金银

2、等金属充当货币、可以与黄金兑换的信用货币、不与黄金挂钩的信用货币。 1一般商品货币比如,牲畜、皮革、布、盐、米、茶叶、农具、猎器、贝等等,在一些地区分别充当过货币。但这些商品都与货币所要求的特征有较大差距,比如,不便于保存、分割,数量不稳定等等。 2金属货币在各种材料中,金属的特性是最接近货币的要求的,发展的结果货币逐渐固定在金属材料上,各种金属在历史上长期充当货币。开始是铜铁,以后逐渐发展为白银和黄金。金属货币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以金属块作为货币流通,在交易时人们按金属重量交换。这是金属货币的原始形态,是货币金属凭其自身价值充当货币,货币金属仍然是一种普通商品,只是被选出来充当货币。第二种是

3、金属铸币流通。这种情况国家权威参与到货币的发行中,国家可以从铸币中收取铸币税,使铸币的价值高于金属本身,金属自身价值和国家权威共同维持了铸币价值的稳定。在技术落后的古代,金属铸币容易被伪造和盗铸,金属铸币的价值和金属本身接近。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权威扩大,金属铸币和金属本身的价值差距拉大。与其它物品相比,金银最适合作为货币。但与货币职能所要求的特性相比,金银等金属仍然有一定差距。在物理属性方面,金银虽然具有稳定性、同质性、可分性,但在使用中也有磨损,并非绝对稳定;也有成色的差异,同质性也不完全满足;对金银进行分割最小单位往往不能满足小额交易的需求;金银还不够轻便,在大宗交易中运输和清点都变得比较

4、困难。此外,由于贵金属可以有其它生产用途,把大量金银作为货币而不能用于生产需求,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金银作为货币更大的缺点还在经济属性方面。首先,金属货币的数量稳定性没有保证。原因有两点,第一,随着矿藏的发现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造成贵金属供应增大,比如,白银在欧洲曾经作为货币,后来由于美洲银矿的发现和冶炼技术的发展,白银数量大幅增加,结果在欧洲相继退出了货币。第二,贵金属本身除了用作货币外还有其它用途,使货币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或货币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变化影响,造成货币体系不稳定。贵金属做为货币的最大缺点还是数量受自然资源限制,不便于数量调节。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时代,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少于全社会储

5、备的黄金总量,此时,人们可以把多于的黄金贮藏起来,达到调节货币数量的目的。但这种调节方式只有在贵金属储备量多于商品交换中对交易媒介的需求时才有效,当货币需求量超过金属储备量时就不行了。随着经济发展,货币需求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黄金的生产速度,使得黄金无法继续承担货币职能。这是70年代金本位制最终崩溃的内在原因。 3可以与黄金兑换的信用货币纸币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比金银更适合的货币形式,是人们根据流通需求专门设计出来的,作为货币它的物理特性优于任何一种天然的物品。纸币的出现与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密切关联的。现代银行与古代的钱商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银行有创造和发行纸币的功能,而古代钱商则主要进行货币的结算等

6、。可与黄金兑换的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到纸币之间的过渡形态,中间有多种形态,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最早银行创造纸币的方式根据抵押的金属货币发行银行券,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因此纸币仅仅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用于代替金属货币进行市场流通。这是最早的与金属货币兑换的信用货币。这时由于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所以用不着政府的参与和许可,众多的私人银行都可以发行纸币。理论上讲,可兑换黄金的纸币只是方便交易的符号,发行纸币必须有等量的黄金作为后盾,否则就不能保证兑换黄金的要求永远能够得到满足。但在任何时候,要求把纸币兑换成黄金的只是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把纸币用于交易,只要在交易时能被接受人们并不在意

7、持有的是黄金还是纸币。这样,当流通中货币需求超过黄金储备时,银行实际上可以超过黄金储备发行纸币以满足经济需求,只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黄金满足兑付要求就可以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超越了金属货币总量,银行系统不得不在没有金属货币保证的情况下发行纸币。这样的纸币如果由分散的私人银行发行,必然会造成经济的混乱。货币的发行权逐渐由私人银行转移到政府或国家指定的银行,后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形成之后,货币的发行仅由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不能发行货币。这时纸币发行量大于金属货币量,但政府仍然承诺纸币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改变了过去的金铸币流通制,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

8、制。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没有金币流通,国内只流通银行券和辅币,但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货币持有者持有一定量的货币后可向发行银行申请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含金量,本国发行的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但本国货币与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固定汇率。当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主要是与美元、英镑、法郎挂钩,并将黄金、外汇存放在这些国家作为外汇基金。本国公民持有本国货币可按规定换成可在外国兑取黄金的外币汇票,通过这种间接的渠道兑取黄金。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资本主义的货币制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种

9、形式的金本位制相继破产。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建立了战后一段时间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两个挂钩:1)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保证以35美元1盎司黄金的价格兑付其他国家政府所持有的黄金。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从而也就确定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平价,并实行固定汇率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没有金币流通,但纸币可以通过一定渠道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各国货

10、币仍可通过一定渠道兑换黄金。纸币是黄金的符号,最终是以黄金作为货币。这些制度下纸币虽然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仍然是一种金本位制度。以纸币代替金币流通有很多优点。第一,纸币的物理特性更符合货币职能的需要,便于交易。比如,大宗交易只要用大面值的纸币即可,如果用金币支付就需要大量黄金,运输和清点都极为麻烦,必然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第二,用纸币代替金币是用便宜的材料代替贵重材料,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省的黄金又可用于其它用途,促进生产发展。第三,更大的优点在于,用纸币代替金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金币数量不足以满足商品流通需要的限制,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理论上讲,金本位制下,纸币只是方便交易的符号,发行纸币必须

11、有等量的黄金作为后盾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兑换黄金的要求都能满足。但实际上要求把纸币兑换成黄金的只是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把纸币用于交易,只要在交易时能被接受人们并不在意持有的是黄金还是纸币。这样,当流通中货币需求超过黄金储备时,银行实际上可以超过黄金储备发行纸币以满足经济需求,只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黄金准备以满足兑付要求就可以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金储备不足的条件下满足经济对货币需求的问题。只要信誉良好,人们保持随机兑付,不出现集中挤兑的现象,就可以保证货币系统正常运行。从金币本位到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制,黄金的兑付条件越来越严,造成挤兑的可能降低,在同样的黄金储备条件下可以发

12、行更多的纸币以适应经济的需要。这也正是设计这几种货币体系的目的。此时仍然存在纸币兑付金属货币的渠道,但由于纸币不再有金属货币保证,大部分纸币也没有条件兑换成黄金,所以事实上货币制度在越来越接近纸币本位。可兑换纸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黄金数量限制,但并不彻底。只要存在兑换黄金的渠道,货币发行当局就必须保持一定的黄金储备用于兑付要求。尽管用限制兑换条件的办法可以减少黄金储备对纸币的比例,但终究有发行量的上限。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黄金的生产速度,这个纸币发行上限最终也会被突破。这意味着金本位制已经彻底不适应经济发展,黄金无法继续行使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必须进入纸币本

13、位时代。 4 纸币本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日趋严重,无法保证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3月,美国完全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根据国际协定,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排除各国货币与黄金的固定联系。这样,最后一个精巧的金本位制也崩溃了,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了彻底的纸币本位时代。这一过渡过程在实行上是比较简单的,只是通过法律停止纸币与黄金的固定联系,停止兑付而已。形式上的简单平滑过渡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似乎停止兑付后纸币还是那个纸币,差别只在与黄金挂钩和不与黄金挂钩而已。其实二者的相似只是表面的,在停止兑付黄金前后,货币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不与黄金挂钩的纸币”这种提法只是掩盖了问题,对揭示

14、纸币的本质没有任何意义。在金本位制下可兑换黄金的纸币是黄金的符号,那么在与黄金脱钩后纸币又是什么呢?纸币本位这种提法似乎是说纸币本身就是货币,但这是不对的。比如,十两黄金换成十个一两黄金,把十个一两黄金加起来还是十两黄金,二者完全相等。但是把1张十元纸币兑成10张一元纸币,10张一元纸币加在一起与1张十元币除了面值外没有任何相等之处。可见纸币间的相等是面值所代表的那个东西相等,而不是纸币本身相等,纸币只是那个东西的代表,那个东西才是货币。再如,今天纸币只占全部货币的一小部分,大量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如果说纸币就是货币本身,那么电子货币应该是纸币的符号,必须以纸币为基础发行,但实际上电子货币的

15、发行根本不需要以纸币作保证。而且电子货币可以与纸币任意兑换,把电子货币全换成纸币或把纸币全换成电子货币也没什么不可以。货币发行当局所控制的是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总量,至于二者各自是多少并不重要。可见,纸币与电子货币的地位是一样的,二者都是真实货币的一种符号,而不是货币本身。如果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那它代表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在纸币本位下什么是货币呢?按照前面的分析,货币是人们选择出来执行货币职能的东西。货币职能要求作为货币的东西具有一定特性,在货币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选择物理和经济属性与此接近的物品作为货币。但天然的物品不可能在一切方面完全符合货币所需要的各种特性,于是各种商品先后由于不适合作为

16、货币而退出流通。天然物品中最符合货币特性的是黄金,但它最终也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货币的要求而退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天然材料可以作为货币了,人们只好创造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作为货币。它不是任何已有的东西,而是根据货币职能的要求被创造出来的。人们赋予它货币所需要的一切性质,并且除了这些性质外不附加任何其它性质。它是最符合货币职能要求的东西,是货币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包括黄金在内的各种有形货币只是它的近似品。它是抽象的、无形的,除了是货币之外什么也不是,它是纯粹的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所代表的正是这种东西,它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货币。有的作者用商品本位与纸币本位对立,把纸币本位之前的货币制度统称为商品本位,并且认为纸币本位与商品本位的区别不在于货币是由什么制成的,而在于货币数量是怎么控制的。如果纸币发行必须有黄金保证,从而货币数量受黄金储备的限制,这样一种货币制度就是金本位制。如果货币数量是由政府控制的,则是纸币本位制。这些作者实际上已经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