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01977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学生数学解题常见错误的分析 甘肃省景泰京华中学教研室 李怀忠 730400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在解题中犯一些“低级错误”,明明是会做的题目却偏偏做错了,老师要求学生改正,但错误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究其错误的原因很多,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关,与学生心理状态有关。找出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错误作一归纳总结。一、知识结构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性质含糊不清。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对新概念的条件和结论不能完整把握或对概念的理解支离破碎,以致在解题过

2、程中对概念和性质含糊不清。 例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n=,求a2+a4+a2n+ 错解: 根据题意a1=,q=,则数列a2,a4,a6,a2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a2+a4+a2n+=错因 对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与各项和的概念的混淆。正解 a2+a4+a2n+=(2)忽略公式和重要结论存在的条件 例2 设数列an,前n项的和Sn=3n+2n+5,求数列的通项 错解 由an=Sn-Sn-1=23n-1-2n-1即为所求,错因 上述错误原因在于忽略公式“an=Sn-Sn-1”对n2成立。二、思维逻辑不合理从本质上说,逻辑也属于知识范畴,但有时导致错误的盲点是在于逻辑,而不在于教学,

3、其有以下几种表现:潜在假设,所谓潜在假设,就是还没有经过讨论的,就总认为正确的必然的那种想法“偷梁换柱”对参数分类不当非等价变换“循环论证”因果关系不明例3、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已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求这个椭圆的方程错解;如图1,认为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PB|,可设椭圆方程为:(ab0),则由e= a2=b2+c2 b+= 解得a=2-3 b=-。错因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PA|或|PC|。上述解法学生均在不适当的潜在假设基础上,必然导致错误。正解 设椭圆上点M(x0,y0)到点P

4、的距离最远,则M(x0,y0)满足(ab0),由a=2b,则|PM|=(-by0b)化简后得:|PM|= (-by0b),然后讨论对称轴y0=-在区间-b,b内、外两种情况得:当y0=-时,|PM|max=,此时b=1,a=2。例4、已知函数f(x2-3)=lg,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错解 设t=x2-3,则x2=t+3,所以f(t)=lg,即f(x)=lg。又因为f(-x)=lglg=-f(x),所以f(x)是奇函数。错因 转换不等价,没有考虑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正解 因为0 ,所以x26,即t=x2-33。所以f(x)=lg(x3)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的函数。三、心理性错误

5、数学习题的解答,除了依靠学生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和本身的心理能力和智力分不开,即使知识技能掌握的不错,也可能因为心理障碍而产生错误,甚至一筹莫展,一些同学对立体几何就存在心理障碍。那么,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力的缺失,这里所说的心理能力包括识别能力,记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想象能力,由于上述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准确的确立问题的类型;不能对以前出现过的问题迅速的识别;同时,对于数据较多的习题,表现为顾此失彼。例5、已知集合A=y|y=1-x2,xR,B=y|y=2x2,xR,求AB。错解 根据题意由 y=1-x2 y=2x2 解得x=- x=y= y=

6、所以AB=(- ,),(,)错因 学生由于对问题识别能力的缺失,未弄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本题中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是y,是二次函数的值组成的集合,是求两个函数的值域组成集合的交集。正解 =y|y=1-x2,x xR =y|y1,B=y|y=2x2,xR=y|y0所以AB=y|0y1。(2)惰性心理造成的错误 数学概念拓展了,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惰性,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如高中数学将数的概念拓展到复数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实数,以致于经常有:z20,|z|2=z2;z12+z22=0z1=0且z2=0;|z1|=|z2|z1=z2;z1-z20z1z2;z13=z23z1=z2等等例6、已知|z|-z

7、=1-i,求z。 错解 由已知|z|-z=1-i,得:|z|=z+1-i,有|z|2=(z+1-i)2,则z2=z2+2(1-i)z+(1-i)2,得z= 错因 上述解法的错误在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实数,误以为|z|2=z2,高中数学这种由惰性心理造成的错误还有:无限运算停留在有限运算,=1,-=0等等;立体几何思维停留在平面几何思维,如在立体几何中学生依然有ac且 bcab等等;解析几何中极坐标(0,1)理解为直角坐标(0,1)等等。(3)局部成就心理造成错误 观察、分析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易产生局部满足感,见木不见林,经常表现为忽视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例7、在ABC中,已知cosA=,sinB=,求cosC的值。错解 由cosA=,sinB=,知sinA=,cosB=,由cosC=-cos(A+B)代入得:cosC=-或。错因 其实上述解法问题在于当cocB=-,又cosA=,此时A+B,与三角形内角和为矛盾,不可能取cosC=本文发表于2008年中学数学研究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