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00222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射频与微波设计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分为模拟有源 相控阵天线和数字有源相控阵天线,前者采用移相器、馈线等模拟器件,波束合 成在阵面完成,后者采用接收机前移的方式使用 DDS 移相来产生信号的相移。数 字相控阵天线虽是前沿的高新技术,但其成本高且可靠性低,所以模拟相控阵天 线仍是军用雷达发展和应用的主流。模拟相控阵天线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气及结 构基础技术已基本成熟,后续高集成、小体积和易维护将是主要发展方向,也是 本文的研究重点。关键词:多功能综合射频;异构集成;开放式架构;相控阵雷达引言随着半导体技术、射频与微波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相控阵雷达

2、系统面 临复杂的工作电磁环境,相控阵雷达射频与微波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 适应相控阵雷达系统多功能、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需求,结合国外发 展现状,从多功能综合射频、异构集成、开放式架构及系统场景仿真等方面对射 频与微波设计技术进行叙述。多功能综合射频、开放式架构是相控阵雷达系统的 发展趋势,异构集成、系统场景仿真是新的设计手段;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 计手段,缩短相控阵雷达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研制周期,减少系统设计风险, 降低系统成本。1 多功能综合射频用宽带多功能孔径取代目前平台上为数众多的天线孔径,采用模块化、开放 式、可重构的射频传感器系统体系架构,并结合功能控制与资源管理

3、调度算法、 软件,同时实现雷达、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射频功能,这就是多功 能综合射频技术。多功能综合射频技术能够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减小相互干扰, 提高武器装备整体作战效能,而且其优势在于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更多的功 能,并有效控制功耗,降低成本,具体体现如下:1)功能拓展,全面提升整体 战技性能;2)高度重用,可靠性、可维护性高; 3)降低系统功耗、体积、重量 4)功能动态重构、高度灵活、提升容错性;5)开放式体系架构,便于后续升级 改型,降低维护成本;6)综合利用数据信息,提升态势感知和对抗能力。2 接地设计在天线阵面中,接地是抑制电磁噪声和防止干扰的重要手段之一,阵面中的 地线

4、主要包括电源地、射频地、信号地及安全地。电源地的本质就是电源负极, 信号地的基本目的是为信号电压提供一个零电位参考点,安全地的目的是把设备 的外壳利用低阻导体连至大地保证人员安全。阵面馈电网络的各功能盒体中射频 地(即射频连接器的外壳)与壳体应进行大面积良好接触,以保证良好的电性能。 在综合背板中电流互联层一般采用独立整层设计,外层采用加厚铜层进行隔离, 电源地为独立的地线,通常与电源线并排或双绞;阵面中各电流条绝缘层的表面 要涂覆导电材质进行接地,以隔离干扰。阵面中数字信号地一般为独立的地线, 不能与射频和电源地相连。3 系统场景架构仿真随着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发展与需求,射频微波设计师面临

5、的挑战已超 越单纯的技术层面,也超越了简单的电路及子系统的仿真,设计师需要权衡雷达、 通信、电子战、侦察、识别等诸多因素,包括模拟实战情况下的电路性能。系统 场景架构仿真可以通过软件定义雷达系统硬件及平台模型参数,仿真杂波、干扰 等环境下电路及子系统性能,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系统性能评估,大大节约 了系统测试成本,提高了准确度,降低了系统设计风险。设计师可以根据场景架 构仿真结果指导射频微波子系统与系统电路设计,特别是对机载或星载等运动 平台的雷达系统简化设计与性能评估具有重大的意义。场景架构分为 3层:轨迹 层、天线层和信号层。轨迹层在三维立体空间内定义所有接收与发射系统的位置、 速度与加

6、速度,通过雷达平台模型与目标轨迹模型计算雷达与目标的轨迹;天线 层通过建立天线实际工作场景下的波束宽度,波束指向及目标位置计算最终的天 线增益;信号层通过软件定义方式产生雷达发射激励波形,通过发射链路及天线 辐射,接收雷达系统目标回波及杂波信号。4 对高精度相控阵预警雷达的混合干扰方法高精度相控阵预警雷达采用了旁瓣对消和脉冲压缩等抗干扰措施,对其进行 干扰时只采用一种手段难以奏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干扰方法,在干扰方 式上混合了欺骗干扰和压制干扰,在干扰信号样式上分别采用了噪声卷积、脉冲 卷积和射频噪声,该方法具体表述为:1)根据雷达的旁瓣对消维数确定干扰机 数量;2)将干扰机按用途分为压

7、制型干扰机和欺骗型干扰机;3)压制型干扰机 采用噪声卷积或射频噪声的干扰信号样式,欺骗型干扰机采用脉冲卷积的信号样 式;4)根据雷达和掩护目标的位置等参数确定干扰机的部署距离。方法中提到 的压制性干扰可在距雷达一定距离以外形成有效压制区,欺骗性干扰可在压制干 扰的暴露区内产生一定数量的假目标,通过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相“接力” 的方式进一步缩短雷达的可探测区,降低发现概率。5 孔径效应和带宽限制传统相控阵系统使用移相的方式进行波束形成,相移量一般是中心频率所需 要的精确相移量。在频率的两端,移相器不能补偿所需的相移量,所以实际上波 束指向会偏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随频率变化而

8、发生变化的 空间色散效应,称为“孔径效应”。而天线阵列两端阵元的时间差被称为该天线 阵列的孔径渡越时间。天线阵列孔径越大,波束扫描角度越大,孔径渡越时间越 长。雷达工作频率变化导致波束指向发生的偏转会导致方向图的波束展开、增益 下降和信号特性改变等问题。为防止过大的波束指向偏移,信号的瞬时带宽通常 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结束语高精度相控阵预警雷达正广泛应用于现代防空体系中,具有探测距离远、定 位精度高、机动性能强等特点。国内目前对此类雷达的研究较少,为弥补这方面 的不足,多功能综合射频用宽带多功能孔径实现雷达、通信、电子战等多种功能 是未来相控阵雷达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雷

9、达、通 信与电子战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主要手段;开放式系统架构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的 方式,通过软件定义开发射频微波模块与子系统,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降低了系统的全周期寿命成本;异构集成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半导体材料的技术优 势,提高系统集成度的同时,使模块与子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通过系统场景架 构仿真可以指导复杂电路及系统的设计,评估实战情况下的系统性能,节约了系 统测试的时间,大大降低了系统设计风险及系统成本。天线阵面结构总体设计包 含了多个学科知识,如何融汇贯通多学科知识,应用新的设计思想和结构技术, 实现高集成、易维护的天线阵面结构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1 唐宝富,钟剑锋,顾叶青.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结构设计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2 魏忠良.相控阵天线阵面的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9.3 邱成悌.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 张成刚,张德斌.综合背板与线束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雷达,2018.5 张明.电子设备结构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策略H.电子机械工程,2016.6 张明有.雷达一电子战一通信一体化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19.7 刘张林.基于分数时延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 2013,36(5):2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