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实验指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0332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实验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土壤实验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土壤实验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土壤实验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土壤实验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实验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实验指导(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 壤 肥 料 学实 验 指 导 书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 实验二 风干土吸湿水含量的测定4 实验三 土壤机械分析6 实验四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4 实验五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17 实验六 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的测定20 实验七 土壤剖面观察24 实验八 野外实习提纲29 实验九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挥发模拟实验31 实验十 无机肥料的识别与鉴定33 实验十一 水溶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模拟实验34 实验十二 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35 实验十三 作物营养诊断速测38 实验十四 绿肥作物的栽培及生育习性田间观察42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意义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2、,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不正确,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它由于土壤的差异性和分析项目的多样性,因此取样的方法不同,代表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取样方法。二、采集方法与步骤1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

3、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采取次序,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不是按发生层深度,而是按实际采样深度,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2研究土壤肥土:采取混合样品:在一定区域内(即土壤性质相同的田块),分布采样点,采好各点各层的样品,按层混合,然后按四分法取出平均样品。如果是研究土壤盐溃化和类似的季节动态明显的问题

4、,采样时还特别注意季节性,只有在干旱的季节才能采到代表渍化最大限度的土壤样品。3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作物营养诊断。每采一个植株样品,同时采取该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更好地反应土壤与作物的关系,应在采样后立即分析,不能久存,大面积采样,应当由多点取样品(约l公斤)混合,用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100g左右,小区取样,最后取50克左右。4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取样:大面积毒质危害应多点采样混合,应取根附近的土壤;局部毒质危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进行土壤与植株样品同时采取。5研究土壤某些物理性质:如孔隙度、容重等还需用专制的容器,采取原状土样,不破坏土壤结构,保持原有田间自然状态。三、样

5、品的风干与制备1风干样品:野外采回的土壤及时撒在干净木盘上或纸上,铺成薄层,压好标签。放在干燥无酸气、氨气等气体并能通风的室内,土壤表面用纸盖好,以免尘埃落入,风干期用手捏碎大块土团,使其直径在一厘米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细,注意除去草根落叶,一星期后,即可取下制备。在必要的时候,亦可用微温促使迅速干燥。2样品的制备:已经风干的样品,用木棒捣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凡经滚磨都不能通过者,均计为石砾,按其重量,计算石砾含量。 含砾量=(石砾重量全部风干重)100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可作为机械分析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100克,贮于广口瓶中备用。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lmm

6、筛孔,同上法,取平均样品500克,准备做代换性,可溶盐及普通的化学分析用。其余的样品,再在乳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筛孔,如遇坚硬的矿粒,可用玛瑙乳钵研细,使用玛瑙乳钵时,不应敲击,以免使硬性的玛瑙受损失或破坏。(1)已经研细并通过025mm筛孔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克平均样品,进行精选,剔除任何草根与植物残体。这一操作,应在放大镜下用镊子除去。经过精选草根和未经精制的样品,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备用,前者供腐殖质及金氮量的分析之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之用。(2)样品制备流程(见图1)风 通干 过敲碎土 筛壤 孔不能通过者称重计算含砾量能通过者再研细100克作机械分析用500克化学分析

7、及代换分析再研 通过0.25筛孔细供土壤矿质全量分析100克100克供腐殖质及全氮分析图1 样品制备流程示意图(四)仪器药品土铲 1把 木盘 1个剖面刀 1把 放大镜 1个纸盒 3个 广口瓶 2个土筛 1mm1个 土钻 1根土筛 0.25mm1个 布口袋 1个标签乳钵 1个实验二风干土吸湿水含量的测定一、测定意义目的不同风干土样仍保持有一定的水分,其数量随大气的相对湿度和土壤组成而定。土壤的各项分析测定结果,都要以无水的干土为计算基础,即以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而不以风干土为计算基础,因为风干土的含水量因土壤组成不同而差异很大,难以相互比较。因此,分析测定的土样,必须测定其吸湿水含量。

8、二、原理吸着水是以土粒表面能强固吸着的水分子,在吸着水分的同时放出相应的热量。因此,对已吸湿的土壤加热就能把被吸着的水变成气态水蒸气释放出来,所以失去的重量即为吸着水重。据研究105-110所赶走的土壤水分最接近土壤吸着水,而土壤有机质又不致分解。某些有机质在此温度烘烤时能逐渐分解而失重,另一些矿物质则能逐渐氧化而增重。因此,在此温度下严格说来只能是近似的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多的土样不宜采用本法,因为在105下烘干样品时,将引起有机质的损失。因此,对于有机质含量甚高的土样,只有采用真空干燥法,使在较低温度下失水,才不导致引起有机质的损失。三、操作步骤1称过0.25 mm筛孔的土壤2.000-3

9、.000克于已知重量的扁形称量瓶中。2放入恒温烘箱中,打开称皿盖,关上烘箱使加热至105-110,烘6小时。3烘毕,由烘箱从下向上取出称皿,放入干燥中盖好皿盖和干燥器盖,在室温下冷却20分钟。4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称时称皿盖应盖上,称量应尽量快速。5称后的样品再如前法烘一小时,冷却称重,如此继续重复,直至最后二次重复之差025mm),一般采用筛分法测定。对粒径较小的土粒(025mm),则采用静水沉降法来进行分级测定。此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依据设计的。据司笃克斯(STOKES)在1851年的研究结果指出,球体微粒在静水中沉降,其沉降速度与球体微粒的半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其关系式

10、如下:式中:v半径为r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重力加速度(981厘米秒。) r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1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 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又指出,当作用于球体的一些力达到平衡时,即加速度为零时,球体匀速沉降。这时, S=V.t 式中:s沉降的距离(厘米) V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t沉降的时间(秒) 根据上式可得到下面公式:由上式可以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用特制的土壤比重计(甲种鲍氏比重计),测定一定深度液层内某种粒径土粒悬液的密度,则可计算出土壤悬液中所含土粒(即小于某一粒土粒)

11、的数量。再通过换算,则所求出该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率,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进行土壤质地命名。四、步骤(一)方法土壤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吸管法、常规比重计法和简易比重计法,本实验用简易比重计法。(二)操作步骤1分散土粒:即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破坏土壤复粒,使其分散成单粒,分散愈彻底,测定结果愈准确,这里介绍两种方法。(1)称取通过lmm筛孔的风干土50克(精确到001克),倾入500mm三角瓶中,加入分散剂(石灰性土加0.5mol、六偏磷酸钠60ml,酸性土加0.5mol氢氧化钠40ml,中性土加0.5mol草酸钠20m1),并加软水250ml,轻轻摇匀,插上小漏斗,置于电热板(或电炉)上,煮沸1小时。(注意,在煮沸过程中,应轻轻摇动3-4次,避免底部土壤结块烧焦)。然后稍冷,将悬液经过0.25mm的漏斗筛,用软水冲洗入1000ml的量筒中,一边冲洗,一边用皮头玻棒磨擦,直至筛下流水清亮为止,注意,洗水量不能超过量筒刻度。(2)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50克(精确到0.01克),倾入有炳磁勺中,先以少量分散剂润湿土壤(分散剂的选择和用量同上法),并调到稍糊状,用像皮塞研磨10-15分钟后,加入软水50ml,再研磨1分钟,稍静置,将上部悬液经0.25mm的漏斗筛倾入1000ml的量筒中。残留的土样,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如法倾入漏筛上,全部分散好的悬液都过漏斗筛移入量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