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07382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广东申论真题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201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申论试题问题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根据材料19,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各阶段用工的特征及其原因。(本题30分)要求:概括准确,条例清楚,语言流畅。问题二: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请根据所给材料,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分析提炼出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本题20分)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条例清楚,语言流畅。问题三:针对材料中所反应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

2、分)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材料1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

3、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

4、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困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特点,完善法律规定,保障农民工的权益)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

5、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爱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万至160万个。同时,我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的优势凸现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带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2001年,用工初显不足,特征:小范围小规模的用工不足;原因:1、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2、

6、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迅速发展,制造业优势凸显,拉动就业,产生用工不足)材料22004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功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100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个。”珠三角地区在2004年初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年底,农

7、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7000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一直根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似乎更加严竣。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差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

8、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2004年,用工短缺,特征:大范围,普遍性的用工短缺,主要缺年轻女工和熟练工,主要集中在加工业聚集地区;原因:工资待遇不高,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扩张等原因)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

9、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工资平均也从1200元涨到了1400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局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24.8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2.3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487.7万元。(2004年,用工短缺,特征:大规模普遍性的用工短缺,主要缺年轻女工和熟练工,主要集中在加工业聚集区;主要是因为,工资待遇不高,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扩张等原因,其次还有我国取消农业税,大量农民工返乡务农)材料32003年10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

10、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2000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顽疾”宣战的号角,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委6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办公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接教育环境得

11、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学问题。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年12 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合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9月,原

12、劳动保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政策特点,完善政策规定,创造良好的农民就业环境,更加全面的保障农民的利益)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为农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的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地的农民

13、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2004年用工短缺的原因:国家取消农业税,大量农民工返乡务农)材料4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大量“三来一补”外贸型加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产业升级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新要求。短期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2006年至2007年间出现的技工短缺,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时期企业用工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2006至2007年技工短缺)在制造业发达

14、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2007年春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有企业在无锡市劳动力市场登记需要275名高级技师和技师,但没有一个人应聘,高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已经达到4.8:1,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分别为1.5:1和1.7:1,对深圳等城市306家企业的调查,有128家企业急需招聘技术工人,而应聘人员中符合企业招聘条件的则相当少。(2006年至2007年用工短缺,特征主要为技术工人短缺,原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而技术工人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观念问题,不想走上技工这条路;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培训投入不足,人才评价体系没有建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

15、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尽管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但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难以适应。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全国只有200多所,且由于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社会普遍认为上大学才是学生的出来,如果有其它路可走,谁也不愿意走“当技工”,一辈子做工人这条路。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

16、至只使用不培训。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在企业外部,由于没有给技能人才创造灵活的流动环境,没有使技能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应有价值,从而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达到鼓励技能人才投资的目的并没有得到实现。材料五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起草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