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06828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七(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沮丧 篷首垢面 谴绻 不屑置辩B . 尴尬 浮想联篇 推崇 汗流浃背C . 祈祷 妇孺皆知 荣膺 销声匿迹D . 函养 无与伦比 亘古 潸然泪下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重点和着力点。B .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C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

2、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D .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开展“阳光体艺”。B . 晚上9点了,还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C .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D .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4. (2分)下面一段话已打乱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

3、国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A . B . C . D . 5. (2分)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A .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 .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 .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D .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4、小李啦!二、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本大题共24分) (共3题;共24分)6. (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7. (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5、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选自资治通鉴)【注】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趣(q):奔赴。(1)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 . 公将鼓之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B . 公将驰之若往击之C . 彼竭我盈则

6、彼见吾众寡矣D . 惧有伏焉彼设栅自固,惧我也(2)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3)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 . 公将鼓之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B . 公将驰之若往击之C . 彼竭我盈则彼见吾众寡矣D . 惧有伏焉彼设栅自固,惧我也(5)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6)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7)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8)说说【甲】【乙】两文中

7、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8. (8分)默写 (1)独坐幽篁里,_(2)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_(4)_,惟解漫天作雪飞。 (5)_,隔江犹唱后庭花。 (6)莫言下岭便无难,_。 (7)有约不来过夜半,_。 (8)_,关山度若飞。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9. (16.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教创作靠“讲”不成,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沈先生是不赞成

8、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还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

9、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

10、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

11、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

12、”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

13、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1)请简要概括“我”与沈从文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2)选文中写“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沈先生不长于讲课;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这是否贬损了沈从文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3)选文的第段提到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有什么作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5)联系选文内容,请你简介沈从文先生是如何教学生写作的。 10. (14.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

14、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此后的30多年里,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