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059659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试卷总分:120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嶙(lng)峋 笼罩(zo) 小心翼翼( y ) B.酝酿(ling) 伫(ch)立 呼朋引伴(bn)C.弥(m)漫 征兆(zho) 一霎(sh)时D.憔(qio)悴 荡漾(yng) 忍俊不禁(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别 辍泣 花枝招展 B.宽恕 卑鄙 仙露琼浆C.澄清 缭亮 苦心孤指 D.伶仃 挑逗 慌然大悟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B、 项为之强(“强”

2、通“僵”,僵硬 )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C、 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不在 )D、 三省吾身( 三,多次 )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拟人)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比喻)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比喻)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在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写“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B、

3、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C、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文中写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色,语言夸张,充满想象力。D、散步写了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表达了作者关于伦理的思想。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B、风筝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C、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7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 地制造不被 的清

4、新。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 一个技术人员, 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A固执 珍重 不是 而是 B固执 珍惜 不仅是 而且是C倔强 珍惜 不是 就是 D倔强 珍重 不仅是 而且是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C.那时候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D.“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5、。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10.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麦子刚刚割过, , , ,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A. B. C. D. 11下列诗句序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 B. C. D. 阅读

6、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年画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

7、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和诙谐活泼的效果。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加上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地方,深受民间人民喜爱。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

8、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年画色彩艳丽,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并达到特定的装饰美感。可见,年画并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品,它还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说起装饰,我们一般会想到带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作品以及印刷品。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例如封面设计。版面插图等。还有建筑物上的壁画,室内布置,以及我们生活日用品上的花纹装饰。年画不仅有其独特的寓意,更带着浓厚的装

9、饰意味,美化了民间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国年画则是因风俗节日而产生,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等祈福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起到了装饰房屋的作用。例如新婚之家,则贴麒麟送子。象征天下太平文运昌盛之兆,借以成为各新婚之家悬挂之画。而在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等。前者为祝贺年老公公寿诞时挂,后者为老太太生日时用。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而传说中的驱鬼年画钟馗画像,大红大绿,热闹非常,同样具有装饰性。 (选自文汇报2010年1月4日, 有删节)12、文首说“中国年画,是一种千分独特的绘画体裁”,下

10、面不能体现其“独特”的一项是 A、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 B、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 C、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 D、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 13、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的题材冬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句中的“多”意为“大多”,从范围上明确说明。 B、“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句中的“之”指的是“桃花坞年画”。C、“并具有特定的装饰美感”句中的“特定”说的是年画因春节而起,也仅为春节而用。D、“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句中的“它”指的是“装饰”。14、对文章第二

11、自然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采用总分结构,说明了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 三种年画的主要特色。 B、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杨柳青年画则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 材的独特风格。 C、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 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 D、这段文字没有对山东潍坊年画加以说明,不是作者在写作时有所取舍,是因为 它还算不上年画中的“大家”。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年画因风俗节日而产生,所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B、年画既要表达大众祈福镶灾的心愿,还要起到装饰房屋的作用,这是因为年画

12、的 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 C、“新人新婚,则贴麒麟送子”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具有“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 的作用。 D、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十分有趣而又 装饰味十足”。16古诗词填空。(5分)(1)老骥伏枥,_。(曹操龟虽寿)(2) 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无可奈何花落去, _ 。 (晏殊浣溪沙)(4)相信你积累了不少与雪有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后回答。(18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

13、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