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04046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诊断模拟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嫌恶(w) 驽(n)钝 遍稽(j)群藉 窸窣(s)作响B . 诀(ju)别 狩(shu)猎 更胜一筹(chu) 充(chng)耳不闻C . 什(sh)物 偌(ru)大 水波鳞鳞(ln) 深居(j)简出D . 攲(q)斜 孪(lun)生 芊(xin)芊细草 有例可援(yu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风骚 旁逸斜出 端详 待价而估B . 休憩 黯然失色 瞻仰 高谈阔论C .

2、 威仪 龙盘虎据 珍馐 万恶不赦D . 妥协 试目以待 慰籍 牵强附会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B . 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 , 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C . 想要做慈善的念头在他心里潜滋暗长 , 越来越强烈了。D . 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实,需要明确奖惩机制,建立追责制度。B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 . 受“厄尔尼

3、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 .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B .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 .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D .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6.

4、(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 .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C .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D .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7. (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得大多数”再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5、。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8.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翻开书页,世界就在这里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不少人可能会有“被困住”的感觉。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刷爆朋友圈,“世界读书日”的来临,给人一个静穆却庄重的回答:翻开书页,世界就在这里。确实,读书会打开你的视野,带给你一个全新的世界。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失去可能性的过程。确实,分岔的林中小路,踏上了一条,另一条就注定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读书,正是在对抗“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的命题。通过阅读,你能跨越空间之界、穿梭时

6、间之维,与最伟大的心灵对话、能与最壮阔的历史同行。博尔赫斯曾描绘过一座无限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包罗万象、无始无终。如果能畅游书海,我们的人生也会变成他笔下那座神秘的花园,“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将来”。当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世界,越走越窄也就成了伪命题。不仅仅是宽阔,更是明净。禅宗历史上,曾与六祖慧能论辩的神秀做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相对“本来无一物”的主张,这样的渐悟,其实是更适合普通人的“法门”。在现实中,要让心灵时时澄澈,最好的方法也莫若读书。书籍的载体是文字,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诉诸于抽象思维、理解能力的活动。读书就仿佛是打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中,才能

7、冶出锋利的好刀。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正是书籍对于心灵的滋养。在当前时代,读书更有精神修炼的意味。曾几何时,注意力已经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多少人不到十分钟就会五六次掏出手机,查看那些可能并非那么重要的信息。从拖延症到焦虑症,许多“现代病”都是源于这样的精神分散乃至涣散。“开卷有益”因而有了现代意义:与其抱怨手机依赖,不如把它丢在一旁,沉浸于一灯一卷的世界,忘却凡尘俗务,让因为枝蔓过多而芜杂的心灵重新健壮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专注力会影响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多线程”会让你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影响到幸福感。精神的修行,带来的也是“尘世中的幸福”。说实话,在具体的阅读中,我

8、们可能很难感受到这样的提升。但一幅漫画,可以给我们回答:脚下空空者,看到的是花团锦簇的宣传画;以书垫脚者,看到的是阴霾密布的天空;而那些站在更多书籍之上者,看到的则是云层之上壮丽的日出。读书本身就是一个“日记不足,月计有余”的积累过程,“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能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感受人生、能以一种不同的视野想象世界时,请不要忘记了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那些书籍。而在更大的层面上看,对于无数个人组成的共同体而言,阅读也决定着这条大河能否有更宽阔更深厚的河床。历史学家陈寅恪分析唐代崛兴的原因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

9、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与其说是血统论,不如说是文化论:唯有打开视野、开放心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不断壮大。作为历史的沉淀、智慧的结晶,书籍传递的是文化的基因。形塑社会风尚、充实时代心灵,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读书无疑有着超过一时一地的魅力,也有着超越一人一物的价值。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翻开书页,以永恒的阳光照亮我们的时代、照亮我们的人生。(有改动)(1)下列最适合作为文章第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B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C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D .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试分析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9.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仑山的树王宗仁昆仑白雪有着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纯净和尊严,戈壁沙漠的幻影折射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昆仑山下格尔木转盘路口、山中纳赤台兵站那一片片枝叶茂密的白杨林,记载着高原城镇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我每次重返昆仑山都要看看那些支撑着满天风云的老树,以及后来长起的新苗,每次来我都会放轻脚步。昆仑树绝不自傲,总是保持着永恒的崇高。它们的枝叶上挂着一位开国将军沉重的美好梦境,是他最早泼洒心

11、血在莽原上培植了第一缕春色。这位将军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天安门广场响起开国大典礼炮后的第四年,他带领着由军人、驼工、民工组成的筑路队伍,开拔格尔木,开始修筑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当时格尔木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军用帐篷,是筑路人的营地。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慕将军的远见不仅在于他和他的队伍要打通穷山恶水把路修到拉萨,还在于他为高原描绘出了公路修成以后明天的新景。奔赴格尔木之前,他特地在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城买了100棵杨树柳树苗。修路队伍在荒原一落脚,他就和大家把这些树栽在了帐篷一侧的戈壁滩上。两大片,杨柳分栽。将军拄着镢把,跨步走上一个堮坎,深情地对大家说:“公

12、路修成后,我们要把昆仑山建成大花园,咱们共产党员要带头在这里扎根、安家,种树养花,还要生娃娃!”小苗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卷着细雨吹过,枝头的鹅黄嫩芽就探头露脸地拱出了荒原。亘古戈壁变得翠生生的撩拨人心,好像画家抹出一幅动感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疯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撮肥,它会添一片叶。蛮荒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受活得巴不得一夜长成材!时间在一明一暗的开合中扫净了高原人脸上的笑容。夏天还没过完,绝大多数树苗就在一场突降的六月雪中枯萎而死。勉强活下来了10多棵树,也遍体鳞伤的缺胳膊少腿。但它们顽强地站立着,凛然傲气!很有意思,活下来的树杨柳各5棵。老天爷竟然这样不偏不

13、倚地平分秋色!将军在收拾残枝败叶打扫战场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所有死去的树一片叶子也不许糟蹋,给每一棵挖一个坑,把它们埋起来。它们总算给咱们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呀!大家照此办理,荒原上凸起了一片小土丘,那是树坟。将军带头给这些土丘浇水,三天两头地浇。戈壁滩太干燥,怕它们渴着呀!奇迹出现,来年有些土丘上竟然冒出了嫩芽,死去的树复活了!大都是杨树。今天成荫林那一片杨树里就有一些是经过生死之洗炼挺过来的。昆仑的第二代树,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于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是红柳。这是生长在戈壁滩上的一种灌木,枝条硬中有柔,每年春秋两季绽放出淡红色的米粒碎花。人称它“三春柳”,意思是说一年中除冬季外对

14、它都是春天。栽植红柳的人是总后勤部模范共产党员、纳赤台兵站教导员赵国瑞。为了给寸草不生的纳赤台添一丝绿色,他带着兵们从老远的诺木洪红柳滩地挖来一丛丛带着原地土质的红柳,小心地移栽在兵站门前的青藏公路两边。夏浇纯净的雪水,冬灌暖暖的不冻泉水,像伺弄娃儿一样让红柳度过了客居兵站的第一年,又度过了第二年。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昆仑山。至今那些红柳繁衍的后代,依然蓬勃在纳赤台的山上、河边和路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红柳的年轮里记载着一位军嫂的心血和功劳,她就是赵国瑞的妻子、共产党员蓝伟华。开初她每次从家乡来昆仑山探亲时,总会给红柳带些肥料什么的,喂养它们。后来她等不到丈夫回转内地,就索性

15、卖掉房子、家具来昆仑山下安家,更方便地照管这些高原花木树丛。其中有一丛红柳被兵们称为“夫妻柳”,让人们永远记着赵国瑞和蓝伟华的故事。第三代树是纳赤台兵站门前的两排“党员树”,100棵白杨。上世纪末的一年“七一”前夕,站长姚万清少校带着20名党员栽下了这些献礼树。每人5棵,100棵树代表着20名党员扎根高原奉献祖国的宏愿。这时兵们已经积累了在冻土地上育树的一些经验,这年还没等卷着雪粒的北风降临,他们就给白杨树“穿靴戴帽披袍”全副武装起来。所谓穿靴戴帽披袍就是用棉纱或草秸把树根、树冠和树干保护起来。还好,第一年大部分杨树成活了,他们又补栽。第三年再补栽,一直保持着100棵杨树。今年夏天,我到昆仑山深入生活,特地看望了这些将军树、夫妻树、党员树,并一一和它们合影留念。(1)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冻土地上第一次蒸腾着震撼雪山的热力。红柳终于由客人变主人,和兵们厮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