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00758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复工复产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补考试题1、煤矿安全生产是指在煤矿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受到危害,物 ( 财产 ) 不受到损失。A、人的生命B、人的生命与健康C、人的健康2 、对发现事故预兆和险情,不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又不及时报告,应追究()的责任。A、当事人或事故肇事者B、领导 C、段长3、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A、安全第一,质量为本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D、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前提4、在煤矿生产中,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予盾时必须是()。A、安全第一B、生产第一C、先生产生安全。5 、安全生产法规定,未经()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A、基础知识教

2、育B、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C、技术培训6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A、危险因素B、人员状况C、设备状况D、环境状况7、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A、 1 B、 0.5 C、 1.5 8 、一次死亡 3 人的事故属() 。9 、甲烷检测仪每隔()要使用校准气样进行调校。A、7 天 B、15 天 C、30 天10、不属于“三先三后”救护原则的是()。A、先复苏、后搬运B、先止血、后搬运C、先固定、后搬运 D、先包扎、后搬运11、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

3、,每()天进行1 次全面测风。A、 10B、15C、 20D、 2512 、矿井 CO最高允许浓度为() 。A、 0.0022 B、0.0023 C、 0.0024 D、 0.0025 13 、采煤工作面、 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最高允许风速为()。A、 3m/sB、 4m/sC、 5m/sD、 6m/s14 、煤矿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A 10 mB 20 mC 50 m15、 能隔断风流的一组通风设施是()。A风门、风桥B风门、风窗C风门、风墙D风桥、风障16、过滤式自救器主要用于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中毒的呼吸装置。A硫化氢B二氧化碳C一氧

4、化碳17 、每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通往地面。18 、井下()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A 、严禁 B、可以 C、寒冷时才能19、尘肺病中的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过量()造成的。A 、煤尘 B、煤岩尘 C、岩尘20、在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A 、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调度,撤离人员 B、停止作业,迅速撤退,报告矿调度 C、采取措施,报告矿调度 D、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21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A、领导干部B、岗位人员C、工作人员D、作业人员22 、行政处分只能对()做出处分决定。

5、A、单位 B、人 C、单位和人D、领导集体23 、矿山安全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障矿山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A、劳动者B、煤矿工人C、矿山职工D、管理人员24 、煤矿安全生产是指在煤矿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受到危害,物 ( 财产 ) 不受到损失。A、人的生命B、人的生命与健康C、人的健康25、从业人员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A、不得拒绝执行B、先服从后报告C、有权拒绝执行26.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规定:煤矿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下列哪些属于特别规定所列举的15 种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

6、为?()A、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B、瓦斯超限作业 C、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突出措施D、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E、其他27、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A 、供人员呼吸 B、防止煤炭自然发火 C、冲淡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D、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E、提高井下的大气压力28. 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作业地点经常受到()有毒有害气体和破碎顶板的威胁。A 、水 B、火 C、瓦斯 D、矿尘 E、光照不足29 、井下煤矿的特点是:作业地点()地下开采技术复杂,生产环节多,工作面不断移动,地质条件常有变化。A、空间狭窄B、阴暗潮湿C、高温干

7、燥D、环境条件恶劣30、煤层顶板冒顶事故能使采煤工作面及巷道()。A 、垮落 B、生产中止 C、压毁设备 D、造成人员伤亡31、心跳呼吸停止后的症状有()。A 、瞳孔固定散大 B、心音消失,脉搏消失 C、脸色发绀D、绷带包扎法32、在煤矿井下搬运伤员的方法有()。A、担架搬运B、单人背负C、双人徒手搬运D、汽车搬运33、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遇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撤出所有受伤威胁地点的人员。A、停止作业B、采取措施C、立即报告矿调度室D、发出警报34、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共同特性有()。A 、突发性 B、灾难性 C、破坏性 D、继发性35、煤矿井下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灾的基本原则是()。A、积

8、极抢救B、及时汇报C、安全撤离D、妥善避难36 、“超层越界开采” ,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A 工作面煤层回采率超过 90 B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进行开采 C超出采矿许可证载明的坐标控制范围开采 D擅自开采保安煤柱37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 ( 试行 ) 中“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A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擅自组织施工B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C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D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

9、工验收并批准而擅自组织生产38 劳动保护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A . 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 B不安全设备和设施 C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 D不安全行为39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0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有() 。A.强制实施的原则B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C劳动者人需缴费的原则D视责任情况赔偿的原则41、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1 次,用后就报废。对错42 、佩戴自救器脱险时,在未到达安全地点前,严禁取下鼻夹和口具。对错43 、隔离式自救器在使用中外壳体会发热, 当感到呼吸温度高时,可

10、取下鼻夹和口具。对错44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是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时躲避待救的设施。对错45 、煤矿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劳动时休息的设施。对错46 、当掘进工作面出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报告调度室,立即发出警报并撤人。对错47 、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26。对错48 、如果有防水措施,可以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对错49、局部瓦斯积聚是指在0.5m³ 以上的空间中瓦斯浓度达到1。对错50 、井下不得带电检修与移动电气设备。对错51 、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进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对错52 、在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后, 避灾人

11、员撤离灾区时佩戴的自救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下。对错53 、当煤矿井下发生大面积的垮落、冒顶事故,现场人员被堵在独头巷道或工作面时,被堵人员应赶快往外扒通出口。对错54 、煤矿井下发生水灾时, 被堵在巷道的人员应妥善避灾静卧,等待救援。对错55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对错56 、四肢骨折的病人,在固定时,一定要将( 指 ) 趾末端露出。对错57 、怀疑有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可以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腿的方法。对错58 、对被埋压的人员,挖出后应首先清理呼吸道。对错59 、煤矿井下出现重伤事故时, 在场人员应立即将伤员送出地面。对错60 、隔离式自救器不受外界气体的限制

12、, 可以在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及缺氧的环境中使用。对错61 、井下发生火灾时, 灭火人员一般是在回风侧进行灭火。对错62 、在井下可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对错63 、溜煤眼可兼作风眼使用。对错64 、瓦斯比空气轻,易积聚在巷道顶部。对错65 、巷道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系统,待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对错66、井下发生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时,现场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对错67 、在井下将被埋压伤员救出后,应迅速升井,不得停留检查。对错68 、国家对从事煤矿井下作业的职工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对错69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 使企业安全管理更具系统性。对错70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因素。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