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06230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施工测量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日 期: 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测量准备工作24 测量放线质量标准35 测量技术要求及过程46 质量保证措施107 测量复核措施128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39 测量管理制度1410 安全保护措施141.编制依据1.1 工程施工图1.2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云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53/T-44-201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1.8建

2、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0其它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2.工程概况3.测量准备工作3.1测量器具准备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电子全站仪套1检测合格2自动安平水准仪套2检测合格3钢 卷 尺50m把2检测合格5m把10检测合格4测 绳50m件5检测合格5对 讲 机只4检测合格6阳 光 伞把23.2人员准备姓 名岗位名称资 格技术总工工 程 师测量负责人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3.3技术准备熟悉设计图纸,详细了解各轴线与各墙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建

3、筑物与建筑红线间的位置关系,复测测绘院的测量成果,并做定位桩点的保护措施。4.测量放线质量标准依据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1场区控制测量(I)场区平面控制网4.1.1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型网或网等形式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对于建筑场地大于km平方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4.1.3控

4、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并埋设应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 标石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4.1.4建筑方格网的测建立,应符合表4.1.4-1的规定.1 建筑方格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1的规定. 表4.1.4-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边长(米)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 级 100300 5 130000 二 级 100300 8 120000 2方格网点的布设,应与建(构)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并构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3 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当采用布网法时,宜增测或方格网的

5、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小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4 方格网点应埋设顶面为标志板的标石, 标石埋设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5 方格网的水平观角测可采用方向角观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4.1.4-2的规定。 表4.1.4-2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精度等 级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 一 级1级仪器 5 2696 2级仪器 5 38139二 级 2级仪器 8 212118126级仪器 8 418 -246 方

6、格网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器往返观测各1测回,并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7 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后,应将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确定归化数据,并在标石标志板上将点位归化至设计位置.8 点位归化后,必须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查. 角度偏差值,一级方格网不应大于908;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9012;距离偏差值,一级方格网不应大于D25000, 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D15000(D为方格网的边长).4.1.5当导线及导线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的长度之比不宜超过1:3,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场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导线长度( KM

7、)平均边长 ( M)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度相对闭合差2级仪器6级仪器一 级 2.0100300 5130000 3 -10n115000二 级 1.0100200 8114000 2 4 16n110000注:n为测站数.4.1.6当采用三角形作为场区控制网时,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8.2.6的规定. 表4.1.6 场区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 边 长 ( 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测 回 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2级仪器6级仪器一 级300500 51400001200003 -15二 级100300 8120000

8、1100002 4244.1.7 当采用GPS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 场区GPS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边长(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边长相对中误差一 级30050055140000一 级1003001200004.1.8场区导线网三角形网及GPS网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可按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 场 区 高 程 控 制 网4.1.9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4.1.10 大中型施工项目的场区高程测量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4

9、.1.11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 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4.1.12 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4.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4.2.1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施工控制网的定位应符合本章4.1.6条的规定,民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也可根据建筑红线定位.4.2.2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结构高度

10、基础埋深和机械设备传动的连接方式生产工艺的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一 级130000 7n 二 级115000 15n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4.2.3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2 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3 主要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4 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cm;两建筑物(厂房)间

11、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1c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5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椐表8.3.2中误差的大小,按表8.3.3选定. 表 4.2.3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仪器精度等级2.53.54.05.0101级仪器4 3 2 - -2级仪器6 5 4 3 16级仪器 - - - 4 36 矩形网的角度闭和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7 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3.3.18的相关规定.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采用钢尺量距,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3.3.21的规定.8 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4.2.4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浇注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点不应超过3mm.4.2.5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符合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4.2.6 当施工中高程控制点标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