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06480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交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而礼仪 在古代就是被奉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 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祭祀等活动,并且 修建了祭坛、神庙等建筑。在周朝时期,就有天子带领着臣子祭天、祭地、祭祀 宗庙等活动,周公将人们日常生活的礼仪全部记录下来, 写成中国第一部礼仪着 作周礼。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朝,除了在服饰礼仪上有里程碑的作用 外,社交礼仪也十分的讲究,比如在男子之间的称呼、作揖,官员上下级的尊卑, 以及后宫礼仪的繁琐,唐朝时与周边各国都有密切的来往,除了在经济上的极度 发达的原因之外,还有外交礼仪的肯定。所以说我们现代的社交礼仪与中国的传

2、 统文化是密不可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关键词:社交礼仪传统文化礼学正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渗透社会的各 个层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 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 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它与现代的社交礼仪有所不同,古代 的礼仪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有封建阶级的因素,而现在所说的“礼仪”, 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

3、,你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 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的。礼仪与胡作非为是水火不相容的。第二,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 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 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 语言、文字、动作来作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 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 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 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 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

4、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 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 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建立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遵守礼仪是人获得 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孟子在离娄下中说:“人之所以异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他的意思是说人和动物不相同的地方很少, 而这很少的地方就是礼仪。礼记 曲 礼中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 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意思是说如果人没有了礼仪,与禽兽就没有区别。所以 说礼仪对于人是相当重要的,是辨别人和禽兽的重要标志。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

5、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 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 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 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 道德风尚和生 活习惯的反映。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 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礼仪对于社会的稳定 和长治久安是相当重要的。中国传统礼仪“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 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 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

6、官职又 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 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 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社交礼仪在古代的礼仪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礼尚往来”。礼尚往来, 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敬意或 者好意。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在相互往来中持续下去。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古人眼中,对于受 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的了。孔子说: “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意思是

7、说用我的好意回 报你的好意,那么人民就相处融洽,而如果我对你出于好意,而你却用坏意来伤 害我,那么人们就等于互相伤害。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 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 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意思是真正的朋友或者说君子的交往, 应该是像水一样的平淡,来日方长,而并 非是物质的要求,或者有利可图,金银财宝。君子虽然没有赠送贵重的东西,感 情却能长久的维持,而小人之间有利就相趋,没有原因就疏远了,因为没有利益 可以图取。

8、就像在现在的生活中,有并不是熟悉的人却送你非常贵重的礼物, 如 果你收下就有可能受制于别人,或者做有违背原则的事情,而拒接也是一件令人 苦恼的事情。礼仪有很多种表现的方式,下面我就以最直接的一种礼仪来举例说明礼仪的 重要性一一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 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 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主要有下面三个 方面:(一)衣着容貌:在弟子规中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 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

9、,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 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 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 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二)行为举止: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 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 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随意,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 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处处要合乎礼仪规范。(

10、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 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 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 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 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在卫灵公中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 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

11、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 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 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 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 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 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 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 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 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我们忽 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礼仪对于我们来说不同与物质,或者说专业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美,是人 自身的修养,它能在无形中给你创造很多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且“做 人先学礼”,礼仪是人生的第一课,我们学会说话时就会学习叫“爸爸、妈妈” , 别人的帮助我们会说“谢谢”,礼仪陪伴我们的一生,我们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 到别人的尊重,做一个有素养的人,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 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