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03425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及成因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古典爱情悲剧的巅 峰,它们都极其完美地再现了男女纯洁忠贞的爱情。由于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 宗教观念、观赏者的审美心理、审美理想、悲剧理论等的不同,中西方古典悲剧 作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探讨,探寻西方审美对中国审美的 影响,以及对中西审美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思考。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ABSTRACT: Both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the Romeo and Juliet are the masterpieces of Chi

2、nese and Western classic romantic tragedies, reproducing the pure and loyal love perfectl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ligious concepts, aesthetic ideals,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ies about traged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great distinctions can be foun

3、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tragic works.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at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by analyzing these dissimilarities.KEY WORDS: the Butterfly Lovers ;the Romeo and Juliet ;tragedy绪论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文简称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古典 爱情悲剧的巅峰

4、,极其完美地再现了东西方男女纯洁忠贞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 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部西方爱情悲剧,在情节,结局,人物安排上 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第 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时,周总理提议介绍辞中加上这么几个字:“中国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可见两者的渊源。但这两个悲剧在本质上又是截然不同的,其美 学观念、审美心理等不可避免的打上民族的烙印。一、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的相似之处(一)相似的思想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当时新型的资产阶级力量已 经比较强大,他们生气勃勃,不满现状,勇于改革,对前途充满信心,追求个性解放和爱 情自由。一般认

5、为,梁祝故事起始于东晋,其后1600多年间,这个故事情节不断繁富、 思想内容也不断复杂化,表现形式亦不断丰富多采,至越剧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集民间故事之大成,作了加工、提高,升华为艺术精品。纵观这些作品,其基本的情节、 人物和追求爱情自由的主题是一致的。梁祝故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魏晋时期是一 个独特的历史时期。汉末以来,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多种文化思想兴起,儒家的 传统思想受到了严重冲击,社会呈现出开放化和多元化的趋向,女性生活出现了罕 见的潇洒、自由、放达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有祝英台的女扮男装, 梁祝的自由恋爱。所以两个悲剧的思想背景有相似之处。主人公都是生气勃勃,勇 于

6、改革创新,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二)相似的情节尽管世界上各个民族千差万别,但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遭遇的问题,面对 的困难,却常常是相似的。追求真挚的爱情这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而纯洁真挚的爱情 来之不易有时又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这也是各民族都曾出现过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两者都以美好的自由恋爱开始,又都经受了家庭的种种阻拦, 最后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双双殉情。(三)相似的情感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表达忠贞纯粹的爱情。无论 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们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经过艺 术加工,反映了特定

7、时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的差异()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人物的言行举止较为含蓄,需要读者主观意识的渗入方能 领悟。作品中多处运用比喻、暗示等手法表现事实和心态。以“十八相送”为例, 祝英台寓情于景,以牡丹花、母鹅、比目鱼,美鸳鸯、牛郎织女等事物委婉地暗示自 己的女儿身及对山伯的爱慕,愿意终身相许。当他们行至送子观音堂的时候,梁山伯 说到“金童玉女列两旁”,英台马上应道“他二人分明夫妻样,谁来撮合一炉香?” 表现出她对梁山伯不能会意,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焦急与无奈。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不同,人物情感的表达都是大胆而直接的。他们频频约会, 互诉衷

8、肠,朱丽叶对罗密欧说:“亲爱的罗密欧要是你的爱情的确是光明正大, 你的目的是在于结婚,那么明天带信给我,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的主人,跟随你到天涯海 角。”而罗密欧也对朱丽叶说你就是我的爱,为了朱丽叶愿意放弃自己的姓氏。这 里罗密欧与朱丽叶用最直白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彼此对爱情的坚贞。超越社会伦理 教化的价值体系,奋不顾身地追求所爱。(二)在悲剧结局的处理上的差异两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最终都是以死殉情。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采取了 幻想手法,负载了人们在现实的苦难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从而稀释了悲剧感, 使观众在哀痛之余又颇感安慰。而罗密

9、欧与朱丽叶爱情结局却是彻底的、绝 对的,它将冰冷的墓穴中两具血淋淋的尸体展现在舞台上,留给观众的是沉重的恐 惧与悲痛: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 ,不会再复活了,今生不能相守,来生没有来生。 如果说梁祝的结尾是用虚幻的方式回避了血腥与恐惧,富有浪漫色彩,那么罗密欧 与朱丽叶则是以真实地直面死亡甚至尸体来震撼人心。(三)在情节设置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祝的故事织入了许多幻想情节,这些情节超越了现实世界 的发展逻辑。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双飞”等情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节就是后人在原来梁祝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而凝成的,为整个梁 祝故事增添了一笔浓郁的幻想色

10、彩。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注重根据事件本身 的发展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全剧五幕二十四场,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整个事件的发 展环环相扣,其中虽然也有巧合,但整体上来说,情节的发展是合乎逻辑,顺情顺理 的。此外,剧中朱丽叶死而复生这一情节的设置,也不同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 “死而复生”。前者是朱丽叶喝下了教父给的药假死,等到药效散尽后才复活的,相 对来说是一种科学的手段,令人信服,不似梁祝采用化蝶式的幻想的手法。可以说, 在情节设置上两部作品一虚一实,一幻一真,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三、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正体现出中西 审美追求主观善美和追求客观真美的不同。中

11、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往往要求“缘事 而发”,但在反映现实时,以情为重,强调对物质世界的超越。这种超越,突出反映为 主观上对和谐美的追求。它往往致力于化解冲突,追求精神的和谐,即情与美结合的 善美。中国自秦以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庸观念根深蒂固,这也使“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审美情趣长久不衰,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含蓄、和谐的风格,而这种和谐 最为突出的表现则是对“圆”的境界与结局的追求。中国历代文艺作品中,无论人 物的命运多么坎坷,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作家也总是通过主观作用把希 望寄托在幻想中,力图使作品当中的故事得到圆满的、理想的结局。无论是梁山 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还是娇红记中的“鸳鸯

12、冢”,还是杨叛儿中的连理 枝,还是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都以夸张、比喻、幻想等方式来体现理想的完美。 中国式的悲剧在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苦难时,从来不把苦难作为悲剧的最终目 的。正是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 间的和谐;一种善美:超越了苦难的现实,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并满足了人们的审 美需求。而西方传统文明的基调是理性知识主义,理性知识一直是人们的一个最高理想。 正如策勒尔所说:“希腊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就大胆地并几乎是猛烈地踩出了由神 话通向理性的道路疽充分地信任理性、用理性追求知识、智慧、艺。因而西方以 希腊为代表是科学型文化,重视客观和人本主义的结

13、合,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追 求真美。这种真美不仅反映为人物形象的真实,同时也要求情节安排的合情合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人的天性在于摹仿,认为文学、戏剧、音乐的本质在于摹仿。他重视反映客观的事实,并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他肯定了摹仿的艺术不 仅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而且还能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反对戏剧情节中不近情理 的事。同时认为只有真实的、合乎逻辑的才是真正美的作品。莎士比亚在罗密 欧与朱丽叶中正是以合理紧凑的情节,实践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要求的艺 术创作的整一性:“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模仿,它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 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

14、脱节。”这 种整一性,使得作品本身呈现出一种客观真实性,反映出西方追求客观真美的审美 倾向。(一)在戏剧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塑造上,西方古典戏剧突出主人公精神,昂扬 和壮伟,强调其拼杀到底、鱼死网破而在所不惜的精神。如西方古典悲剧俄狄 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因其生父忒拜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于是被抛 弃于荒山野外,然而俄狄浦斯不但没有死掉,反而成为科任托斯国王的养子。当他误 杀自己的父亲,又得到神示,必须揪出杀害前王的凶手,否则全城将死于瘟疫。他不 顾一切的追缉凶手,一步步地暴露了自己杀父娶母的行为,一步步陷入不可抗拒的 命运罗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主人公往往是崇高的、善

15、良的、忠义的、孝顺的、忠贞的 和忍耐的等等。如窦娥冤中的窦娥,20岁时已当了三年的寡妇,尽管这样,她仍 与世无争,更没什么多么高的要求,只想平静地生活下去,万念俱灰的窦娥唯一的目 的就是服侍好婆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二)中国悲剧强调悲剧冲突的曲折、生动,讲究情节起承转合的巧妙安排,所 以可以称之为“情节悲剧”,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因没有贿赂毛延寿,而被其在画 像眼下点一破绽,使她十年长闭深宫,见不到君主。中间经历众多情节起伏,最终昭 君投江自尽。西方悲剧冲突往往强调的是人物性格之间的强烈对抗,如奥瑟罗中的主人 公因为自己的轻信和草率,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美丽、善良的妻子等等。(三)在戏剧冲突

16、方面,中国古典悲剧不管冲突的过程是多么的悲惨,到最后往 往以“大团圆”为结局。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历尽 了世间的千辛万苦,遭遇催人泪下,全最后的结局,终得到了孝妇的好名声,并与牛小 姐二人和平相处,共侍一夫,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西方在这方面也有着与中国悲剧迥然不同的特色,冲突过程撼人心魄,主人公历 经磨难而痴心不改,宁愿选择“玉碎”也不会选择“瓦全”,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 -5 -也毫不犹豫地奋勇直前,最后往往是以惨烈的牺牲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代表着西 方古典悲剧的最高成就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在父亲被害、母亲嫁 给自己的叔叔后,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 来,任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