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04524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前景堪忧 关于对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特区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务工经济的确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

2、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现状 202年,x乡总人口51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外出劳动力中63岁的有1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3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人。 外出务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学习有关专

3、业技术;三是因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铁路建设征地、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大量闲散剩余劳动力。按就业流向分: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县、区,本县其它乡镇,其中省外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1人,本市其它县、区94人,本县其它乡镇4人;按就业分:外出务工时间在年及以上的有21人,年的有91人,1年的有10人,1年以下的有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7人,801100元的有60人,501800元的有7人,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业行业分:从事采矿业的有101人,从事制造业的有10人,从事建筑

4、业的有47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的有43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40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有12人,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25人。返乡农民工有7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规模看,增长较快。199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0人,到0X年达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约800人,季节性打工1066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占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65。 (二)从效益看,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X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务工收入9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元高出484元。打工收

5、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从分布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区打工人员1352人,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元以上。在省内打工人员347人,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体力劳动者,年人均纯收入在50元左右。 (四)从组织形式看,自发外出比重大。全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有组织输出每年在100人左右,占打工人数的左右;能人带动占外务工人数的20;约有7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

6、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务工经济在乡镇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但是,无论是组织程度还是输出规模以及经济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输出无序,呈“松散”型。目前,全乡劳务输出仍处在初始阶段,对输出工作调控、引导不力,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长期固定下来,这部分队伍难以发挥劳务输出的规模效应。 (二)信息不准,呈“盲流”型。县劳动力市场硬件虽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启用,加之县就业机构未建立,无相应人员上岗,缺乏对招工企业的实际考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信息联网,县、乡、村信息传递更是周期长、效率低,造成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因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信赖于道听途说和小道消息盲目外出,往往外出一、二个月返回,不仅给输入地造成了社会 内容总结(1)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企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农民工相对过剩,失地后进入城镇就业又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前景令人堪忧(2)约有75的属自发外出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