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00727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版第9章第44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4 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最新考纲 内容要求ABC直线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两条直线的交点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若其斜率分别为k1 ,k2,则有 l 1l 2? k1k2.当直线 l1,l2 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1 l2.(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l1,l2 的斜率存在,设为k1 ,k2,则有 l 1l 2? k1k2 1.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 时, l1l2.2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求法直线 l 1: A1xB1yC1 0, l2: A2x B2yC2 0(A1,B1, C

2、1,A2,B2, C2 为常数 ),则A1xB1yC10,l 1 与 l 2 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A2xB2yC203距离1 1, y1), 22, y2)两点之间的距离1 2212212P (xP (x|PP|xxyyd点 P00,y0 到直线: 的距离|Ax0By0C|(xl0dA2B2)Ax By C平行线 Ax ByC10 与 AxBy C20 间的|C1C2|距离dA2B21(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当直线 l1 和 l2 斜率都存在时,一定有 k1k2? l1l2.()(2)如果两条直线 l1 与 l2 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之积一定等于1

3、.()0 b|(3)点 P(x0,y0)到直线 y kxb 的距离为|kx.()1k2(4)已知直线 l 1:A1 xB1y C1 0,l2:A2xB2yC2 0(A1,B1,C1,A2,B2,C2 为常数 ),若直线 l1l2,则 A1 2 B120.()AB,分别是两条平行线l1,l2 上的任意一点,则 P,Q 两点的最小距离就是两条(5)若点 P Q平行线的距离 ()答案 (1)(2)(3) (4) (5)2(教材改编 )已知点 (a,2)(a0)到直线 l: x y30 的距离为 1,则 a 等于 _21 由题意得|a23|2,1,即 |a 1|2又 a0, a 21.3直线 l :(

4、a2)x(a 1)y 6 0,则直线 l 恒过定点 _(2, 2) 直线 l 的方程变形为 a(x y)2x y60,由xy0,解得x 2, y 2, 2xy60,所以直线 l 恒过定点 (2, 2)4已知直线 l1:ax(3a)y10, l2:x 2y0.若 l1l2,则实数 a 的值为 _a2 由a3 2,得 a 2.5若直线 l1:xay 6 0 与 l 2:(a2)x3y 2a0 平行,则 l1 与 l2 间的距离为 _8 2由 l1l2,得 a(a2)13,3 a 3 或 a 1.但 a3 时, l 1 与 l 2 重合,舍去,2 a 1,则 l 1: xy60,l 2:xy30.2

5、故 l1 与 l2 间的距离 d638212 1 2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设 aR,则“ a 1”是“直线 l1:ax 2y10 与直线 l 2:x(a 1)y 4 0平行”的 _条件 . 【导学号:62172240】(2)过点 (1,3)且垂直于直线 x2y3 0 的直线方程为 _(1)充分不必要(2)2x y 1 0时,显然l1 l2,(1)当 a 1若 l1l2,则 a(a1)210,所以 a1 或 a 2.所以 a1 是直线 l 1 与直线 l2 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2)直线 x 2y30 的斜率为 2,从而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又直线过点 P( 1,3),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

6、为y 3 2(x1),即 2xy10. 规律方法 1.判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要注意直线方程中字母参数取值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还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同时还要注意x,y 的系数不能同时为零这一隐含条件2在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时,也可直接利用直线方程的系数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可避A1B1C1免讨论另外当A2B2C20 时,比例式 A2与B2,C2的关系容易记住,在解答选择、填空题时,有时比较方便 变式训练 1已知过点 A(2,m)和点 B(m,4)的直线为 l1,直线 2xy10 为 l2,直线 xny 1 0 为 l 3.若 l1l 2,l 2l 3,则实数 mn 的值

7、为 _4m 10 l1 l2, kABm 2 2,解得 m 8.1又 l 2l3, n (2) 1,解得 n 2, mn 10.两直线的交点与距离问题(1)直线 l 过点 P(1,2)且到点 A(2,3)和点 B( 4,5)的距离相等,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2)过点 P(3,0)作一直线l,使它被两直线l1: 2xy20 和 l2:xy 3 0 所截的线段AB 以 P 为中点,求此直线 l 的方程 . 【导学号: 62172241】(1)x 3y50 或 x 1法一: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2 k(x 1),即 kxyk20.由题意知|2k3k2|4k 5k2|22

8、,k 1k11即 |3k1| |3k 3|, k 3,1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 3(x1),即 x3y50.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 x 1,也符合题意1法二:当 AB l 时,有 k kAB 3,直线 l 的方程为1y2 3(x1),即 x3y50.当 l 过 AB 中点时, AB 的中点为 (1,4),直线 l 的方程为 x 1.故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3y50 或 x 1.(2)设直线 l 与 l 1 的交点为 A(x0, y0),则直线 l 与 l2 的交点 B(6x0, y0),x0110y020,3,由题意知2x解得6x0 y0 3 0,16y03,16

9、11163 0即 A3 ,3 ,从而直线 l 的斜率 k118,3 3直线 l 的方程为 y8(x3),即 8xy 240. 规律方法 1.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先解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写出直线方程;也可利用过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再求参数2利用距离公式应注意:点P(x0,y0)到直线 x a 的距离 d|x0a|,到直线 yb 的距离 d |y0b|;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要把两直线方程中x, y 的系数化为相等 变式训练 2若直线 l 过点 A(1, 1)与已知直线 l 1:2xy6 0 相交于 B 点,且 AB5,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过点 A(1, 1)与 y 轴平

10、行的直线为x1.x1,解方程组求得 B 点坐标为 (1,4),2x y 6 0,此时 AB5,即直线 l 的方程为 x1.设过点 A(1, 1)且与 y 轴不平行的直线为y1k(x1),2x y 6 0,解方程组y1k x1 ,k 74k2得 x k 2且 y k2 (k 2,否则 l 与 l1平行 )k 7 4k2则 B 点坐标为 k 2, k2 .又 A(1, 1),且 AB 5,k74k23所以 k212 k 2 1252,解得 k4.因此3y1 4(x1),即3x4y10.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1 或3x 4y10.对称问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1 关于点 (1,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_(2)光线从 A( 4, 2)点射出,到直线y x 上的 B 点后被直线 y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