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01343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成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记教学中的感悟 富顺县板桥中学校 李明聪摘要:通过强化基本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在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关键词:探究活动 科学思维 主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发现问题,获得探究欲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式。如何有效地提实验教学,让

2、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一、强化基本实验操作,扎牢基本功学生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培养良好实验习惯的前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对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首先认识和了解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初中涉及20多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每种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必须让学生了解使用规则。其二,让学生多练习,做到规范操作、娴熟整洁、严谨细致。加强基础实验训练,如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正

3、确组装与链接、给物质加热、过滤、配溶液、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等。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其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信息收集、材料整合、问题分析等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实验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二、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实效明确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的实验目的,可指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怎么做”、“做什么”“为什么做”,从而避免实验活动中的盲目性,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探究活动实效;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分解实验目的,顺利完成实验活动。如在“探究石蜡燃烧的试验”中,可

4、以将目标分解为: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探究三层火焰的温度;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路清晰,活动探究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二、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种有效而直观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完成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充分利用投影,增加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提高了实验效果;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应做到准备周密,演示有效:在实验

5、前讲明实验目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口述操作步骤,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解释、分析实验结论。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其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容易观察,更环保,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解释实验结论。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因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常常会对这个反应疑惑不解,于是可设计如下实验:用较软的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瓶内倒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盖,用力振荡,一段时间后,瓶子变瘪了。根据“瓶

6、子变瘪”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二氧化碳与碱等反应。把家庭小实验作为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的材料,动脑设计、亲自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和思考,帮助理解或获得新知识,体会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化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调查空气质量”、“调查食品的酸碱性”等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三、重视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包括“5 个一级主题,其中第一个一级主题为科学探究,包含三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7、;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足见其重要性。科学探究以其未知性与问题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互动性建构化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性质。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慢慢丧失,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太过于重视知识的给予,而忽视了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应让学生明白:“认识什么”和“怎么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注重“过程和方法”,体会获得结论的惊喜。教育肩负着培养公民适应未来日益科技化的社会的重任,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懂得科学地进行思考、探索人,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渗入科学探究的思维:培养学生能抓得住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收集和评判证

8、据,能运用科学概念并检验其正确性;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永远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对化学即生活的探究之情。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出发,化学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化学能力的责任。随着学生的成长、课改的深入,探究性学习必将成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模式。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几个步骤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进行试验”既可以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新探究题目的手段,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开展不同层次、多种

9、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环节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探究性学习应不仅限于实验探究,还有收集信息、阅读调查、思考求证等都是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且会随着学生的成长,变为人的探究性活动中的主要模式。对于初等科学特别是化学来说,由于这时的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足,所以在教材中应以实验型探究为主。实验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收集资料、加以分析,找出矛盾、提出理论加以解决的模式。不管是哪种探究形式,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

10、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设置化学问题”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直观的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诱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调查与实践,感受获得知识的;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让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情景成为我们学习化学、开发教材的丰富资源,使化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要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就要培养其动手为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活跃其的思维。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把好度、把好关,适时引导,给予鼓励,应做到以下几点:鼓励学生质疑 ;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