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00977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8年(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概念题/B(总题数:5,分数:25.00)1. 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在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解。时效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 如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先产生GP区,继而析出过渡相(B ”及0 ),最后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相(B )。 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阻碍着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作用,这就是“沉淀强化”或“时效强化”。 为了提高金属,特别是粉末冶金材料的强度,往往人为地加入一些坚硬的细质点,弥散于基体中,称为弥 散强化。2. 再结

2、晶退火(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在重新加热过程中,当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后,形成低缺陷密度的新晶粒, 使其强度等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但其相结构不变的过程。3. 上坡扩散(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的扩散,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4. 晶体(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排列组成的固体。5. 一级相变(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相变前后新旧两相的自由焓相等,但其一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二、B画图题/B(总题数:2,分数:18.00)6. 在立方晶胞内画出晶面,以及110、

3、010、晶向。(分数:9.00) 正确答案:()解析:如图5-3所示。7. 画出下列合金及其热处理后的室温组织:(1)共析钢的平衡组织(2)共晶白口铸铁(3) T12钢完全奥 氏体化后的淬火组织(4) 45钢的平衡组织(5)铝硅共晶组织(6) 45钢调质处理的组织(分数:9.00) 正确答案:()解析:如图5-4所示。三、B公式题/B(总题数:1,分数:10.00) 给出下列各公式,说明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分数:10.00)(1).Hall-Petch 公式(分数:2.50) 正确答案:()解析:表示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式中,为常数;d为晶粒直径(m),o s为屈服强度(M

4、Pa)。(2).一维形式的菲克第二定律(分数:2.50) 正确答案:()解析:式中,C为浓度(g/cm3); D为扩散系数(cm2/s); t为时间(s) ; x为距离(cm)。解析: 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45.00)8. 以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为例,运用位错理论说明屈服现象及加工硬化现象。(分数:15.00) 正确答案:()解析:低碳钢的屈服是由于低碳钢中的碳是间隙原子,它与铁素体中的位错交互作用形成溶质原子气团, 即所谓的柯氏气团。该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只有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下,位错才能脱离溶质原子的钉扎, 表现为应力一应变曲线上的上屈服点。而一旦位错脱钉,继续滑移,就不

5、需要那么大应力了,表现为应力 一应变曲线上的下屈服点和水平台阶。当继续变形时,由于位错数量的大大增加,导致应力又出现升高的 现象,称为加工硬化现象。这是由于冷变形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大量位错,这些位错部分成为不可 动位错,从而导致其对可动位错的阻力增大,引起材料继续变形困难,形成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9. 请简单说明层错能高低对螺型位错交滑移的影响,及其对金属加工硬化速率的影响。(分数:10.00) 正确答案:()解析:对层错能高的金属而言,在变形过程中,全位错不易分解,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通过交滑移继续运 动,直到与其他位错相遇形成缠结;而层错能低的金属,由于其全位错易于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加

6、层错的 组态,难以交滑移,位错组态的运动性差。对于螺型位错,通过交滑移,当同一滑移面上的两个异号(左、 右)螺型位错相遇时,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位错增殖速率。对于层错能低的金属,位错难以发生交滑移, 因此变形过程中位错增殖速率大,加工硬化速率增大。10. 请以Al-4.5%Cu合金为例,说明130C时效过程(组织转变)及其性能(硬度)变化。(分数:10.00) 正确答案:()解析:铝合金淬火后得到过饱和固溶体,之后加热保温,固溶体内会依次析出GP区、e ”、B 、B相。GP区的形成会使材料的硬度增加(第一个时效峰),长时间时效,GP区溶解,硬度下降。e ”的形成使得硬 度继续增加(第二个时效

7、峰)。当e 全部溶解转化为e 和e 转化为e后,硬度开始下降。其中,a平衡、e为平衡相;gp区、e ”、e 为亚稳相。11. 说明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分数:10.00) 正确答案:()解析: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要为前两点):(1)无扩散性。马氏体相变时无需原子的扩散,没有原子的混合与再混合过程。新相M与母相A的化学成 分完全相同。(2)切变性。具体体现为: 相变的协调一致性:AfM(FCCfBCC)。通过原子的整体协调运动(切变),晶体结构从FCC变成BCC。原 子的移动距离小于原子间距。 表面浮凸效应。在经过抛光的表面,若发生马氏体转变,在切变时,将产生表面浮凸效应。这是由于点

8、 阵形变在转变区域中产生形状改变。 惯习面。M总是在母相的特定晶面上析出,伴随着M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与M 相所共有,称为惯习面。 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确定晶体学位向关系。两种著名的取向关系(钢的M转变),即K-S关系和西山关系。实际材料的马氏体转变,一般与上述关系存在几度的偏差。(3)马氏体相变时伴随有点阵畸变。(4)马氏体转变存在开始温度M和终了温度M (或M)。五、B综合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20.00)根据Fe-FeC相图,完成下列工作:(分数:20.00)(1).画出Fe-Fe3C相图(可以忽略高温铁素体相变及包晶转变)。(分数:4.00) 正确答案:()

9、解析:如图5-5a所示。(2).画出35钢(w=0.35%,下同)从高温液态到室温的平衡冷却曲线(不考虑铁素体的 溶解度变化);并标明相的变化过程。(分数:4.00) 正确答案:()解析:如图5-5b所示。(3).示意画出高温液态到室温的组织转变过程图。(分数:4.00) 正确答案:()解析:如图5-5c所示。LfL+AfAfA+FfA+F+PfF+P35钢在液态到室温的冷却过程中将发生以下转变:匀晶转变L-L+A,并全部转变为A,然后发生同素异晶 转变A-F+A,在727C发生共析转变A-P(F+C )。m(4).说明35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给出每一种组织的成分,计算各组织的相对重 量。(分数:4.00) 正确答案:()解析:室温下35钢的组织为:铁素体F(wc=0.0218%)+珠光体P(F+Fe3C)(Wc=0.77%)。根据杠杆定律计算可得3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