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01396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咨询/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永州抗体科研试剂项目申请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8一、 蛋白质组学概览8二、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17三、 加快建设“三区两城”19第二章 项目绪论21一、 项目概述21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22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4四、 资金筹措方案24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4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5七、 环境影响25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5九、 研究范围27十、 研究结论27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8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0产品规

2、划方案一览表30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32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2二、 建设方案3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5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37一、 项目选址原则3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7三、 全力打造“三个高地”38四、 聚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39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0第六章 运营模式42一、 公司经营宗旨4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3四、 财务会计制度47第七章 法人治理5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4二、 董事58三、 高级管理人员64四、 监事66第八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69一、 编制依据69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69三、 建

3、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0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1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1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2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3八、 清洁生产73九、 环境管理分析75十、 环境影响结论77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77第九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79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9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1三、 质量管理83四、 设备选型方案8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4第十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85一、 项目节能概述85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6能耗分析一览表87三、 项目节能措施87四、 节能综合评价88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计划90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0二、 建设投资估算9

4、1建设投资估算表93三、 建设期利息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3四、 流动资金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总投资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99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9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3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6五、 偿债能力分析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8六、 经济评价结论108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分析109一、 项目风险分析109二、 项目风险对策111第

5、十四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14一、 项目招标依据114二、 项目招标范围114三、 招标要求115四、 招标组织方式117五、 招标信息发布119第十五章 总结评价说明120第十六章 附表附录1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一览表13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6能耗分析一览表136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蛋白质组学概览1、基因和基因组学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早期,研究人员多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过程。这些研究多是基于观察而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过程,对生命现象的本质涉及较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正式迈进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功能、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的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揭开生命的奥秘,从被动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改造自然界的基础学科。作为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奠基性成果之一,“中心法则”揭示了以DN

7、A序列为模板,历经转录、翻译最终实现蛋白质表达的全过程。在上述过程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DNA序列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现代疾病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最突出的成就是揭示某些疾病与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奠定了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早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往往聚焦于单个基因或蛋白质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仅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无法了解生命过程和疾病的发生机理,而只有系统性研究生物大分子才能更深入理解生命现象。因此,组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即对生物体某一类大分子进行集体表征和定量研究,探究系统层面上生命的奥秘。1986年提出的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

8、因组的结构、功能、进化、表达特征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的解码,基因组学在过去二十年间积累了大量数据,推动了生命科学深入发展,并在疾病机理研究、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方面催生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和产业化发展。2、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经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协作,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5年宣告完成,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虽然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得人类对自身基因的理解到达新

9、的高度,但是基因仅仅决定了生物具有某个性状的潜能,而生命体最终的性状是由环境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而体现。紧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科学家又进一步提出了后基因组计划,即基因功能研究,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二代基因测序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多达数亿个人类遗传变异,上述信息虽然有助于科学界加深对生命过程、疾病病理的理解,但是上述遗传变异中的绝大部分并未在蛋白质层次上获得功能上的确认。因此,绝大多数的遗传信息和表型之间仍缺乏联系的桥梁,而这正是蛋白质组学所研究的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需要获得海量的蛋白质组数据,并对上述蛋白质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验证,只有

10、这样才能充分了解遗传变异和表型之间的关系,理解其生物学的意义。尽管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相比基因组的研究成熟度而言,蛋白质组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3、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概述蛋白质组的概念于1994年被正式提出,指生物体或生物样本中所有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蛋白质组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生物体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全部蛋白质的种类、表达、相互作用、修饰状态的学科。在199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MarcWilkins便提出了蛋白质组这一概念。在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正式宣告成立,进一步推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然而在蛋白质组学概念提

11、出后的初期阶段,受到研究手段以及硬件性能的限制,研究发展十分缓慢。随着软电离质谱技术以及高分辨率高通量质谱技术的诞生和运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始具备必要条件。因其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的优点,质谱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核心技术,推动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多个人类蛋白质组图谱相继发表,加深了人类对蛋白质组学的理解。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的发现和确认目前只能依赖于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分析方法。随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大规模发现和检测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组学水平纳入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分析逐渐成为趋势。对于多种修饰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病理、药理的理解

12、,为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4、蛋白质质谱仪及其分类蛋白质质谱分析是将样品中蛋白质进行离子化后,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的质量数,确定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目标蛋白质分子经过不同电离方式带电后,样品分子失去电子或被打碎,变为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按照质量(m)和电荷(z)的比值大小(即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并被记录下来,由此生成的谱图被称为质谱图。基于质谱图,研究者可以获得样本中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变化以及蛋白质序列等信息。作为分析蛋白质的核心仪器,蛋白质质谱仪的基本组成结构是相似的,都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真空系统,其中离子源、质量

13、分析器和检测器是核心部分。通过将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仪的进样系统进行串联,可以降低分析样本中蛋白质的复杂程度,极大提高蛋白质质谱仪的性能,使得混合物的蛋白质组分析成为可能,是目前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进样系统进样系统的作用是把处于常压状态的样品传输到处于真空状态的离子源处,按照不同的样品导入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进样法和间接进样法。蛋白质质谱分析普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将色谱柱分离的组分导入质谱,可以使混合物的直接质谱分析成为可能,极大地拓宽了质谱仪的使用范围。液相色谱是一种针对成分复杂的混合物而开发的有效分离方法。利用不同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选择合适的分离介质,将高度

14、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为若干个成分相对简单的组分,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离。以蛋白质组分析为例,待分析样本中通常可以提取到上万种总蛋白,经过酶的消化处理后得到小分子肽段种类超过数十万,需要先经过液相色谱被分离为数百个组分,大大降低了样本的复杂程度,随后依次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减少在单一时间点进入质谱的肽段数目,尽量避免共洗脱肽段对质谱解析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在一个时间段内持续分析样本中的肽段,充分发挥质谱的分析能力,提高蛋白质的鉴定深度和数据可靠性。(2)离子源离子源的主要功能是为样本离子化提供能量,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待检测物电离后形成具有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束。在质谱仪发展的早期阶段,离子源多采

15、用高能量电子轰击而使样本带电,这种离子化方法因而被称之为“硬”电离。“硬”电离产生的带电离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而不稳定,会进一步断裂并产生众多碎片,很容易破坏有机分子中的共价键,因此不太适合用于蛋白质分析。ESI(电喷雾电离)以及MALDI(基质辅助激光脱附电离)等“软”电离方法的发明问世使质谱技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高通量质谱分析成为可能,促进了质谱技术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推广。许多科学家因为开发新型离子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例如发明MALDI的岛津公司田中耕一和发明ESI的JohnB.Fenn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ESI的工作原理:含有待分析物质的溶液进入电喷雾探头,通过高电压、高热的毛细管,随着溶剂蒸发,液滴不断雾化而最后生成带电离子。ESI离子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