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02921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学案无答案粤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单元学案 粤教版8.1勿为小恶(第一课时)班级_ 姓名_ 一.学习目标1.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2.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犯罪的特征。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1.选择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A将它占为己有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C置之不理2.看书: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他人的

2、遗失物不还违法吗?”思考: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与同学合作,尝试查找有关法律规定加以说明有关法律规定。(二)交流与点拨:1.什么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分类(1)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可分为.和几类。(见P76“小词典”)(2)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又可分为和两种。3.什么是犯罪?4.犯罪的特征是什么?5.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根据下表,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 名 称比较内容一般违法犯罪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 同 点(三)总结归纳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违法行为的定义:2.违法行为的分类:3.一般违法与犯罪

3、的区别:4.犯罪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5.什么是犯罪?三.课堂练习1.区分下列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违法行为一般违法犯罪理由拦路抢劫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骑自行车闯红灯小学毕业后不再读书持刀杀人殴打他人致轻伤2.案例分析:2020 年9月30日,南京汤山发生特大投毒案,一审判决被告人陈正平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陈正平于9月13日晚11时许将“毒鼠强”投放到“正武”面食店食品原料内,造成200多人中毒42人死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刑法作出了以上判决。结合案例,分析:(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3)陈正平的犯罪行

4、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四.教学反思8.1 勿为小恶(第二课时)班级_ 姓名_ 修改:张钟月 审核:政治组一.学习目标1.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2.知道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如果不矫正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难点: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1.判断并说明理由: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犯罪,平时犯点小错无所谓。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哪些属于不良行为?3.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二)交流

5、与点拨:1.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2.案例分析:学生王某开始是小偷小摸,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经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于是他怀恨在心,夜间潜入学校纵火焚烧教学楼,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王某的行为变化发展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三)总结归纳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1.从一般违法到犯罪有一个演变的过程2.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容易导致犯罪三.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3是单项选择题,45是多项选择题)1.对于

6、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同学,我们应该( )A.主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团结他们 B.任然与他们一起玩,对其行为漠然视之C.远离他们,以免受其影响 D.孤立他们,以便促使他们改正错误2.学法不仅要懂法,更要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在下列情况中,你会选择( )A.当自己受到别人欺辱时,邀请几个好朋友帮自己打架出气B.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自认倒霉C.看到小偷偷窃悄悄拨打110报警电话D.对自己所犯的小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3.“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话揭示的道理是( )A.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B.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C.违法就是犯

7、罪 D.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4.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说明了( )A.只有小时侯不偷针的人,长大时才不偷金 B.防微杜渐,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C.许多罪犯是从犯小毛病开始,有错不改,最终走向犯罪的 D.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只要注意就可以了5.未成年中学生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做到( )A.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B.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C.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D.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二)简答题“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这是经常在一些中学生口中的语言。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中有少数人对自己身上的不良

8、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意识,某校团委准备开展一系列的“远离不良行为”的活动。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纲尝试完成这次活动设计。1. 请写出这次活动的主题。2. 请写出这次活动的形式(至少两种)。3. 请阐述这次活动的目的。4.请你为这次活动写出一条活动标语。四.教学反思8.2严守法律第一课时班级_ 姓名_ 修改:张钟月 审核:政治组一.学习目标1.知道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了解我国刑罚的种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2.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警示自己不能犯罪,即使不满16周岁,犯了刑法规定的八种罪也要受到法律的严惩。3. 认识同违法犯

9、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难点:刑罚 (种类.特征)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看书第81页到第82页的“探究园”之“谁应当负刑事责任”,思考:上述案例中,谁应当负刑事责任?并说明理由。(二)交流与点拨:1.惩罚犯罪的意义是什么?2.我国刑罚分为两大类,有哪两大类呢?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是什么?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是怎么样规定的?(三)总结归纳一.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1.惩罚犯罪的意义(1)制止他们继续犯罪,危害社会(2)遏制其他不法分子,使他们及时回头,防

10、止犯罪的发生。2.我国刑罚的种类和特点 (1) 我国刑罚分为两大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二.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见书第84页)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3是单项选择题,4是多项选择题)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格言主要说明了( )A. 严重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违法犯罪难逃法律制裁C.违法者必定要受到刑罚处罚 D.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能很快受到法律制裁2.刘某明知自由市场的陌生人手中的变速车是偷来的却还是要购买,对于这种行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刘某只是占点小便宜,不予追究 B.他们之间是买卖关系,是公

11、平交易C.买偷来的变速车不犯法 D.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3.我国刑罚中主刑的特点是( )A.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并用 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并用C.不能独立适用,只能作为附加刑并用 D.某些情况可以独立适用,某些情况只能附加并用4.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杀人罪依法判处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A.属于主刑 B.属于附加刑 C.可以独立使用 D.属于行政处罚(二)简答题1.某校8年级学生小叶,多次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第一次,要她交出50元钱,她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了他们。三天后,不法分子又找到她,她哭着不敢回家,半夜蜷缩在街头,幸

12、好被人发现后送回家。 从此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四.教学反思8.2严守法律第二课时班级_ 姓名_ 修改:张钟月 审核:政治组一.学习目标1.懂得法律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2.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难点:当遇到不法侵害时,应该采用的方法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走进课本:看书P82探究园:讨论会“小丽的故事”,思考:1.小丽再三受到勒索的事件对我们有何警示作用?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2.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如果发生这类事件,该怎样应对?(二)交流与点拨: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应对非法侵害,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总结归纳三.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法律的归纳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1)当自己遇到不法侵害时,应该:_(2)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_(3)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_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是单项选择题,2.3是多项选择题)1.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