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03803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大学-组织行为学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一、单选题10个10分,二、多选题5个10分,三、填空题5个10分,四、判断题10个10分,五、名词解释5个15分,六、简答题5个25分,七、论述题2个20分。(共42个题)第一章 导论1.组织 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2.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技能:专业技能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有关技能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因素的能力4.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 人际关系角色:管理者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如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员。信

2、息传递角色: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如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混乱驾驶者5.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6.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7.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 :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涉及道德内容8.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

3、灵活化、多元化、全球化9.以研究可控性为标准的分类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案例分析: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分析讨论,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现场研究:在现实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究。三种形式:现场实验、现场调查、现场观察实验室实验:按照实验设计在实验室里实施研究的方法,可排除其它干扰10.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实验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需要层次主要论点 低层次需求满足后会产生高一级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2.我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 共产主义劳动需要 3.优势动机 人同时存在各种动机时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起支配作用4.动机 引起个

4、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5.价值观属性 内容和强度。内容:说明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表明内容的重要属性。6.感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7.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8.感觉与知觉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反映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9.归因理论 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10.气质 是一

5、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11.性格的类型 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向性说:内向型、外向型。 独立-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12.能力类型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类型:一般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特殊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1.组织承诺 组织成员对该组织的承诺2.国外组织承诺构成 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3.我国组织承诺构成 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4.与组织承诺相关的因素 激励、工作满意感、工作绩效、个人变量、工作压力、

6、工作特征变量、团队和领导关系、组织特征变量 5.组织承诺形成机制 1.员工-组织匹配 2.期望满足 3.因果归因4.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 5.回顾性文饰作用6.组织承诺对离职的影响 组织承诺的不同因素与离职相关程度不同:情感承诺最强、规范承诺次之,连续承诺最弱 工作不满意、工作满意但有更好机会都会离职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1.群体的类型 1.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2.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3.间断-平衡模型两个不同阶段:1.群体先界定任务、确定目标;2.群体成员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运行方式作出改变,

7、采纳新的见解,进入到新的平衡阶段,最后迅速完成任务。4.角色的种类 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5.凝聚力 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6.凝聚力的作用 满意感、沟通、生产率、群体意识。7.群体决策中的风险心理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冒险转移” 1.责任分摊的假设:决策后果责任由群体人员分摊,降低责任者风险.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领导冒险水平较高,有影响力.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在群体中决策比个人更易冒险.4.效用改变的假设: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趋同现象.5.“文化放大”假设:国家或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被放大.8.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头脑振荡法: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德尔菲法:

8、集中专家意见,预测未来事件;提喻法:运用类比方式讨论;方案前提分析法:讨论方案所依据的前提;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无准备短时间内到会者提出多 项方案,从中选出获票最多的方案,成为群体措施.9.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10.冲突的来源 1.沟通因素:沟通不良。2.结构因素:规模、参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奖酬制度、资源相依性、权力。 3.个体行为因素:个体之间的差异。11.团队 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组成的群体,成员彼此承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12.创建团队的过程 1.准备工作2.创造工作条件3.团队形成阶段4.提供持续的支持第五章

9、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1.正式组织特点 有目标具体、权力具有强制性、层级式的等级、沟通由组织规章提供等2.非正式组织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3. 非正式组织特征 有牢固的感情、权力不强制、有核心人物、有不稳定性、有行为准则、有行为一致性及群体意识。 4.非正式权力特点 非理性、不稳定。5. 组织目标构成要素 主体、客体、任务、指标6.正式沟通 指命令和指示经指挥链条传达,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7.非正式沟通 脱离组织结构的层级次序,以口头沟通为主,如小道消息、越级报告等8.小道消息的传播机制小道消息特点:组织不愿意传播、快速扩散、很强的渗透能力。小道消息传播类型:单线型、闲聊型、随

10、机型、组串型。控制谣传要点:排除起因、快速辟谣、提供事实驳斥谣言、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注意倾听谣言背后的有用信息。9.越级报告产生的原因 上行沟通机制不良、组织内的政治行为、某些信息收集活动第六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1.群体的三要素 活动、相互影响、情绪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没准确答案)四种状态: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工作本身、赏识、进步、成长的可能、责任、成就;保健因素:薪金、监督管理、地位、安全、工作环境、 政策与行政管理、人际关系。3. 奥尔德弗ERG理论 (没有准确的答案)ERG:生存(Existence)、联系(Relatedness)、发

11、展(Growth) 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ERG 4.麦克利兰的三种基本激励需要和激励需要理论的启示 一、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1.对权力的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愿望强。2.对归属的需要:希望与他人充分沟通与理解。3.对成就的需要:宁愿为个人成就而不是奖赏而奋斗二、激励需要理论的启示1.高成就需要者喜欢独立负责、有中度风险的工作环境,可以被高度激励;2.身居主管者成就需求比较强烈,但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是优秀管理者;3.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5.佛隆的期望理论公式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 调动积极性的三个条件: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12、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个人 1 取得 2 组织 3 个人需要 努力- 绩效 -奖励 - 满足程度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启示 基本观点: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也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以此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结果将直接影响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的启示1.影响奖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相对值;2.激励时应力求公正;3.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疏导。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强化理论的启示强化理论的内容:强化理论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正强化:奖励组织上需要的行为,加强它;负强

13、化:惩罚与组织目标不相容的行为;连续强化:对每个组织需要的行为都给予强化;间隙强化:过一段时间才强化一次。启示:1.对象不同,强化措施不同;2.小步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3.及时反馈;4.虽然奖励和惩罚都有激励作用,但应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9.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的启示1.能对有把握的任务作出努力,并对获得奖励的概率更加清楚;2.工作的绩效取决于能力、努力程度及对任务的理解深度;3.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奖励后有绩效;4.激励措施是否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5.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第7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一、组织文化的定义组织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

14、本组织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二、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1.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包括:企业面貌、产品外观、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标志。2.制度行为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 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行为规范。3.精神层(观念层):是组织文化的深层,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包括:组织的最高目标、经营

15、哲学、核心价值观、精神、风气、道德等。三、组织文化的特性1.无形性2.软约束性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4.个性四 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1、民族文化因素: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员工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不能忽视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2、制度文化因素: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3、外来文化因素: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行业、企业引进的文化。4、组织传统因素:去粗取精、扬善抑恶。5、个人文化因素:领导与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包括领导和模范的示范。6、区域文化因素: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的影响。五、组织文化的实施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2.领导身体力行原则3.注重实效原则4.多样化和系统化原则5.战略化原则6.动态完善原则六 企业识别系统CIS策划的三个层次: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第8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一 领导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