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06145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3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沿海工业城总体规划过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工业城概况三门县沿海工业城以下简称沿海工业城或工业城由三门县沿赤乡大部与三门盐场二地块共同组成,位于三门县的东南部,健跳港南部, 距县城海游镇东南33千米,北纬28度56分,东经121度39分。工业城所在地沿赤乡与三门盐场西、北与浬浦镇接壤,南临浦坝港,东临三门湾,是三门县典型的农业乡镇,是全县重要的产粮区和农业强乡,是“一优两高农业的示范乡镇。沿赤乡的名称系取于沿江、赤坎两乡之首字,清代分属临海县沿江庄、大域庄、赤堪庄,民国期间为三门县浬浦区沿江乡。1949年解放初,改建为沿江、赤坎两乡,属沿江区。1950年沿江、赤坎两乡合并为沿赤乡。1962年属沿江区。1983年改称为沿赤乡人民政府

2、。1992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沿赤乡人民政府。沿赤乡大部为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两面环海,唯西北连 通内陆。境内北部山峰连绵,地势起伏,南部地势低洼,田连阡陌,水网 密布,灌溉便利,全乡总面积68.27平方千米。境内海域辽阔,约有111平方千米,易渔业捕捞和海产养殖。境内水库密集,共兴建16座水库,总集雨面积11.9平方千米,总库容为325万立方米,耕地面积为12420亩,人均耕地 0.72亩。沿赤乡乡域范围共有 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2004年底乡域总 户数5442户,全乡在册人口为 187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217人。建成 区在册人口 4049人,占总人口的 21.6 %

3、,建成区面积 30.18公顷。沿赤乡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温和湿润。无霜期28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2901460毫米左右,每年 4至6月雨水较多,俗称“梅雨季节。七 八月份气候炎热并易受旱,由于处在东海沿岸,夏秋季期间常有台风和海 潮袭击,形成灾害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C,年平均日照 1860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湿度为80 %。沿赤乡地处三门县东南部,经济开展势头较好,改革开放以来,沿赤乡社会、经济形势开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 产不断提高,集体收入与农民个人收入同步增加,到2004年实现全镇工农业总产

4、值1.822亿元,人均年收入达 3969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 16534 万元,而乡镇企业总产值只有1686万元占总产值的 9.25 %,工业根底相当薄弱,乡域经济还是农业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整个经济还未进入从农业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时期。第二章工业城开展战略分析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为根本形式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全球化产业结构演替的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开展,并向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从全球传统产业转移的根本态势看,兴旺国家和地区向开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从产业高梯度区向低

5、梯度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中国经济多年高速、持续、稳定地增长,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资本回报率 远远高于兴旺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这场产业转移接力赛的重要一环。2、大中城市工业转移和扩展的现实需要目前,象上海、杭州、宁波、台州等大中城市的城市开展都在不同程度的向外迅速拓展,产业用地明显缺乏,一些传统产业急需搬迁,城市 开展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开展空间,三门沿海工业城的设立,将为台州、宁 波乃至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工业的集中转移和新兴工业的开展提供广阔 的平台,同时,也为三门自身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快速开展创造 条件。3、三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开展的必然选

6、择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开展,是三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开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从长远开展看,三门县城海游镇的产业开展空间十分有限,尤其三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备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因此,在土地宏观调控经济形式下重新选址建设规模更大的工业新城,有利于整个县域产业经济与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沿海工业城建设的全面展开,将为三门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创造有利条件。4、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参与沿海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三门地处台州市与宁波市的中间地带,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兴旺地区,经济外向度高,随着中国参加WTO该地区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竞争也日趋剧烈,抓住入关机遇,创造更新、更优的 投资环境,充分吸

7、引来自台州市、宁波市以及杭州、上海及长三角各地的 人流、物流、信息流,积极响应台州市“南北协作的开展战略,有机融入台州市沿海产业带,增强本区域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创立上层次和上规 模的沿海工业城, 将会极大改善三门的招商引资环境,为创立国家级乃至 国际级的“加工工厂创造有利条件。1、政策优势: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的调整,使正处于产业经济飞速开展的浙江民营经济对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建设用地严重希缺的矛盾日益显现。未来5年,随着国家继续对土地资源的严格控制,产业建设用地严重希缺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因此,盐场工业用地的合理开发将为工业城的形成和地方 产业经济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证。2、区位优势:沿

8、海工业城地处健跳港南部,与健跳镇、县城海游镇都有便捷的公路交通相联系,可便捷的利用健跳港的港口交通优势。未来随着沿海高速 公路的相继建成, 沿海工业城的外部交通条件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这对 沿海工业城的整体投资环境以及产业与人口集聚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3、自然优势:沿海工业城依山傍海,地势平坦,且用地相对集中,十分有利于整 体性产业的规划与布局。工业城河网密布,通过河网的整体改造,可以有 效组织生态型、景观化工业城的空间结构。4、综合产业优势:即将开发建设的沿海工业城将促进沿赤产业结构的转变、人口的集 聚和工农业经济的开展;同时也会带动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整体开展,为最终的乡镇经

9、济繁荣及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有力的推动作 用。1、单一的产业经济:沿赤乡为一个农业经济相对兴旺的乡镇,工业根底极为薄弱,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经济给以后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化带来困难。2、产业人才缺乏:沿赤乡为一个农业乡镇,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对于产 业转型,十分缺乏具有一定产业经验的劳动力和相关产业技能的劳动力人 才。3、根底设施相对落后:建成区目前只有一条罗石大街,对外交通的岭三公路的路面也只有9米,建成区与三角塘、三门盐场的内部交通不够通畅,给、排水等工程管 网系统不完善, 不配套,对城镇及工业城的未来建设均带来十分不利的影 响。通过对沿海工业城今后开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分析

10、,我们认 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工业城、多产业均衡开展是沿海工业城今后产 业开展的两大主要动力。历史证明,开展工业是加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的开展,对加速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业城的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 入。建设功能完善、根底设施配套的产业园区,这使得工业城的建成和创 造经济效益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根据沿海工业城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开展可能,我们预测沿海工业 城今后的三种可能的开展模式:1. 集约化整体开展:可集中财力和物力,通过组团根底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在短期内形成集约化产 业工业城,吸引同类

11、及相关产业的快速集聚, 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具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创业工业城。带动周边产 业和城镇的整体开展。2. 细水长流型稳步开展:通过对组团根底设施的建设并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局部产业的进入,按照规划要求,对 产业进行分类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 逐步、稳妥的建设工业城。在完善产业布局的 同时,积极进行城镇建设,改善工业城的整体 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3. 产业化综合开展:结合上述两种开展模式,在工业城开展到一定时期,应进行产业化综合开展,不是简单的进 行土地招商,而是进行产业综合规划,进行园 区的针对性建设,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进 行产业投资和产业结构的综合配置

12、,以提升产 业效益和经济效益。(1) 、可持续开展战略工业城的开展与建设必须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开展模式,必须加快与浙东、长江三角洲乃至国内外等兴旺城市与地区的交流,经济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通过吸引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开展地方产业,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逐步培育具有规模经济和具有相当市场占有率的企 业,努力培育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实现工业区规模的集聚和产业档次的提升,构建二、三产业协调开展的经济格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增强创新能力,建构现代化工业城。(2) 、创新开展战略工业区产业的开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利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大中城市工业外迁以及资本、信息等综

13、合优势,加快工 业区技术与产业的升级,提升工业区的整体竞争力。(3) 、特色化开展战略以生态型、科技型、环保型工业城为目标,充分利用滨海地区的自 然环境优势,将水系、滨海湿地、滨海山地与绿化引入工业城,将工业特 色与空间环境特色有机结合,提升工业城的环境品位。(1) 、台州沿海制造业产业带中外向型的综合产业工业城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用地条件、生态优势和开展政策。立足浙东 兴旺的社会及产业资源,积极贯彻南北经济协作的精神,吸引台州地区以及浙东经济兴旺地区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落户,争取成为参与台州沿海产业带乃至浙江东部地区产业带中具有较强特色的新兴工业城。、三门产业创新与提升的工业城加快人才的引

14、进,建设工业区研发中心,建设良好的交通环境,作 为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接纳地,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加强与周边大中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和吸纳外来产业转移的工业工程,防止城市原有产业的“水平转移。工业城的建设是三门工 业经济快速开展的需要,它对于提升三门工业行业的层次与档次,加速工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三门重要的工业产业工业城,是实现三门工业经济跨越式开展的重要条件。沿海工业城在产业选择上必须注重入区企业的条件,以环境准入、规模导向和层次提升为门槛。重点在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升城市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有选择地接受国内外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

15、产业的转移与落户,培育三门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 、产业结构以工业开发为主导,建设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的工业生产工业 城,同时积极配套建设居住区、商贸区和滨海旅游观光区,为工业区开展 提供良好的支撑与效劳。(2) 、产业选择产业的选择主要依据六个原那么:首先是立足本地的优势资源和优势条件;第二,具有较大的产业关 联度;第三,可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获得巨大的开展潜力;第四,产 业开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大;第五是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并有新的拓展空间;第六是预留大型机械、电子等新兴工业行业的开展空间。工业区的工业结构在强调开展三门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的同时,注重向高新技术方向开展,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与档次,注重地方企业群和创新环境的培育, 注重产业不同开展阶段的转换与演进特征,为未来工业 产业的开展留有余地。(3) 、环境准入沿海工业城是三门城市化、工业化的新兴地区与未来开展的重点地 区,应着眼于长远的角度对进区产业的环境设定严格的准入制度,防止低层次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尤其是三门湾及浦坝港等滨海地区。第三章工业城规划(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