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01574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以供参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一起看看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欢迎查阅!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使

2、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用幻灯片显示: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书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书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

3、重心南移”一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活动一: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问题: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活动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活动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活动四:提出问

5、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活动五:请大家先认真阅读第三目内容,分小组找一找,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六:幻灯片顺序出示唐都长安与北宋的东京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动态清明上河图、宋代海外贸易图、宋朝的纸币交子图等,分别从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交易工具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宋朝商业的繁荣。活动七: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归纳一下这一过程。经济重心的南移通过

6、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后习题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C.北宋 D.南宋4.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 B.会子C.关子 D.铜子5.读图回答问题: (P59北宋纸币)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称,以及它最早出现的时期和地区。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指出它出现的原因和作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2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

8、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教学过程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史学:(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2、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叙述的内容是什么?(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材料题: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

9、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不断从历史中积累经验,吸收营养。(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教师总结:司马迁和司马光并称两司马,他们的著作并称“史学双壁”。宋朝的史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那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又如何呢?二、宋词:(一)自主学习,

10、自我检测: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总结:我们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三位词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通过宋词欣赏,来体会一下。(三)宋词欣赏和诵读: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学生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3、学生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教师总结:同学们欣赏完三位词人的作品之后,能体会出他们作品风格的不同吗?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那到了元朝,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三、元曲(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2、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二)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你能讲

11、讲关汉卿和窦娥冤吗?教师总结:宋元文化绚丽多彩,宋元艺术也是异彩纷呈。四、绘画和书法:(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二)学生抢答、展示所得:学生分别介绍书法和绘画作品。教师总结: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2023年的世博会上展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教师总结:一千多年前,大画家张择端把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通过这幅画能感受到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一路走来,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著名历

12、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三国志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二、识图题: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2、描绘了什么景象?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课后小结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

13、烂的文化。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3教学目标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名叫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3.蒙古政权的建立: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1.蒙古政权的扩展: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和_,对_形成包围之势。2.元朝建立:_即汗位,于_年定国号为_,此年定都_。_就是元世祖。3.南宋的灭亡:_年,南宋灭亡。4.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