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04518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南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南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南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南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教学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杨江会江南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陈家湾小学:杨江会2013 年 1 月 6 日江南教学反思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 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 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 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 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 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 文的

2、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 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等到 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了教学,课后又有了一些 想法。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学习了“江南”二字, 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 准备。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 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 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是一 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 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 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 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一、对识字的处理不够全面,课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没有和学生分析字 形及占格位置。二、将理解难点“何田田”放入整句诗的叙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 的理解。课后问“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个别孩子不能说出“莲叶很多很 绿。”这说

4、明课堂上的处理还不够,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强化。三、不能很好的课堂时间,对课堂的控制有些吃力,以致于没有完成预期 的教学内容。篇二:江南水乡教学反思江南水乡教学反思江南水乡是环境与生活单元的内容之一,要突出 “环境与人的关系” 这个主题,从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先用鲜明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水乡之 “水”的特色,结合古诗忆江南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在初步认 识“水”的前提下,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水乡人的生活。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 程,也是活动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情感,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说说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再相机点拨 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

5、以升华。我觉得本次上课成功之处有两点:一、实现品德课的教育性。品德课要注意其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 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像这种地理知识相对较多的课堂,要融入品德性教育是较 难的,虽然我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教育的机会,比 如,讲主要农作物水稻时,通过让学生感受插秧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一粥一 饭;通过回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体会科技带给农业的活力;通过人们生活变化的对比,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科学性和对党的热爱;通过水乡产品遍布祖国 各地感受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幸福?二、整合知识。本单元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环

6、境对生活、农业的影 响,上课过程中,我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 解。比如讲到水稻种植,东北地区一年收获一次,江南却能一年收获两次,同 样是水稻,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为什么不同?学生在探求中联系到了纬度高低 与气温高低的关系,也就明确了环境气候对生产的影响。当然,课堂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鱼米之乡”的教学应该充分展开,并 通过板书强调其形成原因,却只用了 20 分钟,最后的交流收获也过于简短,虽 然有明确的图示,学生却没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失去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机 会。而对于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变化,由于自己知识的狭隘,明显没有给学生 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如

7、果以以江南的百强县与山东作对 比,突出江南的繁荣富庶会更合理,这是准备不足造成的,以后的课堂我会更 加充分的搜集资料和完善课堂结构。篇三:江南好教学反思江南好教学反思江南好教学反思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 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 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 考。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 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 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 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

8、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 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 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采菱这首歌曲旋律 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 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 “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 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 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 而成的,成为了

9、本课的一大亮点。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这节课中,我亲自演 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 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 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 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 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 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 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 教学热情。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按照课前

10、的设计,在学会 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 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 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 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 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 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 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 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

11、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 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 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 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 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 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 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 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 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

12、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 8 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 qq 群来交流、研讨。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 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 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 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 化学习方式。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 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 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

13、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 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 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 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 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 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 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

14、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 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 下良好基础。全班共 40 人,其中男生 15 人,女生 25 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 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 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 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 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 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

15、别学生是老师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 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 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 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 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 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 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 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 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 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 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 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 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