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04630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音乐学专业学生 李国迎 指导老师 岳雷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桥家盼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LuZai Yiofworkinbridge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Tutor YueLeiAbstra

2、ct: Thewell-knownposersof contemporaryworksin vulnerablelandbridge, createdin 1981.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art songsin 2001for the first annualGolden Bell Awards. LuYiin Chinainterms ofart songsand well.The Bridgesincereemotionthis work, the perfectbination oflyrics, smoothmelodies, strong loca

3、laestheticcharacteristics oftheabundance ofthis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works ofcreative background,tuningtone,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the dualaspectsofthe artisticfeaturesofthis workand for thetreatment ofsongsand singingexperienceKey words: landin theeasy bridge; art song; processing

4、andconcertexperience引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某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可见他在艺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他卓著的成绩一方面表现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如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我爱这土地、最后一个梦等等。其中,艺术歌曲桥是作曲家艺术歌曲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曾在2001年和家、盼一度荣获第一届“金钟奖”。桥这首作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生活特点,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溢于

5、言表。从而抒发了作曲家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下面,仅以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此歌曲的艺术特点以及演唱时的处理和表现。一、 写作背景桥歌词是著名词人于之所作。作曲家陆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桥之乡”的某吴县角直镇体验生活时谱写出的艺术歌曲。当时正处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曲家带着摆脱禁锢的喜悦之情投入创作。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遭受那段岁月摧残的人们渴望看到祖国的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作曲家深刻体会到“真情乃歌曲生命之所系”。不管是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亦或是歌颂大自然之美,陆在易在20多年的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都体现出了这一理念。这首歌曲以中国城市、乡村普遍存在的“

6、桥”为题材,以“我”对水乡的所见所闻,“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啊,条条玉带映碧波。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愿作人间桥一座”,来激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稳定和谐对祖国和平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总共只有八句。在歌里也只有10句。着重强调了“愿做人间桥一座”用以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强烈的执爱之情。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质朴的情绪,句式结构上的灵活多样,根据情感流淌,采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发自内心的炽热情感自然流畅的迸发。表达出作者对于故乡的强烈眷恋之情。诗歌被作曲家精心的构思预制,寻找到最贴切、最适合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使这首歌曲最终成为艺术歌曲中的名作。这首

7、动听的抒情艺术歌曲。全曲旋律流畅、清新,歌词朴实自然,词曲天然般融合一体,古今情怀交融,描绘出一幅入情入境美丽神奇的风景画。表现水乡民众安居乐业、俨然自得的生活情景。在歌曲旋律民谣化风格的贯穿、钢琴伴奏形象化的模仿、和声色彩的巧妙运用下,将江南民歌的韵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人民生活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二、 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在整体上追求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在借鉴传统作曲技法(西方艺术歌曲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 1、旋律清新、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着力揭示歌词的诗情画意、委婉起伏、刻画入微。陆在易艺术歌曲真可谓音中有诗,音中有画,音乐与

8、诗情完全融为一体。音乐艺术的情景交融,无疑是作曲家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桥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这每一句都是一幅风景画。看似写景,其实抒情,真是情景交融、诗意绵绵。无论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歌唱旋律,都倾注了作曲家深深的感情体验和他对音乐中的文学历史和审美境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歌唱旋律一定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陆在易艺术歌曲婉转的旋律,刻画了生动的画面,这是他艺术歌曲的一大特点。 2、音乐的地域性特色桥的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性,五声骨干音的运用,形成了婉转的旋律。歌曲的旋律具有民谣化风格,江南民歌的韵味浓厚。曲作者受某的地域性民

9、俗文化影响,民间“俗乐”(民歌小调、器乐、说唱、戏曲)等因素。旋律的进行蜿转曲折,旋律沿着五声音阶婉转地级进。下行级进的la-sol-mi-re,sol-mi-re-do,mi-re-do-la等,跳跃性的mi-do-la-so等。该地区的音乐风格特色是行腔软滑流畅,器乐伴奏采用“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长我短”的手法,在各声部之间造成横向旋律连绵不断,纵向富有对比,呈现出支声复调的效果。桥这首歌曲有某地区民歌的曲调,某些音调上加上江南的民歌曲调。3、旋律中装饰音的运用歌曲中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滑音等,在一些乐音上附加些小音符,可使原音乐更有光彩和韵味。桥中有七处装饰音,这七处都是倚音

10、。第1,3,5,7处相同都是大三度的辅助型复倚音装饰,第2处是小三度的装饰润腔。第4,6处是大二度的装饰润腔。江南民歌讲究倚音装饰润腔,桥中装饰音的运用在江南民歌中经常可见。就结尾处的倚音使曲调更柔和,歌曲的演唱更圆滑、上口。装饰音在我们民族声乐作品中运用广泛,其作用在表现各地民歌不同地方特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4、戏曲手法的运用桥这首作品的开头部分运用的是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包括戏曲、曲艺音乐)非常有特色的散板节奏。这种运用使歌曲旋律进行具有灵活、自由、宽松、悠长的特点,有利于直抒胸臆和畅表情怀。现代歌曲创作中经常借鉴这种“散板”节奏。桥的开始的“散板”可以称为散头。这种处理在抒情歌曲中较为常

11、见。散板用在歌曲的开头部分是根据曲式安排的需要或歌词结构的需要而设计的。它便于歌者在演唱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来演唱。三、曲式和声、调式调性方面的特点分析在这首歌曲中以遵循五声性音阶为基础的原则,采用了民族调式的同宫调式交替的手法,即e羽和G宫调交替,获得了色彩上的对比,形成较为典型的民族风格旋律。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精致的风景水彩画。句尾调式主音的前倚音装饰在全曲中贯穿使用,是作品音调统一性的“核腔”,再加上调式主音的时值延长的变型,成为其江南韵味的核心音调。弱起节拍作为旋律的开始,打破通常的强弱关系,有着静谧的音乐情感蕴含在内。旋律进行与歌词的音韵,四声结合的尤其讲究。在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

12、陆在易非常注重音的走向与文字的处理,这是其以字行腔创作旋律手法得以充分发挥的典X之作。他的精湛的手法展现出的韵味使全曲沉浸在亲切自然而又令人回味的吟唱中。 1、曲式和声分析桥这首歌就是运用的二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歌曲的和声运用颇具个性化特点,前奏中用了主九和弦,再加传统的和声进行。随着音乐的进行,音乐的力度、紧X度逐渐趋于柔和。列表如下: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整首歌共分为2大段再加上前奏、间奏和结尾,是传统的歌曲写作手法。前奏的11小节就在不断的e羽和G宫之间来回的转换。形成委婉的江南水乡特据风味的特色。第一段被作曲家一气呵成,采用了2/4和3/4的拍子交替出现。B段分为三个个乐句,第一乐句采用4

13、+4的方整型结构,第二乐句采用4+4重复的结构,第三句是第二句的一个重复,只是情绪和表达都更向上推进了一个层次,达到全曲的高潮。最后尾声采用与前奏呼应的结构,用柱式和弦分解琶音贯穿,音乐流畅。描绘出的江南水乡风光不仅清新秀美,而且温馨惬意。2、调式调性分析纵贯全曲,作曲家采用的是同宫调式交替转换的手法。看似即兴的琶音和分解和弦使得这首作品在分析的时候表面看很难定性。歌曲的前半部分比较婉转的描绘着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用调式的频繁转换把这种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后半部分的作用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对于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对于水乡的感情用宫调式强烈的表达、迸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具体的调式调性结构见下表: 表

14、中的1-29小节为第一部分,30小节到结束是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表达方式是婉转,悠然的漫步在桥上的感觉。前奏的1-11小节就连续两次的转换调式,非常细腻的音乐表现力让人折服。第一句歌“水乡的小桥姿态多”中用了两个调式,在“多”字上从G宫转到了e羽。第二、三、四句都是用的宫调式。其中仍然掺杂着羽调式的感觉。这种婉转的音乐雕刻手法,刻画出一座座立体的江南小桥呈现在我们周围。间奏处又转为羽调式。第二部分整体看来是G宫调式,其中也带有羽调式的和声感觉。如32、33小节出现的re-fa-la和弦和mi-sol-si和弦颇具有小调感觉,也就是江南民族小调的感觉。到38小节高潮出现,强烈的感情迸发出来,

15、委婉的表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作曲家想要的表达效果。所以运用宫调式一气呵成,两遍过后直到结束,都停留在对于江南水乡的浓浓的眷恋之上。四、钢琴伴奏特点分析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有人称为“钢琴与歌声的二重唱”。据悉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伴奏和旋律都是同时思维并写作的,他在作曲地过程中非常注重钢琴伴奏的写作。他善于运用“字句描绘”的手法,来加强音乐的感染力。这一特点在作品桥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首作品的伴奏织体的和声语言以民族化和声语言为基色,辅以个性化的色彩,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歌词的内容,还运用了灵活多变又具有即兴特点的附加音,和声旋律化等手法。桥这首歌曲的前奏共11小节,使用分解琶音并采用了民族的调式和声,以及波浪式的密集音符,使人眼前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正置身于一座小桥之上。欣赏着波光澈湘的画面以及那小桥流水的画景。人声进入伴奏很简单,旋律长音时,钢琴伴奏给了一个补充。而高潮处“离家千年也恋水乡啊”一句两次的出现和声设计巧妙,虽然主旋律是重复的,但伴奏织体是配有含临时变化音的色彩性和声加上低声部的半音上行进行,令人仿佛置身于风格迥异的桥上,体味着别样的江南风景。结尾处的伴奏也格外新颖,左手是主和弦的保持,右手是旋律声部附加三连音,连续三连音的使用给人一种意味深长、意犹未尽的感觉。人声虽然结束了,但伴奏并没有匆匆结束,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