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05671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传统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葛学斌 发布时间:202X-2610:04:5访问次数:26次 浏览字体: 遂昌县是传统林业大县、省重点林区,地处钱、瓯两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区也是我国1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生态区位非常重要、非常敏感,在浙西南生态屏障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钱瓯两源、打造江南绿谷”这一主题,提出了 的起点,实践创业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统筹和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科学利用、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形

2、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大现实基础凸现生态优势 遂昌县林业用地32万亩,林木蓄积量7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3%,农民人均林业用地 蓄积量4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生态优势作为遂昌最大的优势,目前已具备四大现实基础: 林业生态体系初步成形。到2X年底,全县共界定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86. 5观林为主的县级生态公益林4.2万亩,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功申报建立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工程,建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出台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率先启动城区山体绿化工程,推进长防林、绿色通道、阔叶林改

3、造、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等林业生态项目,政府全额出资为全县273万亩有林地统一投保了森林火灾险,森林消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控等林业防护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竹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扶持引导,全县现已形成以竹炭、人造板加工为主导的企业 中纤板行业世界前0强,遂昌成为国内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被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 基地”。全县已发展竹林3万亩,2X年竹产业产值达6.2亿元。20X年,被省政府认定为 强县”。“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全县已建成个省市级示范乡、镇(林场), 3绿化示范村,建成各类特色高效林业基地5.万亩。20X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8.3 入21元,占农民纯收入

4、的42%,林业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初显成效。 森林生态旅游初露锋芒。近年来,遂昌旅游井喷式发展,20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08和119.67%。等级最高的个五级旅游单体资源全部为林业资源,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南尖岩、飞石岭等以自然风情、森林文化为主的景区已成为遂昌旅游经济的支柱,全国首个以竹炭为主题的博物馆建成开馆,遂昌先后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基地”等称号。以依托资源环境、体验乡村文明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迅猛,垵口大山等 级林业观光园区,新路湾镇山井村等一批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的“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

5、增收的新亮点。 林权制度改革初显活力。在全省、全国率先启动了以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为重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成功组建了林业服务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业中介(评估)公司等三个机构,有效探索了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等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截至 年12月底,全县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2.万元,涉及林农79户,是丽水市放贷额度最高、受惠面最广的县;组“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1722家,绿源木业进入”、“浙江省竹木产业单项166.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7处“农家乐”被评定为省市个省市级202X亩,人均林木万亩,划定以各重点风景区景“

6、中国竹炭产业个省市级示范村,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林业纯收万人次,实现 织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社会公开拍卖35起,成交金额达2169万元,实现资产增值48%。林改后,资源得到有效盘活,“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走在全国前列。 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因素有待正视 遂昌县发展生态林业具有四大现实基础,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木工企业层次、林地生产力、地方财政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有待正视。 林区产业结构单一,林农转产转业有难度。遂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7%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林区,林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民对森林资源依赖性较强,在重点林区乡镇

7、采伐、利用林木仍然是当前部分林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发展生态林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限制林木采伐、保护森林资源。在一产不稳定、二产规模小、三产起步晚的情况下,要较快实现限伐后传统林区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林农转产转业后持续增收,任务异常艰巨。 木工企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遂昌林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一直是本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木材加工企业中,以半成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占据高的企业不多。如果减少林木采伐,势必导致部分粗加工企业因竞争加剧、原料短缺等陷入困境。 林地生产力偏低,林业综合效益不高。遂昌县森林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林地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乔木树种亩均蓄积量2.差距更大。经营面积小而散、林

8、种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等原因造成林地生产力没有完全释放,远远低于农田的生产力水平,成为制约生态林业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地方财政实力有限,林业建设资金投入紧缺。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主体,生态景观林建设、村庄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新规划的万亩限伐区森林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后,而遂昌是全省部分资金。公共财政薄弱成为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转型升级中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遂昌县生态林业建设将以机,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基本形成生态系统比较完备、产业体系比较发达、文化体

9、系比较繁荣的现代林业架构,充分发挥生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 围绕一个重点,突出森林资源保护。 重点是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林木资源限制采伐工程。按照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及不同林分在生态功能上的差异,在规范和加强原有往景区公路沿线森林、风景区景观林、饮用水源涵养林为限制采伐区,并力争将限伐区列入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到20X年,确保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上和年林木采伐总量比 主要政策举措:一是培育和发展竹茶、草腐类食用菌、山地生态蔬菜、油茶、特色干水果、生态养殖、来料加工、 低于全省乔木树种亩均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

10、“长三角865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基础上,新确定阔叶林、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和通22X年减少一半以上的3每年还需支付22X”休闲旅游名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万亩,力争达到80%以上,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工艺先进、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林地亩均年产值与杭嘉湖等地区的林业产业重点县13万元补偿金(以“生态先于一切、民生高于一切177.5万亩,实现森林保护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一半以”目标。02X年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计算)”为着眼点,以“建设山上浙江1,立方米,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年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力难以负担这”为契14.1“双过半 “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九项生态

11、产业,加快林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林农转产转业增收。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异地转移、农民社会保障等三项配套工程,促进高山偏远林区人口逐步向中心村、集镇及县城迁移,加快完善林农的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三是倡导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环保替代能源,推广草腐菇类食用菌生产,减少木质资源消耗。 深化两项改革,激发生态林业建设活力。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列入省林改示范区为契机,继续深化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探路实践,完善政策,简化手续,优化服务,深化配套,扩面增量,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

12、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缓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使山林真正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将国有林场逐步转型为生态型林场,着力发挥生态效益,使其成为我县生态建设的骨干、兴林富民的示范、科技兴林的样板、生态文明的典范。创新林业投融资方式,建立起支持生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稳步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林业工作经费,稳定林业管理队伍。减轻林业经营者负担,使务林者能得利,植树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构建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管理高效

13、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林业生产由“单一用材”向“非木质资源开发”转变,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遂昌县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阔叶林发展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十项工程,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消防、森林资源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为主的林业灾害预警系统和抗御体系,完善林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御灾能力,预防次生、衍生灾害,加快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发展林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产业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精品农业,重点发展笋竹两

14、用林、特色经济林、生态畜禽养殖、林木种苗与花卉、中药材等,加大“黄泥岭”土鸡等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竹炭业、人造板业、竹木地板业、竹木家具业、竹木工艺品业、林业生物医药业和林产化工业等,加快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降低资源消耗,努力实现以林促工、以工带农;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挖掘生态资源,塑造景区特色,加大“农家乐”、“林区人家”等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力度。 繁荣森林文化体系,大力弘扬生态文明。重点抓好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遂昌国家森林公园、竹炭博物馆、茶博园、汤公园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原生态文化、竹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适时举办竹炭科技论坛、原生态旅

15、游节、名茶名笋推荐会等,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森林文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引领作用。 落实四项措施,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党委政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森林资源保护、林区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加强组织发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调动各方力量,指导规划实施,组织督促检查;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找项目、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分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向互动、协同推进。其二是尊重群众主体,维护林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其三是突出政策推动,发挥政策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其四是倡导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建设生态林业 的良好氛围。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