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99973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忙到大家。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盛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强化“积累、“诵读、“体验、

2、“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氛围、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开展的作用。过程与办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办

3、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思路、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高兴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盛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

4、来。一、情感导入,营造气氛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或高兴不论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二、设疑激趣,整体感知:1、小说写了谁的孤独之旅?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段孤独之旅呢?研读第一段,品味词语“竟“突然“只好。2、假如让你不上学,跟着自己的父亲去谋生,你愿意吗?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杜小康愿意跟

5、着父亲去放鸭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句子过渡:课文第48段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刚强了。这个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才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呢?让我们走近人物,体验孤独。三、走近人物,体验孤独:1、请看大屏幕课本里的插图,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或者表明一下它?通过对画面的察看,谁能猜出杜小康当时的心情?根据学生答复进行板书:茫然、恐慌、孤独等等2、据学生的答复追问,进行文本细读:追问: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吗?课文是怎样表现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独的?让学生划出相应的段落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的品味推敲揣摩语言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写,更

6、换人称朗读,采用第一人称朗读,让学学生谈“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并相互评价。B、恐慌齐声朗读第21自然段:质疑:1、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较生动?这些词语能否更换?“涌“围突出了芦苇荡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2、更换人称朗读、体验。说说为什么描写芦苇荡。以景衬情,烘托杜内心的恐慌C、孤独研读第2933段,读读议议,说说杜小康的孤独体现在哪里?背井离乡的孤独、分离母亲与搭档的孤独、空旷茫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质疑:品味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与父亲一起离开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环境的孤独。杜小康心灵的成长过程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无助、孤独无奈,假如你

7、是他的朋友,你将会怎样抚慰他?请几名同学说说。点拨:最好能够用一首诗歌来劝慰一下他,想一想咱们学过的诗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过渡:教师风趣幽默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听到我们声情并茂的“劝慰,感动得都哭了。?!他有没有哭?4、从文中看,杜小康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经历了暴风雨,在暴风雨中找回鸭子之后过渡: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暴风雨?在暴风雨中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呢?文本细读: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36自然段和46段。小组合作讨论。质疑: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暴风雨的?视觉、听觉试找出相关句子。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和拟人有何妙处?分析“歇斯底里一词3、这些环境

8、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衬主人公的勇敢与刚强4、暴风雨过后,“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痛。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你能表明白吗?委屈;冲动;战胜了暴风雨的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刚强了。5、主题: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6、教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的雕刻着他的灵魂。板书设计:孤独之旅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刚强成长之旅拓展延伸,品味

9、孤独:1、其实,有许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经经受过孤独?想一想,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多少经受孤独的人物形象呢?丑小鸭、韩麦尔、闻一多、贝多芬、鲁滨逊、夸父、孔子、居里夫人总结:孤独是一种发明,是灵魂的舞蹈。我相信孤独的心灵肯定包裹着一颗珍珠,那珍珠是它坚韧而又柔软的追求和理想。2、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斥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又美丽的题目。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怎样看待“孤独?3、结束语:同学们,其实你们身上也有杜小康的优秀品质。因为今天你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

10、、勇敢、好学、谦虚、坦诚希望你们在与孤独不期而遇时,要勇敢面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我们将满腔感叹化作歌声,让我们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为原那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试从下列两个方面略作反思。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教学设计立足大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

11、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展语文能力同开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语。我认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抓住文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的语言资料,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大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紧扣“成长和“孤独角度进行教学立意,从学生喜爱的歌曲入课,设计了“换位思考的体验、“劝慰式的口语叙述、“孤独形象的举例、“

12、孤独心曲的倾诉等衔接自然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锤炼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突破了教学难点。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盛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谢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风趣点染等伎俩,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程少堂语。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力图以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有语言、文体的层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层面。笔者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由人物形象、环境细节描写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当然,为了彰显语文味,朗读必不可少。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全部朗读,那么费时费劲,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读法,抓住重点段落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读文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培养语感丰盛体验。但是由于我朗读水平的缺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缺乏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