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0452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6《名人传》序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题解读本文是一篇表明写作目的和宗旨的序言。它阐明了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作者作品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相继出版了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5)和托尔斯泰传(1911),合为名人传。自1904年起,罗曼罗兰开始创作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1915年,瑞典文学院不顾法国政府的阻挠,决定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文学作品中高尚的理想主义和他在描写各种不同人物时所具有

2、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在创作上又一次达到高峰,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哥拉布勒尼翁(1919),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又译母与子)。罗曼罗兰于1944年12月30日逝世,1945年1月2日在他的故乡克拉姆西镇举行了宗教葬礼。背景纵览1893年罗曼罗兰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写了许多剧本,从剧本中,可以看出作者意欲以人道主义思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单靠人道主义的思想是很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的。这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有些脱离现实。从1902年起,作者开始了他的传记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传记文学是贝多芬传,此传发表后,他也因此而一举成名。1906年

3、,作者又写出了米开朗琪罗传,这之后到1911年,作者又完成了托尔斯泰传的创作,到这时,后来编辑在一起的所谓名人传才全部告成。名人传实际上是人道主义英雄人物传。字词梳理 1.字音 气氛(fn)窒息(zh)蹉跎(cu)铁砧(zhn)戕害(qing)汲取 (j) 2.辨音 3.辨义一般同样“一般”指一样、同样;也可以指一种;还可以指普通、通常。“同样”指相同、一样没有差别。所以这两个词有时是可以通用的 申说诉说“申说”指说明(理由);“诉说”指带着感情陈述。标记标志“标记”指标志、记号;“标志”指表明特征的记号。4.词义 重浊:极其浑浊。 鄙俗:粗俗、庸俗。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

4、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文中指因某种原因让人思想、意志、精神感到压抑。无日无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指没有时间,没有对象;二指没有白天,没有晚上。因为“之”是代词,可根据需要替代。烦虑:烦恼、忧虑。一援手:伸一下手;帮助别人。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铁砧:锻打铁器时垫在铁器下的器具 戕害:严重损害;伤害。课文剖析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挡当患难。”贝多芬(1819年2月1日在维也纳市政府语)引言暗示文章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了

5、。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欧洲的空气令人窒息,作者想用英雄来唤醒“老大的欧罗巴”,让人们呼吸自由的空气,摒弃“鄙俗的物质主义”和“卑下的自私自利”。第1段,写周围环境的恶劣造成人生的艰苦,作者想用英雄去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给他们以支撑的力量。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压在他们身上,无益地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道欢乐之光,大多数还彼此隔离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更可悲的是,他们孤立无援。他们不知道彼此的

6、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在苦难中蹉跌。他们求助,求一个朋友 第2段,写“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面临的处境,再次强调英雄的必需。第一部分(第12段),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一般英雄的友人,一般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的心灵。这些名人传不是向野心家的骄傲申说的,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并且实际上谁又不是受难者呢?让我们把神圣(指满怀爱心)的苦痛(是说医治苦痛)的油膏(比喻给人安慰的精神力量),献给苦痛的人吧!我们在战斗中不是孤军。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烛照(意思是光亮如烛,很小;但仍给人光明)。即是今日,在我们近旁,

7、我们也看到闪耀着两朵最纯洁的火焰,正义与自由: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即使他们不曾把浓密的黑暗一扫而空,至少他们在一闪之下已给我们指点了大路。跟着他们走吧,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吧。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热情呼唤英雄的再生。第3段,写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作者期望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

8、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这句话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成为”强调过程,“显得”只强调结果,并且仅仅是从表面上像英雄。第4段,作者用“并非而是”的句式,介绍自己所说的英雄是心灵的伟大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心灵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除此之外只是“显得伟大”而已,这是作者的英雄观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心目中的英雄是非功利的、非世俗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

9、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意思是: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更能影响他人。此句与文章开头引用的话相照应。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会安慰我们。本句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的无上的慰藉和鼓舞作用。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

10、来。激情洋溢的比喻赋予世人极大的精神安慰和激励。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第5段,从英雄的生涯中,进一步剖析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长期的受难或是目击羞辱与劫难。第二部分(第35段),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的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

11、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曼德,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人当自助,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样的人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第6段,写把名人传的首席给了贝多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承受苦难,抗击灾难,战胜自我。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作者如此推崇贝多芬,是与他的英雄主张相一致的,也恰恰是这样的伟人才能“献给受难者”,才能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第7段中说,作者希望见到更多愈挫愈勇的英雄,“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鼓励人们学习英雄的精神,自强不息。第四部分(

12、第67段),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结构巧解 写作特色 瞩目。作者在文中将“成为伟大”的英雄与“显得伟大”的人物政治家、财富拥有者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心灵和精神伟大”的英雄形象。2.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论说充分,情感饱满。如课文第一段,“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3.言辞优美,结构严谨。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多用比喻排比。如“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烛照。即是今日,在我们近旁,我们也看到闪耀着两朵最纯洁的火焰,正义与自由”。知识链接会写“序”类文章(二)写序言要会常规

13、写法更要学会创新。呐喊自序就是一种常规写法,它交代了写书的缘由、目的等,以时间的线索贯穿叙事,将鲁迅的人生片段、思想历程变化全面地展示给读者。让人能够借助序言进入呐喊全集。如果序言只是介绍成书经过、介绍书籍内容,不通过艺术化的写法,读序多了,也就会感到缺少新鲜感,出自不同作家笔下的序言应该有不同的风格。房龙的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用生动的文笔讲述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他积极倡导思想自由,赞美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表现了他进步的思想。在宽容序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并通过对无知山谷村民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对“先驱者”“守旧老人”形象的塑造,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宽容一书的精髓:人类思想要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具有能接受异己意见的宽容的胸怀。整篇序言中作者没有提到一次宽容,但处处都在写宽容,在揭示宽容的精髓,这种用生动形象的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道理的写法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以及在构思上的别具匠心和在表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那么,宽容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呢,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吸引读者进入宽容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