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01580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电子媒介 (主要指电子计算机、 电视、 互联网、手机等等)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整个时代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愿意称当今时代为“电子媒介时代”。关于当今时代特点,还有许多其他称谓,但它们常常与电子媒介密切相关。例如,有人称当今时代为“电信技术王国时代”,所谓“电信技术”,也是以“电子媒介”为核心。 世界上最早的电子媒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诞生的,它给新时代投下了一缕曙光。有了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有了电视,再后又有了电视直播以至于互联网等等,人类才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媒介丰富了电信技术,也从本质上改造了电信技术,成为电信技术的核心

2、和支柱。再如, 有人称当今时代为“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其实主要指电子信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灵魂;有人称当今时代为“智能经济时代”, 所谓“智能”, 也主要指电子媒介所创造的“智能”;还有人称当今时代为“全球化时代”, 其“全球化”, 也离不开电子媒介在其中的巨大影响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说:“全球化应该说是一种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空间( cyberspace ) ,在这个空间中, 货币资本已经接近了它的最终的解区域化,作为信息它将瞬间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横穿有形的地球、有形的物质世界。”除了电子媒介,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我之所以愿意称当今时代为“电子媒介时代”, 还因为从理论层面上看,

3、它更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和要害。从根源上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 术是生产力,电子媒介理所当然也是生产力。这是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命题,有些人是不同意的。例如让 ?波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说:“本雅明第一个(其后是麦克卢汉) 没有把技术当成生产力 (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仍然坚持这一点), 而是当成中介,当成整个新一代意义的形式和原则。”关于这个问题不在这里争论。我认为“电子媒介”这个最富有活力和潜力的生产力的大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内容、生活方式和内容、思维方式和内容、感情方式和内容、感受方式和内容等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以电子媒介为主要动力和根本技术支撑所造成的影像大泛滥、符号大泛滥

4、,成为当今社会(或曰消费社会)进行“消费”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诱因, 正如弗雷德里克 ?詹姆逊所指出的: “肯定地说, 在文化领域中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形象生产,吸收所有高雅或低俗的艺术形 式,抛弃一切外在于商业文化的东西。在今天,形象 就是商品,这就是为什么期待从形象中找到否定商品 生产逻辑是徒劳的原因。”詹姆逊还说:“现代社会空 间完全浸透了影像文化。”电子媒介的冲击使人们的审 美文化实践以及整个学术活动的内容和样态发生了深 刻变化,这可能导致审美文化版图(无论是“面积”还 是“结构”)的改写、以至美学学科结构的改变。这也 就是为什么近几年会发生“文学边界”、“文艺学边界”、“美学边

5、界”问题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德里达、米勒 他们声称“电信时代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而且会确定 无疑地导致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的终 结”;“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 共生因素而把它引向终结”,等等,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的。但是他们据此断言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而其 他一些学者更断言文艺学(美学)也会被文化研究取 代等等,却未免过于武断,也过于悲观。对此,我已 另文详述。现在我想说的是文艺学、美学面对冲击如 何应对。我认为,文艺学、美学必须在承认电子媒介的巨 大冲击使整个社会发生广阔而深刻的变化的基础上, 在承认生活与审美、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发生新变化、 出现新动向的基础上

6、,研究这些变化和动向,适应这 些变化和动向,做出理论上的调整。文艺学家、美学 家应该对新现象作出新解说,甚至不断建立新理论。 当然,我再次强调,对这些新变化、新动向也不能夸 大其词一一似乎艺术、艺术家在这种新变化、新动向之 中失去了意义,理论研究也失去了价值。人类的整个 生活还要进行下去,艺术还会在变化中存在下去,生 活和艺术还是照常互动;特别是那些所谓高雅艺术(剧 场艺术、音乐厅艺术、博物馆艺术)和艺术家作 家的创作,也并没有在所谓“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浪潮中消失,恐怕也不会消失。前不久国家大剧院刚刚落成并进行试演出,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表示,“试演出期间将推出 7 台剧目 23 场

7、演出,包括红色娘子军 天鹅湖 江姐 大梦敦煌 茶馆 梅兰芳及青春版牡丹亭 ,涵盖了歌剧、芭蕾、民族舞剧、话剧、京剧、昆剧等表演艺术门类”一一这就是说,剧场艺术、音乐厅艺术、博物馆艺术和艺术家作家的创作, 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至少在最近的将来是如此。对剧场艺术、音乐厅艺术、博物馆艺术的理论研究也会存在,文艺学和美学不但会存在并且会不断发展。还是那句话:人是最丰富的,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艺术爱好)也是最丰富、最多样的。文学所创造的“内视世界”和影视所创造的“图像世界”各有优势, 可以同时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 他们应该共同发展,不能互相取代。“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也可以并行

8、不悖。 即使是古典艺术, 也没有过时。谁敢说, 古希腊的雕刻、 贝多芬的音乐、 曹雪芹的 红楼梦、泰戈尔的诗过几百年、几千年就没人看了、没人喜欢了?而且,“精英艺术家”也不会被“卡拉 OK演唱者”取代,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还会不断涌现, 并且会不断产生照耀时代的巨星,歌唱家廖昌永们、钢琴家郎朗们、小提琴家吕思清们还会在以后的各个时代引领风骚。谁敢说,以后就永远不能产生伟大艺术家?当然,审美活动和艺术会不断呈现气象万千的新面貌, 会不断有新的方式、 形式、 形态, 变换无穷。正因为审美和艺术不会消亡、对审美和艺术的理论思考不会消亡,因此,理论会不断更新一一这就意味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文艺

9、学和美学会随时代前进而变换它们的思维形式、存在样态和述说方 式。任何理论都必须随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随社会现实、审美活动和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文化研究虽然不一定会取代文学研究,但它肯定会大大改变文学研究,使它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格局、研究版图等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文艺学家和美学家面临许多新课题:譬如,目前就急需对审美和艺术的新现象如网络艺术 (网络文学) , 短信艺术 (短信文学) , 广场艺术,狂欢艺术,晚会艺术,广告艺术,包装和装饰艺术,街头舞蹈,杂技艺术,人体艺术,卡拉OK ,电视小说、电视散文,音乐 TV, 等等,进行理论解说。再如,应该走出以往“学

10、院美学”的狭窄院落,加强美学的“实践”意义和“田野”意义。美学绝不仅仅是“知识追求”或“理性把握”, 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纯文学、纯艺术的“神圣领地”,而应该到审美和艺术所能达到的一切地方去, 谋求新意义、 新发展、 新突破。举一个例子:向以学院派著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理论家们,2007 年 11 月召开了“媒介文化与网络文学研讨会”, 向他们以往并不熟悉、 正在现实中发生着的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伸出探索之手。我以为,应该发展多形态的文艺学一一哲学的、政治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文本的、形式的、历史的、文化的、“学院”的、“田野”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协同作战、互补互动。要海纳百川,各不同学派,各分支学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