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0608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4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 苏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第四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B.秦军氾南 军:军队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D.许之 许:答应【解析】选B。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解析】选B。均为介词,对。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连词,因为/介词,用。D.代词,郑国/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是郑“无礼于晋”和“贰于楚”。B.第一段文字点出了战事

2、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C.“辞曰”一句流露出烛之武因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的委屈和牢骚,说明他漠视国家的生死存亡。D.郑伯对烛之武欲扬先抑,可见郑伯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解析】选C。“漠视国家的生死存亡”错。4.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译文:_(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答案:(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2)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C.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

3、,扩张【解析】选B。济:渡河。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且焉置土石【解析】选B。B项的“焉”为语气词,可不译。其他三项中“焉”均为疑问代词。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秦伯说,与郑人盟A. B. C. D.【解析】选D。说亡郑对秦无益,说亡郑只能对邻国有益,说保留郑国对秦国有益。这几句话都是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说秦君对晋君有恩

4、惠,说的是说服秦伯的结果,均不是秦伯退兵的理由。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解析】选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晋君不讲信用,不报答秦君的恩惠,并非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

5、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三、请运用伏笔与照应的手法写一个片段。答:_答案(示例):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着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那是一种寻觅和期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官员的内心奥秘呢?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

6、溘然仙逝了。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人们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脱落了两颗四、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应当不再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

7、,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关键词:_ _ _答案:爱国主义 理性 深沉【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选A。B项“已”同“矣”;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B.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解析】选B。鄙:把当作边邑。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8、(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因人之力而敝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B./C./D./【解析】选A。依次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4.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晋军函陵C.夜,缒而出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解析】选B。均为名词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状语;D.动词作名词。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9、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A.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寡人之过也 B.失其所与,不知C.夫晋,何厌之有 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不同。比较二者特点,请撰写一副对联。答:_答案(示例):(1)勇吓曹贼张翼德 智退秦师烛之武(2)张翼德三声喝破怯人胆 烛之武数言扭转霸主心(3)张翼德怒

10、吼退雄兵 烛之武妙论动君心(4)猛张飞长坂桥三声大喝退曹军,靠的是勇 智之武氾南营一番妙语却秦师,凭的是谋(任选其一即可)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历阶:不停地连续登阶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解析】选D。恶:羞愧。9.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B.毛遂按剑而前曰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D.三战而辱王之先人【解析】选A。B.前:名词作动词,上前。C.臣:名词使动用法,使称臣。D.辱:名词使动用法,使羞辱。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11、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才华机会的人。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D.毛遂与楚王较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解析】选C。主要凭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可以看出。11.翻译下面的句子。(1)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译文:_(2)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译文:_答案:(1)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楚国人多。(2)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