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07989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局的业务指导帮助下,我市各级环保部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快启动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面向全社会开展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政府部门、街道、村镇、企业、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力求造大声势、高规

2、格、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淮北日报刊发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36周年专版,分管副市长发表了纪念世界环境日的署名文章;淮北电视台在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期间连续7天播发了环境宣传口号;全市悬挂宣传横标36幅,出墙报、专栏、黑板报5期,张贴宣传画000多张,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00多份;8家单位的领导发表了闭路电视讲话;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竞赛38期次,参与人数超过00人;全市4所绿色学校开展了“我为保护校园环境献爱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直接参与的学生达400多人。 (二)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努力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各级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

3、格遵守环保审批程序,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制浆造纸以及电镀、制革和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决不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以更好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即将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等项内容,面向所有受建设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同时发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调查表,征求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这些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既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又吸取了民众的智慧,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因环保决策不当造成后患,从而避免因环

4、保审查失误而新产生重污染企业。 (三)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开展彻查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对我市境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彻查,准确把握了我市排污企业状况和新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了各类工业园区入住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现场环境监督检查。对重点水污染企业经常性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使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确保达标排放。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企业,除

5、责令其停产整顿外,还建议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责任人。全市环保执法人员对重点排污企业实施经常性地现场督查,每月现场检查不少于次;一般排污企业每月现场检查不少于次,节假日、休息日、夜间实行不定期抽查。去年以来,环保执法人员就对全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280余户次的现场督查,确保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对烈山水泥群的环境整治不断深化。目前正在起草方案,准备按照国家新的产业政策要求予以取缔,以彻底消除烈山地区水泥行业粉尘污染问题。 -对个别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挂牌督办。促进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及时整改环境问题。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借助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污染减排。在全

6、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充分融入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八大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规划,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使资源得到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借助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污染减排。一是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市每年产生约60万吨的固体废物,其中煤矸石36万吨,粉煤灰0万吨。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和煤矸石回填等,基本可将固体废物全部转化。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对煤炭开采矿井水净化、洗煤厂用水闭路循环、企业冷却水循环使用及大唐(淮北)发电厂采用新型干式除灰,每年节约用水约00万吨。三

7、是切实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7000多口,总池容6万多立方米,年产沼气200多万立方米。建成省级百佳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9个,县级生态村2个,建成中小型沼气工作站3处,大型沼气工作站处,有力地推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污染减排。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市共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等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60多家。 电力工业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今年6月2日上午,大唐(淮北)发电厂1#、2#机组冷水塔成功实施了定向爆破,运行了34年的两台5万千瓦机组在安徽省率先实现了关停,此举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8、60吨;该厂3#、#、7#机组准备以“上大压小”替代方式进行淘汰,5#、6机组已接近30年的服务年限即将报废。至“十一五”末,该厂将削减近0%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时#机组投入00余万元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石灰石-石膏湿法全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达到5%以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0吨。此外,大唐(淮北)发电厂近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将所有机组都安装了高效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达99.9%左右,极大地减少了烟尘排放。-借助清洁生产工艺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有2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仅长源(淮北)焦化公司、大唐淮北发电厂和淮北

9、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年节约资金5400多万元,年节约用水2400多万吨。 -借助相关经济政策推进污染减排。一是鼓励引导企业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支持或补助。二是依法督促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借助法律强制手段和政策手段推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保部门通过提高排污费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生产环节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促进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三是利用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选好项目,利用好上级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10、、污染减排。 -借助核发排污许可证推进污染减排。按照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严格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了分配,工业企业全部制定了二氧化硫减排计划,以确保完成我市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借助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推进污染减排。目前,全市已安装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0余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68.0%。此外还建成了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均已与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对企业的偷排超排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 -借助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污染减排。一是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专题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

11、宣传,不断提高领导层和群众的认识,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信息公开化。通过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评价,并公布评价信息,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督促企业提高治理污染的主动性。 (五)建设自动监控网络,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全市环境在线监控网络系统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已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8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的基础上,正在新建设套水污染源、套气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此外还建成了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及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六)启动第一次

12、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成立了“淮北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了淮北市污染源清查核实工作方案,保障了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系列专题宣传,为污染源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努力为建设项目做好环保服务。今年1月份,我市通过国家、省、市环保部门审批项目121项、总投资金额7.5亿元,市行政服务大厅环保窗口接办件5件,全部按时办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监控手段尚需进一步改善。由于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尚不能覆盖所有企业,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节省治污成本,而擅自停运治污设施,造成超标排污、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二)基层执法监督力量薄弱。县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濉溪县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三区环保局甚至没有监测实验室。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也都存在人员、经费、设备、车辆严重不足的情况,执法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三)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