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读书笔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035544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路中国》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路中国读书笔记寻路中国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寻路中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寻路中国读书笔记1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字何伟,寻路中国的作者,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每次我看一本书,总要关注一下作者的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他写出的东西与中国作家的角度肯定不一样,这种视角对中国人来说是很簇新的,正因为他不是中国人,与我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他能更客观的写下他的所见所闻,当然这与他记者的身份也分不开关系。当中西方不同文化相撞,带给中国读者更簇新的阅读感受,对中国的21世纪初的状况有了

2、更客观的相识和看法。诞生于20世纪末的我们这一代,对21世纪初只有微薄、模糊的记忆,多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21世纪初中国北方和西北的状况和一部分不同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民风民俗。寻路中国,要出去“寻”,首先要有车,于是作者去了租车行,租了一辆车子然后踏上了旅途。在途中他看到了种种现状可能在之前中国学者并没有看到的地方,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了中国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同时我们可能并没意识到中国是有优点可以发扬光大的,何伟曾在书中写到“在中国,我已经习惯了别人对我更多一些耐性;一般而言,他们只要望见说汉语的外国人,就会倾向于表现出一种夸张的敬重。不过,对于敬重的真正含义,我倒是从没抱过幻想。在那

3、层敬重的深处,是一种局促担心”对于这种现象,何伟一语道破的指出“从内心深处来说,许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人在外来者面前的表现还是感到有一丝耻辱的”。在何伟看到的这个年头,中国处在经济腾飞的阶段,中国引进外国的阅历,对于外国文化的冲击,国人的内心是困难的,因此对待外来的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国人既自卑又自傲,这是一种并不正确的看法,但它却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看到持续到现在的文化。前者如风水先生,在现代并不是很普遍,而后者,如丧葬文化,如烟酒文化,始终持续到现在,在十几年前,人们已经很清晰的知道吸烟的后果却很少有人戒掉它或许是因为尼古丁带来的诱惑

4、或是把香烟当做身份地位的带表进行攀比而获得的欢乐,而国家也把香烟业当作税收的重要来源,因此直到现在香烟业还是很发达。而中国的酒文化更是由来已久,无论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还是体现主子家的热忱好客,劝酒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更是随处可见,文中的何伟在途中就遇到了许多官员的劝酒,尽管他说明自己还要开车,可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好像并不能成为推脱的理由。直到现在,这种劝酒也不少见,而酒后驾车也酿成了不少悲剧,尤其在过年期间,我曾在过年时看到出了车祸的人的家人哭的肝肠寸断,但悲剧已经发生了,我们除了惋惜只能吸取教训。这种酒文化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人对法律的漠视,酒后不能驾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的驾车教化并不完善。

5、在21世纪初,这种教化甚至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如文中有一道考题有人问路时驾驶员应当怎么做,选项有:告知他、不告知他、指一条错误的路,这更像是素养测试题,但这种题却没什么教化意义,中国人在开车时依旧依照他们的心愿,因此也让道路上也乱糟糟的,这可能与道路设施不完善有关系,但肯定程度上与怎样驾车的教化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作者何伟通过在取得驾驶证的期间的所见所闻,发觉尽管他提出建议,教练却毫忽视,尽管何伟说的是对的。而且在学员学车的过程中,中国教许多有技巧、困难的驾驶方法,因为这被认为是好用的。这也体现出中西方教化的不同,中国习惯于顺服各种“教练”,很少会自己思索,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是最大的,学生往往会听从

6、老师的话,因此中国的教室越来越缄默,当老师说找人发表看法的时候,只有一片缄默,中国教化缺少了某种活力。但中国的教化制度也有可取之处,比如人们表现出的关切出自真心实意,老师普遍具有奉献精神,无论是什么背景。何伟在文中提到他在一个乡村感受的信任、热忱,让他很感动,同时也有一种忧虑,这种忧虑在现在好像已经成为现实并越演越烈,在世界上,生疏人受到毫不迟疑的欢迎,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这样的地方并不多并在渐渐削减。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涌向城市,乡下人特有的信任也在渐渐削减。尽管中国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有几千年的才智,只要能合理应用,在国人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好。寻路中国读书

7、笔记2我原本以为纪实类的书籍会没什么意思,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纪实书籍,可是寻路中国却完全变更了我的看法。彼得.海斯勒从一个特别客观的角度去描述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海勒斯这个旁观者眼光特别犀利,看完他的记录后很有感受。开篇城墙中对于中国以前的纸质地图的描述就引起我的共鸣,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我从来是看不懂纸质地图的,毛细血管似的小路名字都没有,假如进入偏僻地区,要想知道自己到了哪,除非问路人。问对了人还成,要是问错了人就要南辕北辙了。还好今日科技变更生活,现在我们去哪带上百度地图就好了,不用分清东南西北,知道左右就行。海斯勒出行的车是在国企租车

8、店租的,主管人还不错,只是管理上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哪怕是后来这样的租车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家国企租车店却依旧如故,丝毫感觉不到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经营模式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就像以前农村卖小商品的合作社一样。“榆林城北,长城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掩埋掉。一个巨大的明代城堡-镇北台-孤零零地守在地平线上,城墙向西南蜿蜒进入了沙漠地带。”“中国人对长城所做的唯一探讨,是在学术圈外进行的。由业余历史学家组成的小群体试图把田野考察和文本探讨结合起来.”读书笔记.读到这里有种酸楚感,长城,在没有起重机和运输机等建筑工具的古代,凝合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汗水。在斗争年头抵挡外敌,有着“一夫当关,万夫

9、莫开”的气概,而今有的地段光秃秃的城墙、杂草丛生的沟谷,感觉像个迟暮落寞的将军,没有多少人对它的历史和将来感爱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受长期贫困之苦的中国人急需发展经济,一般民众更是如此。而对于我们人类长远发展来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这也是我们今日读书的目的,不为名利,只为精神富有。这本寻路中国我还没有全部看完,上面是看完第一部城墙后的一点体会。寻路中国读书笔记3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这位记者并不看中国跃居世界其次的GDP总量,而是静静地俯下身,远离大城市,从“城墙”、“村庄”、“工厂”三个视角进行游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不为国人所知的画卷。“城墙”,目睹中

10、国历代君王从兴盛到衰亡的历程。何伟恰恰不走寻常路,他沿着长城向西,找寻那些非知名的城墙,听着当地人充溢骄傲地说着曾经的故事。当地人与何伟交谈时笑道,这些故事,十几年来第一次来询问的竟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怎么回答的他,也只是笑了笑。“村庄”,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改革变迁的见证。当何伟走进一个又一个村庄,目睹这些地方和他所看到的中国古装剧中呈现的集市、马车、熙熙攘攘的茶馆有着天壤之别,那里全部的,只是一些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还有极少数的妇女。当问及男人去哪里了的时候,村里人特别骄傲而又坚决地说道:都去城里打工了,娃啊,等你长大,就能和爸爸一起去打工了。更有年长一些的村民指着远方:旁边的很多村落已经没有了

11、,可能将来,现在的村子也会成为历史吧。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老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工厂”,告知我们近几年经济大增长的缘由。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建设,各个地方政府都起先了工业化规划,而小城市则针对某些劳动力集中型产业开设了企业、招商引资。何伟见到了这些企业里的工人,和他们谈生活的改善,也看到了这些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的挣扎。而这些现状,至今仍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里发生着。假如说“城墙”代表了历史,“村庄”代表了过去,而“工厂”则代表了现在。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来,这些都是不行思议的。回顾80年之前的美国,几乎有着极为相像的状况。比如行为准则中所讲的“人情”与“规则”的辩论;比如离开家里人独自

12、到城里打工奋斗的辛苦;比如小作坊里辛苦劳作的工人因缺乏维权意识而被剥削、不懂维权。而何伟告知我们的恰恰就是如此!中国正在经验的30年高速发展,是美欧发达国家几乎120xx年的历程,我们的装备和高楼等硬件上去了,但其中难免会遇到思想、文化等软件跟不上的问题,会遇到由于浮躁而带来的功利主义和缺乏耐性去钻研、实现自我志向的信念。但正如书名“寻路中国”所讲的那样,靠着我们民族精神中的刻苦努力,找到那条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在今后的岁月中,信任祖国的将来、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妙。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