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049573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亭县上关乡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实施规划(2010年2014年)华亭县环境保护局二一年三月目 录一、基本概况3二、有利条件及基础优势4三、总体思路6四、重点布局和任务9五、效益分析14六、保障措施16七、进度安排19八、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重大项目表20附件一: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重大项目表21 附件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22华亭县上关乡农村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建设规划一、基本概况。上关乡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位于华亭县县城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神峪乡,西依西华镇,东南部与陕西陇县接壤,到县城42公里。交通便利,乡内公路四通八达,现有通村水泥路4条15.9公里。全

2、乡总面积115.12平方公里,共有11个行政村53个社,2446户1077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10547人,2008年全乡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4947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10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达到2022元。上关乡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川兼有,林丰草茂,森林覆盖率达50%,属典型的林缘区乡镇。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小川水库坐落其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丽。有规模宏大的北魏时期石窟石拱寺和神奇的海龙洞,乡政府所在地距陕西旅游胜地龙门洞仅3.5公里,这里生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52科89属202种,草本植物更多,植被良好,有关山天然林和人工林地,其中,天然植物主要由乔

3、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类组成,人工植被主要为栽植的树木和种植的各类作物和饲草。本地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660,平均海拔1868m,气候高寒阴湿,河流交叉纵横,汧河、黑河源于境内。该乡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现有耕地4.9万亩,人均4.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盛产核桃、药材、大豆等农副产品,素有核桃、牛肉之乡的美称。饲草留床面积2.5万亩。基本形成核桃产业和草牧产业的格局。二、有利条件及基础优势 1、农业产业。华亭县不断壮大草畜、核桃、药材三大支柱产业,现优质核桃、牧草、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9万亩、14.86万亩和6.04万亩,新建塑料大棚4098座,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

4、914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3万亩,建办65个科技示范园(点),建成了“全国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核桃)原料标准化基地”, “华亭大黄”、“华亭独活”中药材的品牌认证、商标注册工作正在接受国家商标总局评审。上关乡被列为全县核桃生产基地,全乡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76万亩。2、养殖业。华亭县牛饲养量达到12.45万头,上关乡养殖产业起步早,畜牧业发展居全县首位,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发展,已基本上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全乡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温棚牛舍800个。3、绿色食品发展开始起步。由于上关乡境内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均达到无公害

5、“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要求,为发展初级绿色食品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化基础。4、自然条件优势。上关乡具有相对丰富的地下水,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4.7亩)。境内山川兼有,林丰草茂,属典型的林缘区乡镇。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小川水库坐落其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丽。自然资源及优越的气候环境,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交通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5、区位优势独特。位于华亭县县城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神峪乡,西依西华镇,东南部距陕西陇县42公里。交通便利,乡内公路四通八达,现有通村水泥路4条15.9公里。6、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明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

6、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 ,配套完成“五改三建”等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工程覆盖全乡,初步实现了道路网络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美化和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地肥沃,高效益的目标。7、乡域整体环境质量良好。辖区内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极少,无规模化的水土流失情况。已栽植白杨、洋槐、杨柳、优质核桃等经济型林果业,退耕还林102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8、生态旅游产业。上关乡是投资兴业,生态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有规模宏大的北魏时期石拱寺石窟、神奇的海龙洞和旅游胜地龙门洞等观光景点。三、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7、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依据,从本乡实际出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遵循科学统筹、循环发展、再生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循环经济,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带为重点,以循环经济示范户为辐射,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促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0元。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地表水、空气及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9,全乡从未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

8、态破坏事件,乡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无脏、乱、差现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以上。全乡农用薄膜回收率大于60%,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80%,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小于200/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30%,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小于3/公顷。全乡共建沼气池1046座,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42.8%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治理。1、发展生产单元(每户)层面循环(

9、小循环)。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生产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养殖业发展,要求生产者发展沼气,节约原料投入,优化饲料,变废为宝,节约电能。加大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水果、蔬菜、粮食生产经济循环发展(小循环)。如下图:水果、蔬菜、粮食生产利用废次产品制饲料、发展养殖优化管理物料减量其他物料减量良种精选节水灌溉减化肥减农药再利用制有机肥生产沼气收获产品、储运、节电能、煤能、减油耗、固废、污染物排放产品收集废旧果袋、农膜、减少废地膜污染收集果枝、秸杆、叶茎等副产品产品产品(生活消费)畜禽粪便产有机肥2、发展社会层面的循环(大循环)。通过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实现消费过程

10、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形成资源的最优化配量,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质量,建立和发展农村经济循环型社会(大循环)。图标如下:水果、蔬菜、粮食生产有机肥利用养殖生产(生物法养殖)沼气生产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旧物料物资、次产品、副产品再利用饲料加工节约资源,减少生产、生活消费过程中及其后一次性消费用具用品,循环利用物资和控制水、电、煤、气等能量,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社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生产废渣废料四、重点布局和任务(一)农村循环经济示范点1、建设内容在全乡11个行政村建成循环经济示范户1750户,其中塄坎、西庄、半川各200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物,搞好庭院绿

11、化、美化、亮化;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庭院内部能够按“生态家园”或“一池三改”模式标准进行建设,沼气池容积一般不低于10立方米;化肥、农药利用合理,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2、建设模式有一定种、养规模的农户采用“畜(禽)沼粮(果、菜)”技术模式。利用农户现有庭院,在种植庭院经济作物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养殖业,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蓄水池、改造厕所等,使畜禽粪便进沼气池,沼气用于照明、做饭,沼液用于喂猪、养鱼,沼渣用于粮、果、菜施肥,形成种养业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庭院和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采用“生态家园”技术模式。庭院分为生活区和养殖区,在生活区配套太阳能暖房和太阳能淋浴。在养殖区把沼气池与厕所、畜禽

12、舍配套建设,庭院内部种、养结合,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一般农户采用“一池三改”技术模式。农户在庭院内建造一个沼气池,把猪圈改造成太阳能暖圈,厕所改造成卫生厕所,同时积极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家庭经济小循环。(二)农村循环经济示范带、上关村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示范带(1)基本状况该示范带位于上关乡中心区,包括5个村民小组,283户,1204人。畜牧产业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呈现出区域化、集约化发展,现有5家养牛专业户,3家养鸡专业户,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2)建设内容建设以上关村为龙头的牛的废水资源化、固废制作有机肥和笼养鸡产生固废

13、制作有机肥养殖循环经济生态园。率先建成上关养殖粪污处理工程项目。2、川区果畜互促循环经济示范带(1)基本状况该示范带包括陈家河、早阳、水联、半川等6个行政村。此区域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光照相对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是全乡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2)建设内容建成27600亩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建成“五配套”生态园模式示范户1100户。(3)建设模式按照“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在提高农用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种植业、养殖业进行绿色生态转化及内部结构调整,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础、有机农业为突破点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结合实际,采用“五配套”生态园模式(

14、在农户住宅前后配套一口8立方米的新型高效沼气池,一座12平方米的太阳能猪圈,一眼60立方米的水窖及配套的集雨场,一套核桃园节水滴灌系统)。该模式实行鸡猪主体联养,圈厕池上下联体,种养沼有机结合,使生物种群互惠共生,物能良性循环,实现省煤、省电、省劳、省钱;增肥、增效、增产;病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净化环境的“四省、三增、两减少、一净化”的综合效益。3.山区畜牧共建循环经济示范带(1)基本状况该示范带位于上关乡山区,包括磨坪、王家沟等5个行政村。此区域地面积多,是全乡优质牧草基地和退耕还林示范区。(2)建设内容以绿色有机、增收节支、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持续发展共同支撑的“种植一养殖一沼

15、气一沼肥一再种植”经济循环,种植优质绿色饲草1000亩;建立“畜一草”示范户500户,建设沼气池3000座。(3)建设模式一是绿肥种植为基础。紫花苜蓿是一种枝叶既可做肥料又可做饲料、根可做优质有机肥且具有固氮作用的特殊绿肥。该乡山区土壤最适宜种植紫花苜蓿这一特殊绿肥,只要种下,不需管理就有收成,而且产量很高。为调整单一种粮的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就养猪而言,绿肥粉可以替代一半玉米。喂一头猪出栏原需300公斤玉米,现在只需150公斤玉米和150公斤绿肥粉就行了。而且,用绿肥粉做饲料,可改传统的“熟喂”为“生喂”,极大提高了养殖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可以提升猪肉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绿肥种植通常利用冬闲田地来进行,不影响玉米等大季作物耕种。天闲地不闲,极大提高了有限土地的利用率。绿肥的科学种植和综合利用,为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绿色养殖为关键。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即用自种的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