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04648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三篇】【开花和结果】【学习目标】1、描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养成爱花的良好习惯。【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根的生长靠根尖细胞的*增加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根生长最快的是区。2、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4、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的无机盐。二、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一)、花的结构。认真阅读教材102页完成下列各题。1、认真填写名称。2、观察花的结构,按照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发现它由、组成。3、雄蕊包括、组成。4、雌蕊包括、三部分。5、花粉在里,卵细胞在,精子在里。6、花的结构中最重要

2、的是,包括和。(二)、传粉和受精。(阅读教材103页完成下列问题)1、开花结果。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3、受精的过程:当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到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其内含有花粉管穿过、进入子房,到达,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来,与里面的结合,成为。这就是。三、梳理知识体系。1、花的主要结构2、受精指与结合形成的过程。四、拓展延伸为什么说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五、巩固检测1、一朵花的结构中,从外到内依次是:花瓣花萼雌蕊雄蕊()A、B、C、D、2、花的主要部分是()A花冠B花托C雄蕊和雌蕊D花萼3、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下列哪一个结构中()A花粉B花粉管C柱头D胚珠4、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3、,胚珠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5、当摘除了一朵花的哪部分,这朵花肯定不能发育成果实?()A雄蕊B雌蕊C花瓣D花药6、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至少需要花粉()个,精子()个。A1个B3个C6个D12个7、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D胚珠中【单细胞生物体】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

4、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设计理念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

5、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技能性目标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情感性目标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学生: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学生回答:略。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6、。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7、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学生回答:略。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学生状态:思考。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学生表现:自学、

8、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

9、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

10、命活动。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积极发言。板书设计:与人类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草履虫单细胞生物练习巩固

11、:略。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细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分析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

12、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

13、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1)在讲述

14、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

15、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