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06809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一、考纲阐释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 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 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指名词、

2、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二、考点透析(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 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 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 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

3、 别。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 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 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 方,所指范围较小。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 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 实

4、,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如岳飞被秦 桧(诬蔑,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此句语境要用词义较重的“诬陷”。再如:妨碍、妨害。“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 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 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3)弄清侧重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 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 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再如:“景点”与

5、“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 “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 “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重在“由小到大”,“扩 充”重在“增长充实”。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的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 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冷僻”和“冷落”,前者重在“偏僻,不熟悉”,后者重 在“不热闹,不热情”。(4)弄

6、清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如:“船”和“船只”都指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但“船”是具体的,“船只”是概括的。 如他在湖面上划船。来往船只很多。2从用法方面辨析(1)分清对象 有些近义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分清所指对象,可 以直接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异。如: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 起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启用”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对象是物,“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对象是人。句中对象是“退休教师”,所以应选“起用”。(2)找准搭配一个词语所依据的语法关系,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做题时,要根据语境正确选 择。如:(侵占 、侵犯)

7、别国领土就是(侵占 侵犯)他国主权。“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利益、领 空、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侵犯”。(3)明确词性和语法功能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如: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 出高(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因此 这里应选“品位”。(4)注意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就会出现错误。 如:请判

8、断下句中加横线的词是否正确:这家酒店刚开业,服务质量肯定不错。我们今天就光顾它。“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而不是顾客到商家去,故本题错误 类似的词还有:“惠存”(敬辞,请别人保存,而不是“我”或“我们”保存),“斧正”(请 别人改文章,而不是“我”改。如“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章中有几处不通的语句,我斗 胆加以斧正”中的“斧正”就用错了),“垂询”(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而不是自己去问别人。 如“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明白,特写信垂询”中的“垂询”用错了),“雅正” (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的敬辞,如“我的一首小诗在诗刊上发 表了,现抄寄给你,

9、请雅正”中的“雅正”就用对了),“惠临”(请对方到自己这里,如:目 前惠临,失迎为歉),“惠顾”(请别人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光临”(称宾客来到,如“敬请光临”)等等。可见,这些 词语所表示的行动都不是“我”或“我们”发出的,而是“对方”发出的。3从色彩方面辨析(1)把握感情色彩 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无所谓褒贬,只是一个中性词。如: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 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该句中的加点词语就因不辨褒贬而用错了对象。“凶猛”指(

10、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 贬义,不应用来修饰“猎人”。此句中两词的位置应对调。(2)区分语体色彩有一些词语具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的 是描写性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思考了一夜,爷儿俩决定明早(动身 启程)进城买粮种。“启程”书面语体色彩浓,“动身”口头语体色彩浓,结合语言环境当选口头语“动身”。(3)辨析文学作品用语与一般用语方面的不同 文学作品用语和一般用语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文学作品用语往往更注重体现感情、形 象。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说“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 翔”。再

11、如:马儿在跑马儿在奔驰;这个人小气这个人吝啬。在选用近义词之时,若 从是否有文学色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这也是一条思路方法。(二)虚词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 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对虚词的辨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把握词性,辨析异同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 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该换用

12、时间副词“刚刚”。 近几年考查近义虚词运用的试题屡见不鲜,要准确地运用虚词,就必须辨析出它们的异 同点,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取舍。如:其实,就是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 (关于 对于)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了行动。“关于”“对于”都引进涉及的事物;但“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句中“对于作过阐述”旨在指出对象,故应选用“对于”2摆正位置,对应搭配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宇,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

13、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 句中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后面分句的主语是“大家”,二者不一致,所以,“因为”应调 到主语“他”前面。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 如: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句中介词“由于”不能与动词“决定”搭:配,应该把“由于”改为“由”。 3辨明关系,有机衔接为了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 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如: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遏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句中“十

14、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 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错误。虚词作为语意连接的纽带,必须准确地显现出句意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做到有机衔接, 而不能与语意逻辑相悖。如: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像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 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句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单凭”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大大削弱”前后语意 之间的逻辑联系应该是“顺、接”,用了“反而”就变成了“反接”,应删去。4避免重复,谨防脱漏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

15、 子的结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使消费者妁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句中“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虚词的脱漏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甚至影响到语意的表达。如: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 精诚合作。句中“自己”前脱漏一介词“与”,造成语意不连贯。三、命题规律近几年高考对词语运用部分的考查,呈现以下规律特点和趋势:1命题有侧重。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如2011 年高考天津卷考查 的全是实词。命题点通常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表达的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土,反 映在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和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 介词和副词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2题型多综合。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一般将实词、虚词结合考查,在题量逐年稳中 有降的形势下,实词、虚词与熟语甚至是诗词名句混合考查的形式多有出现,如2011年高考 湖北卷、浙江卷等。3选材生活化;命题的选材注重生活化,考查的词语往往是报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 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实用性,如“整合”“理念”“承诺”“珍爱”“愿景”等。4考试趋势。今后高考应该会坚持对实词、虚词的考查,但随着客观题题量不断减少的 命题走势,可能会出现多个考点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