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049973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高考语文六种方法助你轻松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根据语境和语言规律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一.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言听计从)练习:、敌则能战之。 势均力敌 、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失 、以兵胁涣 短兵相接 、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言简意赅 5.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7.

2、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劲草 二.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因句式相同,相同位置的词语可以互相解释,“见”是“被”的意思。练习:1.通五经,贯六艺。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三.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为“辶”,联系后面的“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其是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练习: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觐朝见、拜见3.秦军引而去 4.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

3、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四.声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的意义。“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练习: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翼翌2.诸有讼曲直者,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3.失其所与,不知。 4.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5.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五.选项推断法一般来说,文言文后边的设题的选项实际上是对文言文选段比较晦涩难懂的关键字词的某种注解,要充分利用设题的选项理解原文,交

4、互理解。 六词性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 例如 “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一句中的“勤”字的词义是 A.勤快 B.尽力 C.勤勉 D.辛劳分析: “勤”在这里做“惮”的宾语,应该是个名词,所以“勤快”“勤勉”都不对,它们都是形容词。“尽力”是动宾结构,虽然可以做宾语,但用在这里也不太好,一般只说“不害怕吃苦”“不害怕流血”,没有说“不害怕尽力”的,所以应该选择“辛苦”。 例如:1.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良将劲弩守

5、要害之处 3.变姓名,诡踪迹 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注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

6、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

7、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治理B后坐事谪知桐城 坐:因为C帝尝御东阁 御:主掌D视诸儒最旧 视:与相比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

8、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给资格最老的读书人陶安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B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